陳振儀 石彩陽 陳夢婷 張瀟月
合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
網絡食品安全監管研究*
陳振儀 石彩陽 陳夢婷 張瀟月
合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出現,食品安全問題轉向了一個新的時代——互聯網時代。據相關數據統計,2011年我國網購市場就已經得到7736億的規模,伴隨而來的一系列的網購食品安全問題。2015年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生效,使我們的眼光更多聚焦在網絡食品領域,如何對其進行更有效的監管則是我們目前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網絡市場;食品安全;政府監管;網購第三方平臺
(一)網絡食品含義與特點
據《2016年中國網絡購物行業檢測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網絡購物規模約4.7萬億元,同比增長23.9%,食品飲料類高達5.1%??梢娋W絡食品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選擇。究其原因,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幾類:(一)網絡食品交易便利快捷。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品嘗到世界各地的美食,打破了傳統食品交易的地域限制;(二)網上運營商以互聯網為媒介,節省了許多實體店鋪的租金、裝修、勞動力雇傭、成本資金投入等費用,這使得其提供的商品價格較線下實體店便宜,這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大重要因素;(三)食品選擇的多元性提高了消費者的興趣。同一類甚至是同一種食品在網絡市場上存在豐富的選擇,而現實生活中的實體店鋪的選擇往往是有限的。
不可否認,網絡食品交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然而,由于網絡食品以互聯網為媒介,而互聯網具有的開放性、不確定性,隱蔽性、信息不對稱性等特點為網絡食品的安全蒙上了一層灰色的面紗。第一,消費者選購食品時不能直觀的感受食品,只能依靠商家提供的圖片文字了解食品信息,缺少對于食品質量的自我判斷。第二,由于互聯網信息的不對稱性,消費者對于商家提供的食品信息很難確定其真偽。第三,有一些外國的食品,其標注的商品信息采用的是外國語言,一般的消費者無法看懂。
(二)網絡食品現狀
2016年5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抽檢肉及肉制品、蔬菜制品、烘焙食品、蛋及蛋制品、罐頭和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等6類食品572批次樣品。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564批次,不合格樣品8批次,其中大部分是在網上出售的食品。由此看來,我國的網絡食品安全現狀有待改善。縱觀國內,一方面,2015年10月1日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對于網絡食品交易中的第三方平臺的實名登記審查、對網絡經營者的監管等做出了規定,明確了第三方交易平臺的監管責任。但是這對于虛擬、復雜、多變的網絡食品交易市場的規制是遠遠不夠的,亟需針對網絡食品交易的專門立法。另一方面,政府部門對于新興的網絡食品交易市場的監管力度有待加強。對網絡食品交易市場的監管有別于現實生活中的食品市場的監管,其虛擬性的特征使得政府的監管工作在具體運行的過程中受到阻礙,同時網絡食品交易的跨地域性也使得仍然以行政區劃為監管領域的監管方法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因此探索有效的網絡食品監管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一)政府的監管現狀及問題
目前,我國網絡食品安全監管主要沿用傳統交易模式下的食品安全監管模式,輔以互聯網相關的法律法規。新修改的《食品安全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政府監管問題,總體來說現階段政府監管仍然存在很多難題。
1.政府監管機制不健全
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監管機制不健全。改革后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采用國務院相關部門整體監管,縣級以上各人民政府分別監管評議考核的模式,明確各方職責,這對于傳統交易模式下的食品安全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然而網絡食品交易市場不同于傳統的食品交易市場,我國網絡食品安全的監管尚處于“起步”狀態,對網絡食品的進貨、儲存、銷售渠道暫時無法有效地進行全面監管。市場準入上,網絡經營主體資格要求較為寬松、糾紛中確定侵權主體和收集保存證據困難、行政管轄不明確等問題暴露了我國網絡食品安全監管機制的不足,使得網絡食品市場的食品安全監管處于半真空狀態。此外,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等實施細則缺失、具有專業素質的管理人才缺乏都阻礙了食品安全監管的順利進行。
2.處罰力度不足
對于網絡食品市場中出現的違法行為,2016年7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通過的《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對其處罰措施做出了具體的規定,主要包括:責令改正、警告、處以罰款以及移送司法機關等,但對于違法商家的最高罰款額僅為30000元。從《辦法》中可以看出目前對于違法的網絡生產經營者處罰較輕。較低的違法成本使得部分商家為了高額利益“從容地”去觸碰法律的底線,對不法商家很難達到威懾的作用。
3.監管信息不暢通
