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純瑩 吳沅怡
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2
淺談我國監護制度對未成年人的保護
陳純瑩 吳沅怡
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2
未成年人是一個國家的希望和未來,一個國家完善的監護制度,對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和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近年來虐童案、未成年因疏于看護而遭受暴力傷害、拐賣等的案件頻頻發生,讓人揪心的同時不得不思考我國未成年人保護的法律環境。本文從當前我國未成年監護制度的角度出發,結合國外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先進之處,對我國監護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議。
未成年人;外國借鑒;立法改進
所謂監護制度,是為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人的人身和財產權利而由特定公民或組織對其予以監督和保護的制度。
我國在對未成年人監護的方面有具體規定的法律主要有《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民通意見》等,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些法律中關于監護制度的規定,對我國未成年人的權益保護方面確實起到了作用,但總體上立法內容較為分散,沒有自成一套體系。
比如,我國法律對于監護權職責規定較籠統,只就監護人對被監護人的人身和財產監護做出了簡單的要求。雖然《民法總則》第三十一條規定了在指定監護中的爭議解決中,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民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指定監護人應遵循“最有利于被監護人”原則,體現了我國監護原則利益傾向的一個重大進步。但是我國對于監護關系的確立、變更和撤銷制度仍不完善,仍停留在簡單粗暴地解除、變更之層面上,不利于對未成年人起到真正的保護作用。
就《未成年人保護法》而言,其中僅針對未成年人的家庭、學校、社會、司法保護作出了比較具體的規定,而對于有監護或者臨時監護義務的第三人對于未成年人的保護,并沒有明確說明。
總而言之,我國現行的未成年人監護體系,還遠不能滿足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和維護其合法權益,現行的規定大部分仍停留在形式層面上,并且立法分散,缺乏可操作性。基于此,筆者根據對國外未成年監護制度的學習和借鑒,從而對我國的監護制度提出建議。
(一)對監護權和親權進行區分
目前各國適用的監護制度主要存在兩種模式。一種是英美法系所適用的“大監護制度”,在這種監護制度下,法律將大的監護權分為親權和監護權。一般認為,親權是基于親自身份關系而產生的一種專屬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①而監護權則由出父母以外的其他負有監護責任的人行使,或者由父母和其他監護責任人共同行使。另一種則是大陸法系國家適用的不包含親權的“小監護制度”,這種監護制度下的監護權往往由法定的監護權人行使。
其中德國的親權制度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天然享有的只是基于血緣關系的親權,而并不具有監護權。具有監護權的是監護法庭、青少年局等。②《德國民法典》規定,對未成年人的保護首先由親權進行保護,只有當父母雙方都不能對子女行使親權時,才能依據監護制度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③
(二)由國家機關行使監護權
正如上述德國的親權和監護權制度,在德國監護權是由監護法庭、青少年局等社會組織或者國家機構行使的,這樣的設置能使國家成為未成年人監護和保護等最后一道防線,確保未成年人在親權缺失的情況下,能得到最強有力的保護。
瑞典設立社區監護制度,規定有監護能力并且符合監護人條件的社區成員均有作為監護人的義務,法院可以任命他們作為失去親權的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三)“子女最佳福利原則”
美國的監護制度體現了最明確的利益觀。美國雖然也采用“大監護權”的概念,但是美國監護制度并沒有把親權作為一個獨立的權利區分出來。對于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美國法律貫徹“子女最佳利益原則”。④只要符合未成年人最佳利益的任何個人和組織、團體,都可以成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體現了其監護制度靈活性和顯著的利益偏向性。
(四)監護職責明確和監護關系變更
《法國民法典》對監護人的變更和撤銷作了較為詳細的規定。如“在兒童的父母顯然對該兒童漠不關心、放棄照管,時間已超過一年的情況下,依接受親權轉移的人的單方申請,亦可決定轉移親權之全部或一部分”、“父與母,因虐待子女,或者因經常酗酒明顯行為不軌或者有犯罪行為表現,或者因對子女不予照管或引導使子女的安全、健康與道德品行顯然受到危害時,可以在任何刑事判決之外被完全撤銷親權。在對其子女已采取教育性救助措施后,父與母在超過兩年的時間內故意放棄行使與履行第一條規定的權利與義務者,得同樣被完全撤銷親權。”
這些規定明確地說明了父母不能履行監護責任情況下,監護權撤銷或者變更的情況和程序,使得變更監護權的權利人,可以在法定范圍內及時行使權利,也更加高效、全面地保護了未成年人的被監護權益。
(五)對監護關系加強監督
外國監護制度對于未成年人的保護除了對權利本身的規定之外,更加強調對權利本身的監督。在美國,把年齡較小的兒童單獨放在家中或打罵體罰兒童都是違法的,警察及其他部門負有接受舉報、監督調查的職責,查證屬實的會遭受撤銷監護權、罰金甚至監禁的處罰。
《法國民法典》第420條也規定了:“監護監督人的職責是對監護人的管理實行監督,并且在未成年人的利益與監護人的利益相抵觸時代表未成年人。監督機構對監護人在管理中的過錯進行查證,監護監督人應立即將此種過錯通知監護法官,否則即引起個人之責任。”
