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增民
東營市人民檢察院,山東 東營 257399
司法責任制視角下檢委會規范化建設的思考
馬增民
東營市人民檢察院,山東 東營 257399
檢委會制度對檢察官辦案責任制起到補充和監督制約作用。當前,檢委會的一些工作機制和集體責任制仍存在一些問題。應當以辦案責任制改革為契機和動力,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
檢委會;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業務決策
檢委會作為檢察機關最高業務決策機構,是檢察權運行機制中的重要一環,對保障司法公正、實現內部監督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的改革,有利于進一步明確細化檢委會的權責,而檢委會制度的完善也有利于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的落實,二者是有機統一的。
(一)檢委會制度是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的補充
檢察官辦案責任制雖賦予了檢察官對案件在一定范圍內享有決定權,但檢委會的集體決策制相較于檢察官辦案責任制中的個體決策來說是一種必要補充。如今社會環境多元化,公眾對司法公正的關注和訴求日趨強烈,加之新型犯罪、涉眾型犯罪、高科技犯罪等日益增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執法辦案的復雜度和困難度。因此,在遇到可能存在重大分歧或者重大社會影響的案件,或法律適用中存在疑難問題,或執法辦案缺乏統一標準等情形時,就可以提請檢委會進行集體研究,通過民主集中、集思廣益作出決定,從而提高辦案質量,維護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權威。
(二)檢察官辦案責任制離不開檢委會的監督和制約
檢委會作為最高業務決策機構,除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及重大事項作出決定外,還承擔著對司法活動的內部監督管理職責。通過審議決定案件和聽取全院各業務部門的專項工作報告和業務工作部署,全面動態地掌握執法辦案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及時研究提出針對性措施,從而將內部管理、內部監督與宏觀指導相融合。因此,完善檢委會運行機制,對保障檢察一體化原則和檢察官相對獨立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檢委會工作機制運行的現狀
1.委員組成仍具有“行政色彩”
實踐中,將檢委會委員當成一種政治待遇的現象仍然存在。檢委會作為最高業務決策機構,常常需要提出專業、正確的法律意見或建議。雖然,一些綜合部門的領導和部門負責人可能具有豐富的檢察實務經驗,但繁瑣的行政管理實務必然會分散他們的精力。這與檢委會委員必須是專業化、精英化的資深檢察官要求是相違背的,并不符合當下公正高效的司法規律,更是與檢察官責任制相違背。
2.議案類型相對單一
當前,多數基層院檢委會會議主要是議案的現象仍然存在,議事較少,且議案的類型單一。以W省S市人民檢察院為例,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檢委會共審議議題41件,其中案件37件,事項4件(含人大報告2件,聽取和審議專項檢察業務報告2件),案件議題約占全部議題總數的90%。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按程序規定需要提交檢委會審議的案件,如提交檢委會審議案件中,有30件是由承辦部門無爭議但根據規定應當提交檢委會或檢察長決定作相對不起訴、存疑不訴的案件,有13件民事監督案件屬于無爭議,但根據《民事訴訟監督規則》的要求,應由檢委會作出決定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
3.檢委會專職委員作用發揮不到位
根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選任及職責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第三條規定:檢委會專職委員除具備公務員法、檢察官法等規定的任職條件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深厚的法學理論功底、豐富的司法實踐經驗和辦理復雜疑難案件的能力??梢?,檢委會專職委員的設立目的是為了改善檢委會的結構,提高檢委會議事議案質量和效率。但實踐中,有的基層院檢委會專職委員不分管檢委會辦事機構的工作,而是擔任其他業務部門的負責人,甚至是將專職委員作為一項政治待遇或是一個調劑性的職位予以對待。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檢委會專職委員有名無實,造成“專委”不?,F象,其作用也是大打折扣。
