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之慧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北京 100084
由一起大學生財務糾紛處理案例引發的思考
楊之慧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北京 100084
隨著社會的發展,校園不再是象牙塔。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內容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常規學生事務,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和應對也應該成為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是輔導員把教育學、心理學、法規常識等理論知識和個人閱歷進行實踐應用的“練兵場”;突發事件應對更能體現輔導員的能力素質和工作風格。本文從一個典型的由學生經濟糾紛引起的突發事件入手,通過對整個事件處理過程進行剖析,探究面對身處困境的學生,高校和輔導員如何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心理學知識等幫他分析,用自己的人生經驗為他排解,并思考在現有條件下如何幫助學生增長社會經驗,提高獨立應對復雜矛盾、正視難關的能力。
高校;大學生;復雜矛盾;突發事件;輔導員
隨著社會的發展,校園不再是封閉的象牙塔。作為人群,特別是青年人群聚集的單位,實際上更加容易出現各種矛盾和問題。因此不論是社會、學校還是具體負責學生管理的老師(一般是輔導員),實際上都應該承認并理性看待這類問題存在的必然性,不應該也不可能對此回避或否認,甚至把所有突發事件的出現盲目歸因于管理不到位甚至看成對學生工作的否定。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內容也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常規學生事務管理,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和應對也應該成為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研究生W(文中案例均為化名,以字母表示。下同)在微信朋友圈留言:“來生再見!”輔導員找到W并和他一起回到宿舍。輔導員先從宿舍環境和校園生活談起,感到W放松后又聊起了其工作單位和家庭情況,本次來讀研,W十分重視和認真。待話題漸漸打開后,輔導員說:“其實很多人都十分關心你。你在朋友圈發的信息我關注到了。”W似乎有些意外和觸動。輔導員問:“遇到什么事了,可以和我聊聊嗎?”
原來,W應朋友的請求,以自己的名義并抵押房產證向財務公司借錢。現在朋友無法按時還錢,本金利息已經40余萬元。W對言而無信的朋友失望,感到還款壓力巨大,絕望懊悔之下發布留言。
本案例的重點在于:首先,雖然主體之一是學生,但它又是一個社會事件,涉及多方當事人。作為輔導員,除了引導他正確面對,實際上很難幫助他分擔或解決問題。第二、本事件有一定的復雜性,不易面對和迅速解決。第三、本事件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學生事件。
輔導員詢問這件事具體對W個人的影響,比如財務公司是否開始向他追債。W回答說有熟人的面子,公司目前還是收利息并表示如果W還不了,可以一起向實際借款人追債。輔導員聽后安慰W:“這是好消息。”也表示同意。
之后,輔導員開始詢問W對此事看法,引導W分析對策。第一、這件事下一步將如何發展,最好和最不好的情況是什么?第二、對最不好的情況不能逃避或僥幸,要有心理準備和應對方案。第三、即使出現最不好的結果,也不會是人生跨越不了的障礙。第四、不要讓自己陷入悔恨無法自拔,事情棘手不能亂了章法。只有進行自我反思、依法依規才能解決問題。
此時,W已經可以比較冷靜的分析整個事件。感到W的變化后,輔導員說很理解他的困擾和反應,但是作為一名成年人,應該理性表達情緒,否則只能讓關心自己的人更加擔心難過。W表示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馬上刪除了朋友圈留言,并將和家人共同解決問題。最后,輔導員和W約定隨時交流事情進展。幾天后,W告訴輔導員債務人雖然開始避而不見,但之前已經分析到了并不十分意外。他已找了律師,開始搜集證據。
直到今天,W的財務糾紛依然沒有完全解決,但他一直都在積極處理,盡量不讓此事的陰影蔓延至他的學習和生活。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內容不應該僅僅局限于一般學生事務①。突發事件的處理和應對必須被列為學生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實際上,對突發事件的處理也是輔導員把教育學、心理學、法規常識等理論和個人閱歷進行實踐應用的“練兵場”;突發事件應對更能體現輔導員的能力和工作風格。
本次事件是一個有代表性的案例。隨著社會進步,經濟事務將越來越多的介入校園生活,更多學生將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利益糾葛。從現在看來,我們的學生大多還缺乏基本常識和能力去適應這些改變。即使經過反復告誡,還是會在面對意外時缺少處變能力和承擔后果的勇氣。
對于身處困境的學生,輔導員除了利用自己的法律知識、心理學知識和人生經驗等幫助他分析、排解,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幫助學生補上這一課。
高年級大學生和研究生已經成年,生活和工作背景也更加復雜、社會活動較多,必然涉及到更多、更復雜的例如情感、財務問題。除了在出現問題時對學生及時進行引導和幫助,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學生對極端事件的了解和思想準備,進行案例教育和普法教育。
當然,沒有人可以單純憑借外界的教育而避免一切錯誤走向成功。即使作為教育工作者或學生管理者,也應該尊重青年人自己嘗試探索,甚至一定程度的試錯的權利。事實上,我們更多人不是從成功中,而是從失敗和痛苦中收獲經驗、責任感和成長。只有社會、學校和輔導員都以一個正確、理性的態度看待突發事件,才能冷靜公正的化解矛盾;學生才愿意把真實情況和想法告訴輔導員尋求幫助。
[注釋]
①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24號),2006-7-23.
G44
:A
:2095-4379-(2017)27-0238-01
楊之慧(1982-),女,漢族,河北巨鹿人,碩士研究生,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