(一)明確區分親權和監護權
就對未成年人保護的全面性來看,筆者認為“大監護制度”更有利于從家庭和社會方面對未成年人進行全面的保護。而我國法律目前并未確立親權的概念,監護權的行使,主要是未成年人的家屬和相關的基層組織。而在我國較為傳統和固化的親屬倫理觀念下,單純由親屬作為監護人,忽視了這種傳統親屬倫理觀念下未成年人的“從屬”地位,并不能將監護人作為一個負有監護職責的“義務主體”地位突顯出來,這使得被監護人在這段關系中顯得十分被動。
區分親權和監護權,把基于親屬關系建立起來的親權責任和基于“社會理性人”對于未成年人的監護權責任加以區分,一方面可以從更大范圍內,順從未成年人的“利益最大化”確定主監護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監護權來對親權進行監督。真正把監督權,從一種“家庭權”變成一種“社會權”;把對未成年人的“家庭保護”變成一種“社會保護”。
當然在這關系中,對于被監護人的財產權的監護權,應當優先掌握在親權關系中,要把這部分權利讓渡給監護權,應當設計更加嚴格和完善的程序和法律約束。
(二)對未成年人保護建立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
基于我國對于未成年人重點保護方面的規定沒有十分具體地說明監護人的責任,且規定內容多為任意性規范,強制性作用較弱,筆者認為,應當在“大監護權”的前提下,對負有監護義務的監護人建立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正面清單應當以“作為方式”明確作為“社會理性人”的監護人應當對未成年人履行的強制性義務,如對未成年人的救助義務、對其他監護權人對未成年人實施現實侵害的舉報義務等。負面清單應當以“不作為方式”明確監護人的強制性義務,如不對未成年人實施暴力性侵害、不得利用未成年人參與犯罪等。通過明確責權、明確必為義務的方式加強對監護權人的規制。
(三)完善監護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撤銷的法律法規
對于因監護人沒有履行監護職責而撤銷監護權,及監護權被撤銷后的變更和恢復問題,在今年剛頒布的《民法總則》在之前的《民法通則》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細化和增加了一些實體方面的規定。但是在程序方面的規定仍有待補充和完善,如被撤銷監護人可以恢復監護權的期限和具體情形、撤銷原監護人明顯違背未成年人意愿情況的認定和處理等,都可以繼續進行完善。
(四)建立起有效的社區監護體制
《民法總則》第三十二條規定:“沒有依法具有監護資格的人的,監護人由民政部門擔任,也可以由具備履行監護職責條件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擔任。”逐步強調民政部門、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對于未成年人保護的最后防線作用。但就我國目前狀況來看,民政部門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對于未成年人行使監護權這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及其微弱。但這種社區監護的最后保障,乃至從公權力方面對未成年人進行監護,在一定條件下是必要的。
要建立起有限的社區監護體制,首先要建立起專門的兒童福利機構,由機構負責統籌區域內的兒童保護工作,包括在一定條件下行使對未成年人的監護權。其次要發揮現存的社會兒童福利或者兒童公益組織的作用,通過行政統籌這部分公益組織,匯聚社會的力量,充分發揮社會監護的能效。當然對于這些行使對未成年人監護權的社會組織,其權限應當得到約束,政府應當加強監督。最后,明確社區成員對未成年人的“廣義的監護”的義務,通過調動社區成員,構建社區踐行未成年人保障和監護的氛圍。
(五)建立覆蓋全體兒童的普惠福利制度
在上述的兒童福利機構的體制下,政府應當鼓勵和支持各種類型的兒童保護組織,對已經在兒童福利機構登記的、符合一定條件的缺乏親權監護,由社區代為監護的未成年人給予一定的補貼和福利。這種補貼和福利既體現在生活資金的保障,也體現在對未成年人受教育權、自由發展權的保護,如學雜費優惠、出行優惠等為社區監護下的未成年人提供基本的發展條件。
同時也可以參照現有的養老保險等制度,為未成年人進行社會儲蓄,以此為可能進入或者已經進入社區監護的未成年人群體,提供更好的物質保障。
綜上所述,我國監護制度從廣義和狹義區分的定義上,已經不能滿足現實情況對于未成年人行使監護權的需求。《民法總則》在原來《民法通則》的基礎上,雖然增加了更多關于監護制度的規定,其規定也日趨合理化。但目前我國的監護制度仍不完善,在監護人確立、變更、撤銷,社區監護系統構建,特殊未成年人監護系統建立等方面的制度設計仍存在空白和不足。可以通過對比國外監護制度的特色規定,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構建中國特色的未成年人監護制度體系。
[注釋]
①陳明俠.親子法基本問題研究[A].梁慧星主編.民商法論叢(第6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②韓旭.論我國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完善[D].河北經貿大學碩士論文,2015,3:16.
③李冬冬.論我國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不足與完善[D].中國政法大學碩士論文,2012,10:24.
④李堅.輪我國未成年人監護制度的完善[D].廣東: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3.
D923
:A
:2095-4379-(2017)27-0072-02
陳純瑩(1995-),女,漢族,廣東汕頭人,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法學系,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法學;吳沅怡(1995-),女,漢族,廣東佛山人,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法學系,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