網絡食品市場的虛擬性使得監管部門很難全面掌握商家信息,相關政府部門也無法給予及時的風險監管與評估,因此問題食品的追根溯源極為困難。在我國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中,外部監督總是比內部監督更為及時、突出。2017年3月,媒體曝光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出三只松鼠品牌某批次奶油味瓜子甜蜜素含量超標,媒體的外部監督效率遠高于政府內部監督。除此之外,由于電子商務平臺的超地域性,網絡食品商家的經營場所并不固定,加上部分家庭為單位的商家的日常經營活動可能并不規范,它們的進銷貨狀況、賬單明細是否明晰都是一個未知數,這使得政府部門的監管難上加難。而且我國目前主要采用產品的抽樣檢驗方式進行監管,這是一種事后監管,檢測結果反映出的食品安全問題也不具有時效性和代表性。
4.異地監管困難
網絡商家中大多數是沒有實體店的,普遍無證無照,無法提供購物發票,而且大多數都是異地銷售,例如一些手工作坊、土特產、家庭廚房等。按照我國行政管轄的法律規定,消費者所在地的相關監管部門沒有異地處罰的權利,一旦出現糾紛,極易篡改和銷毀的電子數據導致舉證困難,再加上投訴無路,很多消費者都選擇忍氣吞聲。即使消費者投訴到有管轄權的監管部門,由于食品本身的特性,一些商家也會以買家保存不當等理由拒絕賠償,這對消費者權益造成了極大的侵犯。
(二)第三方平臺的監管現狀及問題
第三方平臺是隨著網絡食品交易的發展所出現的一個新興的概念,指互聯網企業或個人為企業和商家店鋪所提供的包括網絡基礎設施、支付平臺、安全平臺、管理平臺等共享資源以供其開展高效低成本的商業活動的網絡平臺。它能夠對簡便快捷的市場交易提供更完備安全的保障。對于網絡食品安全,第三方平臺的監管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就對網絡食品第三方交易平臺的責任進行了具體的規定,明確了第三方交易平臺的監管責任,對于第三方平臺的監管工作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但是現階段第三方平臺監管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第三方平臺對食品經營者入網資質審查不充分
由于要求入網的經營者的數量眾多,使得第三方平臺的提供者在對網絡食品經營者的入網審查上比較困難。一些正規的電商平臺會要求入網食品經營商提供具體的公司名稱、地址、營業執照與食品流通許可證等資質證明材料,但是部分電商平臺對小商鋪小作坊的資質要求較低,無真實信息的經營商活躍在電商平臺。他們提供的食品質量問題難以保證,所注冊的真實信息得不到驗證,有效的管理監督難以進行。發生食品質量問題時,政府很難通過經營者的信息對其進行監管查處。售后服務問題也得不到解決,消費者的權益無法保障。
2.網絡交易食品安全管理的責任不明確
第三方平臺在網絡食品安全監管的過程中起到一個監督管理輔助的作用,其主要職責是安全管理。而在新《食品安全法》中由《修訂草案》進行改進,重回新修訂為“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發現入網食品經營者有違反本法規定的行為,應當及時制止并立即報告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其報告主體并不明確,“所在地”一詞過于籠統,使得所在地的真正歸屬不明確,導致網絡交易安全管理的責任不明確。
3.電商行政管理法規的缺失
由于我國電商行業起步晚,發展并不成熟,因而網絡食品市場監管也只是處于初級階段,現存的監管法律法規和傳統的監督機制并不能適應網絡食品市場的情況。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雖然彌補了針對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的監管責任的空白,但是涉及到的只有兩個條款,并且只是規定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遭到損害時,可以向入網經營者或食品生產者要求賠償,具體賠償方法并沒有明確說明。對于網絡進口食品質量信息規范,以及特殊種類食品的質量標準也未作出具體的規范。
(一)探索完善網絡食品安全監管法律法規
在2015年之前,涉及到網絡食品交易的法律非常之少,15年新《食品安全法》這部被媒體稱為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的出臺,才開始打破這一局面。之后,《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對第三方平臺的義務和法律責任做了進一步的規定,同時也對于一些特殊的網絡食品生產和銷售加以規制。
然而,網絡食品交易立法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誠然我們看到已經有法律法規對其調整,但是重點針對的是第三方平臺責任問題,對于網絡食品提供者的規制管理,責任追究,賠償辦法等沒有做具體規定;另外,對于網絡食品安全交易行為的具體規則,監督措施等方面規定較為概括,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當事件發生之后也沒有相應的法律依據追究責任。為了更好地提高政府對于網絡食品交易市場的執法質量與執法水平,首要的就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在當前情況下,將法律法規精細化,系統化,全面化是必然的選擇。
(二)探索政府監督管理創新式改進
政府是網絡食品安全的主要監管者,承擔重要的監督管理責任。但是正如上文所述,由于網絡食品交易的特殊性,導致政府相關部門在監管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難題,根據當前網絡食品交易的特點,政府也應該改進相應執法措施,以促進網絡食品市場的健康發展。
1.細化職責,明確部門分工
《食品安全法》第六條規定:“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承擔責任?!钡?,在政府的實際執法過程中,卻出現了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縱觀國內外發達地區的管理經驗,大多將行政監管的權利納入一個部門,進行統一管理。食品監管部門重組化,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將網絡食品安全監管的職權最終劃到一個監管部門之下,才能夠加強網絡監管的有效性。
