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玲芳
浙江現代陽光律師事務所,浙江 義烏 322000
食品生產經營中非法添加行為的法律適用探討
蔣玲芳
浙江現代陽光律師事務所,浙江 義烏 322000
在食品生產經營中非法添加是較為常見食品違法行為,“毒包子”、染色饅頭、“毒竹筍”等問題層出不窮,是當前我國存在的主要的食品安全問題之一。我國相繼出臺了《食品安全法》、《刑法修正案(八)》、《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等法律法規,加大對此類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基本形成了一個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的法律體系。但是,在具體司法實踐中,如何給超范圍添加行為定性,明確法律適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食品安全;非法添加;法律適用
當前,我國“毒包子”、染色饅頭、“毒竹筍”等食品安全問題屢屢發生,食品安全已成為政府和群眾都高度關注的社會問題。為打擊安全犯罪,我國相繼出臺了《食品安全法》、《刑法修正案(八)》和《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依法嚴懲“地溝油”犯罪活動的通知》等法律法規,基本形成了一個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的法律體系,提出了四個“最嚴”的要求,充分表明了國家嚴厲打擊危害食品安全行為的立場和決心。但是,在具體司法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認定食品安全犯罪定性不明確、入罪標準難操作、鑒定檢測難等問題,導致法律適用意見分歧較大,食品安全案件成案困難。
由于各地對非法添加的認識不一致,加上缺乏量化定性的標準,“足以”認定難,造成各地司法機關法律適用不同,出現“同案不同判”、“同法不同執”的問題。比如以下三個案例,同樣是在包子、饅頭中使用了含鋁成分的添加劑,有的當事人僅僅被行政處罰,有的當事人卻按照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定罪,有的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這些情況不利于法制統一,影響了法律實施的正確性、有效性、公正性,也削弱了食品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一)2015年4月和7月,杭州某地兩家餐飲單位的包子等面點使用含了鋁成分的添加劑,當地市場監管局分別對兩家單位處以10000元、15000元罰款。
(二)2016年3月初開始,韓某在其經營的“紹興市某小吃店”,違規添加含鋁泡打粉制作饅頭,以每個人民幣0.5元的價格銷售給他人食用,日銷售量在100個左右。2016年5月11日,經當地市場監管局抽檢檢測,該小吃店饅頭中鋁含量為181mg/kg,判定為不合格。2016年7月7日,被告人韓某主動向紹興市公安機關投案。法院經審理以韓某犯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判處拘役四個月。
(三)2015年10月10日以來,方某在金華某地經營早餐店。在明知含鋁的膨松劑不能用于制作包子、饅頭的情況下,將標示為“香甜泡打粉”的含鋁膨松劑加入面粉中使用,制作成包子、饅頭,并銷售給他人。2016年7月,經浙江某檢測公司檢測,制作包子的面皮和制作的饅頭中檢出鋁的成分。法院經審理以方某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
(一)非法添加行為的理解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五十條給食品添加劑的定義是: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包括營養強化劑。食品添加劑應該具有三個特征:一是它一般不單獨作為食品來食用;二是既有天然物質,也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質;三是在食品中添加的主要目的是為改善食品品質、色、香、味或者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自從出現了食品添加劑,使食品產業的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食品添加劑也被認為是現代食品產業發展的靈魂。但是食品添加劑也存在一定的負面效應,特別是人工合成的大部分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超范圍或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可以對人體造成直接或潛在的危害,因此,《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三十九條、四十條、五十二條、五十九、六十條等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銷售、使用都進行了嚴格的規定,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必須按照國家衛計委公布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GB14880—2012)等食品安全標準規定的范圍、用量使用這些食品添加劑。不嚴格依據食品安全標準使用或使用國家標準以外的物質即為非法添加。
(二)非法添加的定性
1.食品生產經營者在食品中添加明確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都可以依據《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條認定犯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這類案件在司法實踐中都沒有爭議。
2.對于超限量、超范圍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及添加沒有明確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在刑事違法方面,在實踐中存在兩種觀點:
有一種觀點認為,這類行為應該認定為犯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就是說沒有按照《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等規定,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或其他嚴重食源性疾患,對人體造成直接或潛在危害的行為。
理由如下:
第一,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的客觀要件就是生產、經營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而在食品中超范圍、超限量添加,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其產品檢測不合格,符合該罪名構成的要件。
第二,“兩高”司法解釋第八條第一款有明確的規定:“在食品加工、銷售、運輸、貯存等過程中,違反食品安全標準,超限量或者超范圍濫用食品添加劑,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的規定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定罪處罰。”
