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青 田運萍
貴州省普安縣人民法院,貴州 普安 561500
司法改革中控制上訴率與量刑平衡思考
周小青 田運萍
貴州省普安縣人民法院,貴州 普安 561500
自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中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以來,司法改革工作在全國各個地方不斷推進,法院受理案件數量不斷增加,案多人少矛盾越來越凸顯。法院司法改革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控制上訴案件的數量(上訴率)。上訴率的控制必然給承辦法官辦理案件帶來更大的壓力,為控制上訴率,承辦法官就會向量刑妥協,從而引發一系列的量刑問題,本文僅就此進行一些思考及分析。
量刑平衡;上訴率;指標
(一)量刑平衡分析
在審判工作中,量刑是審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乎被告人如何承擔犯罪后果的一種量化表現形式。一個人犯罪之后具體要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不管是對其本人還是對社會都是一個重大的問題。要真正做到罰當其罪,做到罪責刑相適應,才是司法審判工作要達到的效果。
(二)量刑與上訴率關系分析
目前,在全國司法改革大潮下,尤其是大數據時代,所有的事情都要用數據來直觀展現。控制上訴率,并將此作為一項指標就是利用大數據原理的重要體現。控制上訴率對于減少上級法院的工作負擔有極大的作用,同時又能體現下級法院的辦案質量。量刑與上訴率的關系就表現在量刑能夠影響當事人決定是否上訴的意愿,從而達到保證下級法院的工作效率和質量,減少上級法院的工作負擔的目的。
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五種需要的層次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人們對這些需要也是由低到高發展的,在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的條件下才會去考慮高層次的需要。根據這個理論上訴率的控制在不影響量刑的情況下確實是一種有利于體現法院審判工作的方式。但是在現實中可能就會存在為控制上訴率而采取盡量輕判的情況,如果這項指標不能被控制的話,整個案件質量的評價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甚至可以說,上訴率的控制對量刑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上訴是當事人的一項權利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六條規定,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有權用書狀或者口頭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訴。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中的附帶民事訴訟部分,提出上訴。對被告人的上訴權,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剝奪。根據這項規定,上訴是被告人的一項權利,而控制上訴率雖然沒有侵犯被告人的上訴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被告人是否積極使用這項權利。
(二)控制上訴率可能導致量刑中偏輕
對于量刑而言,承辦法官或者合議庭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正常情況下,承辦法官或者合議庭成員會根據庭審中認定的事實和證據來作出相應的刑罰。但在被要求控制上訴率的情況下,他們可能就會控制考慮上訴率優先,從而導致量刑偏輕的情況。
(三)控制上訴率可能導致量刑不平衡
對于同類罪名的案件,在控制上訴率優先的前提下,可能會出現量刑不平衡的情況。在控制上訴率的前提下,為讓被告人不上訴,就會出現量刑普遍偏輕。被告人不上訴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與之前同類犯罪量刑的比較,如果之前自己知道有人因犯了和自己相同或者相似的罪而比自己判得輕的話,上訴的可能性就要大一些;如果之前自己知道有人因犯了和自己相同或者相似的罪的人比自己判得重的話,他可能在心里上就達到了平衡,就不會再上訴。案件承辦人或者合議庭成員在為控制上訴率的前提下,就會在量刑上比之前的要輕,甚至越來越輕,這樣是不是就會導致量刑上的越來越不平衡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四)上訴率的控制可能導致被告人罪責刑不相適應
我們說上訴率的控制可能導致量刑上的越來越偏輕,換句話說就是被告人的犯罪成本越來越低。長此以往,一個人可能做出一個非常嚴重的違法行為,卻被從輕或者減輕量刑,這就會導致這個人最后量刑上罪責刑不相適應。犯罪成本越來越低的后果就是越來越多的人覺得犯罪行為所得到的比自己受到的懲罰要低得多,那么可能就會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去犯罪。比如一個人盜竊他人的錢財的價值如果比他后來被判的罰金要高的話,他選擇再次犯罪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在司法改革中,既要求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又要求提高司法權威。控制上訴率會影響到司法審判中的量刑,如果法院在量刑過程中不能做到罪責刑相適應的話,就會嚴重影響到司法權威,破壞司法公信力。因此,解決好控制上訴率與量刑之間的出現的不平衡問題對推進法院司法改革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尊重當事人的上訴權利,減輕承辦法官及合議庭成員的負擔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六條的規定,當事人上訴的權利不能被剝奪,那么我們就要尊重當事人上訴的權利,不能將其作為一項指標加以考查。在司法改革不斷推進的情況下,員額制法官套改后法官數量已經有較大減少,員額制法官工作的專業化更加突出。因此,承辦法官應當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提高案件質量和應對大幅增加的案件數量上,來應對日趨嚴重的法院案多人少的問題。
(二)防止為控制上訴率而出現量刑偏輕的情況發生
在實踐中,量刑偏輕并不一定會降低當事人的上訴率,現實中存在故意上訴的情況,這些上訴往往發生在量刑很輕的案件中。有的被告人不想到監獄服刑,于是采取上訴的方式,可以讓自己在看守所多待一些時間,等到二審裁判下來的時候剛好剩余刑期已經在三個月以內,就不用去監獄服刑了,畢竟,對于多數犯罪的人來說,在看守所服刑的待遇比在監獄服刑的待遇好太多。如果不用刻意的去控制上訴率,那么影響法官裁判的因素就會少一個,就能更好的防止為控制上訴率而出現量刑偏輕的情況。
(三)更有利于達到量刑平衡的目的
法官在量刑的時候,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量刑要跟以往的達到平衡。如果法官在裁判的時候受到控制上訴率的影響,勢必導致其為達到這一目的而采取越來越輕的量刑,這可能就會出現量刑和以往的大不相同,從而影響量刑平衡。因此,解決控制上訴率與量刑的問題,更有利于法官在量刑的時候保持平衡的量刑,減少量刑不平衡現象的發生。
(四)更有利于保持對罪犯量刑時達到罪責刑相適應
根據我國刑法第五條的規定,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也就是說,具體犯多大的罪,就應當承擔多大的刑事責任。而為控制上訴率而在一定期間內對罪犯作出較輕的裁判就會導致對罪犯的懲罰達不到罪責刑相適應的效果。因此,解決這一問題就有利于充分發揮法官公正裁量的作用,有利于法官作出更加公正的裁判,從而使罪犯罰當其罪,罪責刑相適應。
法官在審判工作中的職責就是讓犯罪的人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同時充分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從而達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目的。但是,法官畢竟也是人,我們不能要求法官在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下還要作出絕對公正的裁判。我們只能希望法官在司法審判中少受外界因素的影響,盡可能地作出公正的裁判。而控制上訴率不言而喻是一個嚴重干擾法官量刑的外界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法官的公正裁判。因此,解決控制上訴率與量刑之間出現的不平衡問題是法院司法改革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樹立法院司法權威、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均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
[1]朱曉東.量刑不平衡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06.
[2]林崇德.管理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D915.3
:A
:2095-4379-(2017)27-0100-02
周小青(1989-),女,碩士研究生,貴州省普安縣人民法院,副主任科員,負責研究室工作;田運萍(1990-),女,貴州省普安縣人民法院,書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