2.定期審查,改進檢查方式
由于部分商家為了應對政府部門的檢查出現的臨時性清理情況,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建立詳細的定期檢查計劃與突擊檢查方案。提高抽檢率,擴大抽檢范圍,尤其是在雙十一雙十二等網絡食品銷售市場活躍的時期,更要注重對其突擊檢查,徹底檢查,另外,著重對待以往不合格的商家,檢查其整改情況以及現狀。除此之外,根據網絡食品交易的特性,進一步改進檢查方式,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法制司副司長陳谞提到對網絡食品抽檢采取“神秘買家”的制度,抽樣人員以消費者的形式進行正常交易,之后再對其進行樣本監測等。這樣的模式能夠避免網絡食品生產者臨時應對檢查情況的發生,能夠最大程度的得到生產者的真實狀況,目前來說,是一個比較好的抽查辦法,各地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可以效仿這樣的方法,進行有效監督檢查。
3.事件公開,建立曝光機制
網絡食品安全信息要像普通的食品安全信息一樣,對全社會進行公開,為此,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建立全國性的網絡食品安全信息公開網站,實現對網絡食品信息的透明化。第一要向全社會公布商家的信息,第二要及時通報檢查情況,第三建立網絡食品安全舉報機制,第四發布網絡食品安全提示信息。對于網絡食品安全緊急事件與突發事件,應當隨時更新事件處理狀態,確保每一份信息公開透明化。
4.信息共享,聯合監督管理
網絡食品生產者存在所在地域的不確定性,跨市,跨省,甚至是跨境外,這都給區域化的食品安全行政管理帶來了挑戰,破解異地監管難是網絡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一個重點,為了解決這一難題,需要各地政府相關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加強合作,逐步建立全國網絡食品聯合監督管理與緊急事件處理機制。
(三)探索建立第三方平臺管理機制
1.找準定位,做好監督管理工作
《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以及最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都著重對于第三方平臺在網絡食品銷售中的義務和權利進行了規定和解釋。前幾年,網售食品第三方平臺對于自己的平臺商家過于松懈,認為自己并不承擔監督管理的任務,以至于被頻頻爆出網絡食品安全事件,影響到第三方平臺的名譽?,F在來看,在各種辦法相繼出臺后,有些知名平臺已經宣布要逐步建立監督管理工作,推出各項制度。美團大眾點評設立了“首席食品安全官”,整體負責公司食品安全相關工作,保證食品安全制度落地執行,這是國內互聯網食品電商平臺中的首創。但是絕大部分第三方平臺還處于“放任”階段,作為第三方平臺,應該找準自己在網售食品交易中的地位,承擔起對于商家的監管工作。
2.建立準入機制和檔案機制
對于大多數網售食品第三方平臺來說,都設置了食品生產商準入條件,但是實際操作中,我們仍然看到在京東淘寶等網站,自制食品三無食品層出不窮,從側面反映出準入條件有“貓膩”,第三方平臺應當設立嚴格的準入條件,進行網絡食品經營戶實名制管理,建立網絡食品經營者監管和備案機制,安排專門人員對其進行高標準的審查,并且建立商家檔案,在經營活動的主頁面的顯要位置標明營業執照和食品流通許可證,將商家信息向消費者予以公布。
3.定期審核,加強監督,建立消費者維權機制
第三方平臺在對申請的商家進行資質審查之后,還要由專人專員對已經批準入網的平臺商家定期進行日常檢查,食藥監總局崔恩學認為“如果由于第三方平臺的經營,導致對消費者權益受到了損害,消費者可以向食品生產經營者要求賠償。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下,第三方平臺要對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損害,承擔連帶責任?!睂τ谙M者,發生網絡食品安全事故,是很難維護自己的權益的,一方面,消費者舉證難,另一方面,經營者的信息比較隱蔽,很難查詢。而且,網絡交易一般涉及異地維權,維權難度非常大。據此,我國應當建立起網絡食品安全事故維權體系,聯合各地聯動維權。
(四)引導消費者樹立良好維權意識,引導社會進行外部監督
上文所述,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和不確定性,消費者對于網售食品的維權之路非常困難,因此,事先降低風險對于消費者是迫切需要的。對此,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引導消費者選擇信譽較好的商家進行交易,對于網售食品中容易出現的風險,應當事先告知消費者。對于出現的網絡食品安全事件,政府部門應當對消費者予以指導,幫助其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進而引導全社會對于網售食品經營者進行監督。
[1]孟璇.對網絡食品安全監管的探討[J].法治與社會,2015.12.
[2]張旭東.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的責任——基于新<食品安全法>三次審議的比較[J].現代物業·現代經濟,2015,14(4).
[3]政府加強網絡食品銷售管理,明確第三方平臺責任[EB/OL].中國食品科技網,2016.7.
[4]李靜.網絡食品安全監管須破三難[N].中國食品報,2016-8-1.
[5]閆佳鳴.新體制下提升政府食品安全監管效能的若干思考[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6.
*合肥工業大學2016年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基金資助(2016CXCY265)。
D
A
2095-4379-(2017)09-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