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詩雨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民事訴訟抗辯制度的體系化建設
王詩雨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經濟的不斷發展,促使我國民事訴訟規范意識也在不斷的上升。創建具有規范化、體系化的民事訴訟抗辯制度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有利于民事審判的合理性。在對我國民事訴訟抗辯制度體系化建設過程當中,法系意識起到了一定的借鑒意義。民事訴訟抗辯是當事人訴訟防御的基本途徑,從根本意義上來講相較于其他民事訴訟的具體制度規劃具有顯著意義。與此同時,將民事訴訟抗辯的種類以及識別依據進行合理制定,為我國法理進一步細化奠定基礎。
民事訴訟;抗辯實體法;抗辯訴訟法;抗辯反駁
我國民事法和民事訴訟抗辯體系有著本質的區別,在總體設計規劃方面能夠得到集中映射和體現。筆者認為兩說由于未能夠充分了解訴訟法抗辯以及實體抗辯之間的關聯性,從而導致其在整體規劃設計時存在較大缺陷。集中表現為其與訴訟法抗辯和實體法抗辯之間存在概念偏差的情況出現。從法系意識角度出發,抗辯的意義我們將其總結為訴訟法和實體法分化之后的概念。基于此我們將民事法的抗辯分化為實體法抗辯和訴訟法抗辯兩種基本形式,我們將其分開進行介紹。實體法的抗辯主要集中在民法,其與請求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將阻止與抗辯時限為依據,將抗辯權進行分類,主要分為延期抗辯權和永久抗辯權這兩種基本類型。與實體法有所不同的是,訴訟法抗辯主要是指當事人的訴訟攻擊途徑,依據訴訟攻擊類型不同我們將其分為程序抗辯和實體抗辯這兩大基本形式。前者包括妨訴抗辯和證據抗辯,后者包括權利抗辯和事實抗辯。從實體抗辯角度出發即便是其依據民事實體法,但在法域當中仍舊不受限制。
(一)關于民事訴訟抗辯的概念。如今民事審判法制化進程逐漸加快,基于此我們將民事訴訟抗辯機制寫入民事訴訟相應規章制度當中已經指日可待。民事訴訟抗辯制度概念的進一步確定也成為我們現如今應當主要思考的問題,因此我們應當充分借鑒德日教材以及法律詞典當中的描述,將我國民事訴訟進行定義,在我國民事訴訟領域當中,抗辯從屬于民事訴訟法制規定的訴訟攻擊防御途徑之一,學術上我們將其稱之為民事訴訟法抗辯。現如今的民事訴訟法領域將其稱之為反駁訴訟請求。
(二)關于民事訴訟法抗辯與民事實體法抗辯的關系。民事實體抗變法主要集中在民法規定的領域范圍之內,采用時間分化的方式我們將其劃定為永久抗辯權和延期抗辯權兩種,從本質上來說其仍舊從屬于民事權利的一種。民事實體法具有社會規范和裁決規范這兩大雙重屬性,其所尊崇的原則理念是自制原則,行駛人能夠在訴訟領域內外進行抗辯權的綜合使用。從對立角度上說明,民事訴訟法抗辯概指在民事訴訟法規當中所采取的訴訟攻擊防御形式,其在不同領域當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價值也是有所不同的,主要分為程序抗辯和實體抗辯這兩大形式。程序抗辯從屬于民事訴訟抗辯領域當中,只占據其中一小部分。民事實體抗辯為為實體抗辯提供一定理論基礎,但實際意義上其仍舊從屬于民事訴訟法,是訴訟行為,需要依據民事訴訟法的相應條例進行調整。基于此,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實體抗辯和民事法律行為的差異性,以民事實體法規政策為依據做出具體規劃方案。
(一)兩立性事實之識別標準。由“抗辯者承擔證明,否認者不承擔證明”演化出這樣一個問題,即在民事訴訟中如何正確識別抗辯和否認這兩個概念,亦或抗辯和否認的識別標準是什么?筆者以為,兩立性事實是民事訴訟中被告對原告所提出的訴訟請求的基礎條件。兩立性事實主要是指能夠在抗辯事實和請求原因事實的訴訟過程當中具備恰當的理由標準成立,具有一定阻止、變更價值。
(二)權利成立要件與權利障礙要件的識別標準。在民法領域當中對待同一事物從不同領域設定了不同法律效應的條令。我們對其進行舉例說明,例如《民法通則》第55條規定,行為人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等是法律行為的一般生效要件,符合一般生效要件的法律行為得以發生預定的法律效果。從對立面進行理解,就是表述為錯誤,無判斷能力或者是不具備法律阻斷效應的要件。民法具有社會規范和判斷規范這兩大雙重屬性,人們按照生活規范的不同進行民法思考時,其權利成立障礙要件也具有一定的分化作用。
在本文當中我們主要探討了民事訴訟抗辯制度的內涵以及其內在體系構成,細化抗辯制度和否認之間的概念認知,進一步促進其體系化建設的同時為我國民事訴訟領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1]鄭志軍.國際海運承運人之履行輔助人責任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1.
[2]王海波.論中國海上保險法與一般保險法之協調[D].復旦大學,2012.
D925.1
:A
:2095-4379-(2017)27-0177-01
王詩雨(1990-),女,漢族,遼寧沈陽人,碩士學位,沈陽師范大學,2016級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訴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