第三,如果缺乏明確的專家鑒定結論或不在國務院行政部門公布的名單之列,不能認定為有毒、有害食品。
第四,如果食品經營者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沒有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但其銷售金額達到5萬元以上,可以根據“兩高”司法解釋第十條規定,按照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進行查處。
另一種觀點認為,在食品中超范圍或過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使用非食用物質等行為,屬于在生產、銷售的食品中摻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應當認定為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理由如下:
第一,“兩高”司法解釋第二十條明確了四類情形應當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既然食品安全標準規定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范圍,不能用在規定的之外食品中,如果不按規定在標準之外的食品中使用,那么就可以認定為“法律、法規禁止在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中添加、使用的物質”,應該按照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進行處理。同理,添加非食用物質也應當按照本罪處理。
第二,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是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確定的,是國家的強制標準,如果過量添加,必然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損害,根據“兩高”司法解釋第二十條第四項“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規定,可被認定本罪。
第三,如果食品經營者同時觸犯者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的,根據“兩高”司法解釋,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量刑一般重于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所以應按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處理。
(三)造成法律適用不一致主要原因
1.判斷標準模糊。“兩高”司法解釋和各省(市)出臺的實施意見為司法機關辦理危害食品安全案件提供了一些具體標準,可是還有許多情節缺乏明確和量化的標準,實踐中,司法機關按照現有法律法規很難對諸如“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嚴重超出標準限量”之類的主觀標準得出準確的判斷。
2.專家評估很難真正實現。根據法律規定,可以由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確定的專家委員會出具專家意見,來明確是否符合“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和“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等情形,但實際上,食品中的非法添加問題非常復雜,所造成的的危害認定有時還需要等科學實驗結果,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時間,而且把一個需要司法機關綜合整體情況進行法律判定的問題簡單、直接地轉換為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這對于那些專家委員會來說也是勉為其難。
筆者認為,保障法律的實施,關鍵在于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司法,食品安全法律適用應該有具體、明確、統一的標準,而且這個標準不能只是籠統的原則上的要求。筆者建議,根據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按照罪責刑相當及罪名競合時“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的原則,完善非法添加入刑標準和操作規范,破解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法律適用難點,確保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精準打擊。
(一)明確有毒、有害食品認定。由國家行政主管部門公布的在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使用物質和禁止添加的物質,都應當根據“兩高”司法解釋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屬于法律、法規禁止在食品生產經營活動中添加、使用的物質,認定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這樣,入刑的門檻,在程序上是更加便捷清晰。
(二)加強司法人員對鑒定意見的審查判斷權。可以在辦理非法添加案件中適當的增加司法機關的自由裁量權,便于此類案件的辦理,減少司法機關對食品檢驗機構的依賴。對存在爭議的非法添加案件,可以先由食品檢驗機構出具檢驗報告,再由當地或上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組織的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出具專家意見,最后由司法機關根據“兩高”司法解釋第二十一條的規定綜合考慮并作出最終裁決,這是目前一種比較可行的認定方式。
(三)建立類案辦理指引。為適應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需要,加大打擊力度,可以針對在辦理某一類型非法添加案件中發現的問題,建立一些類案辦理指引,對類似案件的辦理提供參考,提高辦理類似案件的效率和規范法律適用。
[1](2016)浙0602刑初1179號.
[2](2016)浙0782刑初2171號.
[3]郝春琪.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司法實踐中法律適用問題的探討[Z].河南信陽新縣檢察院,2015-02-02.
[4]王琦霞.淺析含鋁泡打粉非法添加的罪與非罪[EB/OL].中食藥信息網,2016-11-13.
[5]湛英杰.如何破解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法律適用難點[N].檢察日報,2017-06-11.
D922.16
:A
:2095-4379-(2017)27-0128-02
蔣玲芳(1979-),女,漢族,浙江金華人,本科,浙江現代陽光律師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