清代碑學的興盛吸引了眾多研究者的目光,但也有研究者注意到了清代帖學并沒有完全消亡,而是仍發揮著影響。這方面的研究主要從對于清代碑學發展的反思、批評以及對于清代碑帖融合代表的探究角度立論。
4.檢委會委員任免機制不規范
根據《檢察官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組織條例》的規定,除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委會專職委員為當然的檢委會委員外,對其他的委員任職資格、任職年限卻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嚴格的程序。通常成為檢委會委員后,非因工作調動或退休,一般都終身任職。甚至有些基層院,出現因位任職、論資排輩成為檢委會委員的現象,影響了檢委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二)檢委會集體責任制不健全
檢委會討論案件實行民主集中制,遵循少數服從多數原則。如果出現決策錯誤,責任是由檢委會承擔,然而如何認定、追究檢委會委員的責任并不明確,這也造成了當前看似“集體負責、實則無人負責”的局面。因此,當檢察人員遇到有疑難、敏感或者新型案件,為避免承擔責任,通常就會將案件提請檢委會討論,將檢委會作為責任的“避風港”。導致承辦案件的檢察官做著應負責而不負責的工作,檢委會做著不應負責卻有決策權的事情。如何具體落實檢委會委員責任,做到權責相統一,是當前檢委會的決策功能面臨的巨大挑戰。
(一)完善檢委會運行機制
1.檢委會委員選任的完善
提高檢委會工作法治化、民主化、科學化水平,必須要有一支專業化、規范化的隊伍。因此,科學合理的選任檢委會委員尤為重要。一是委員的組成應由“檢察長、副檢察長和內設機構負責人”,轉變為“檢察長、副檢察長和業務素質能力較強的檢察官”模式。二是允許未擔任領導職務,但具備較強業務素質的年輕檢察官通過考試、考核等公開競選的方式成為委員。三是強化專職委員的作用。專職委員既要對案件是否提交檢委會審議進行會前審查,也要對檢委會作出的決定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定期組織質量評查,真正發揮專職委員的作用。
2.檢委會委員任期的完善
針對檢委會委員任期“終身制”的情況,建議盡快修改《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組織條例》,對委員實行“任期制”,委員任期可以與檢察長任期相同。同時,推行動態退出機制。對于委員任期屆滿后,應根據委員工作表現和履職情況,重新進行考核任命;對于任期未滿存在違法情況或委員不認真討論案件、分析案情;或專業理論知識薄弱等不適合履職的,亦可提請本級人大免除其委員資格。
3.完善議題范圍
針對當前一些基層院檢委會重議案輕議事的現象,一方面,要加大檢委會對檢察工作中全局性、方向性問題的關注。主要是有關專項業務方面的重大問題,檢察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檢察工作經驗總結等。另一方面,明確對重大疑難復雜案件的評判標準。建議根據審查批捕、公訴等不同檢察職能特點和要求,建立等級劃分的剛性標準,決定哪些案件屬于檢察官或主任檢察官權限范圍,哪些需要提交檢委會審議討論。這既能實現將一般案件決定權交還檢察官的改革目的,又能保證對有分歧、有難度、有阻力的少數案件的決策發揮群體智慧的優勢。
4.加強檢委會集體學習制度
加強檢委會集體學習,對提高檢委會議事能力和決策水平,保證檢察權依法正確行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議根據檢委會委員知識結構的特點,制定年度學習計劃,采取集中學與自學相結合、專題學與個案討論相結合、法規學與案例相結合等方式來提高委員的專業化水平,使檢委會學習制度長效化、制度化。
(二)完善檢委會責任追究機制
根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議事和工作規則》第22條規定,“少數委員的意見可以保留并記錄在案”。但卻未明確保留的意見能否構成追責時的免責條件,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后,除了要明確檢察官的責任,同時也要將檢委會委員的責任具體劃分到個人,從而進一步促進檢委會決策的正確性。要進一步完善檢委會有關的組織條例和相關責任追究辦法,明確檢委會集體責任的具體分配方式。檢委會責任的承擔,一般是由多數作出決定的委員承擔責任,對少數委員發表否定意見且不能阻止決定產生的應豁免其責任。而檢察長作為檢委會的主持人,理應對其作出的決定負責。當然,錯案追責應堅持主客觀相結合的原則。對檢委會委員錯案追責,不僅要考察錯誤決定在客觀上是否造成嚴重后果或惡劣影響,還必須考察檢委會委員主觀上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
D926.3
:A
:2095-4379-(2017)27-0103-02
馬增民(1966-),男,漢族,山東東營人,法學學士,山東省東營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員,研究方向: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