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仕龍
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江蘇 淮安 223001
?
金融債權執行案件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劉仕龍
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江蘇 淮安 223001
金融債權是銀行金融機構運營資本、發放貸款的集中體現,金融債權的回收比率,不僅影響商業銀行的競爭實力和兌付能力,還將影響經融市場的秩序與國家經濟的榮衰。尤其在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內宏觀經濟環境復雜、社會矛盾增多的情勢下,人民法院在履行社會公共治理職能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要承擔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和保障經濟發展的政治責任。本文從當前金融債權案件執行現狀出發,分析了金融債權案件執行中存在的問題,金融債權執行保護的意義,并進一步提出了解決金融債權案件執行難的對策建議。
金融債權;執行難;原因分析;對策建議
金融債權是指銀行、信用社等金融系統根據借款合同發放貸款而產生的以借款方到期給付一定數額金錢為內容的債權。金融債權是銀行金融機構運營資本、發放貸款的集中體現,金融債權的回收比率,不僅影響商業銀行的競爭實力和兌付能力,還將影響經融市場的秩序與國家經濟的榮衰。尤其在當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內宏觀經濟環境復雜、社會矛盾增多的情勢下,人民法院在履行社會公共治理職能的過程中,無可避免地要承擔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和保障經濟發展的政治責任。但金融債權案件執行中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對策。
(一)抵押財產折損嚴重
大額的銀行抵押貸款案件一般均設有財產抵押,用以向銀行抵押貸款的財產大多為機器設備、廠房土地等。眾所周知,機器設備雖然價值較大,但使用范圍有限,磨損速度較快,有些甚至無法拆除移動,而很多生產廠房多建于各鎮街工業區的集體土地之上,其中不少簡易粗糙甚至是違法建筑,因此最終在法院變現這些抵押財產時,其價格往往已遠低于當初銀行抵押放貸時的評估價值。加上工人工資、稅款、執行費用等優先受償權大多無法完全或充分實現。
(二)銀行不重視財產保全和執行主動權
我們在工作中發現,不少商業銀行以為“辦理財產抵押后,債權即萬無一失”,因此為節約保全費、評估費等開支,不愿向法院申請保全查封和積極行使訴訟、執行權利,導致最終執行法院失去對抵押財產變現分配的實體處理權。因為目前各地法院對于財產變現分配的操作存在差異,如有的法院實行“先查封先受償”,另有些法院實行“先查封先處理”。所以,因銀行的消極行使權力導致執行法院喪失主動權,進而使銀行在最終的參與分配環節上遭受不利后果的情況時有發生。為節約案件開支而導致最終債權分配受損,可謂是“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三)利息計算標準不明晰
商業銀行在與客戶簽訂貸款合同時,基本是依據國家的金融政策和本行的業務標準來約定相關還款、計息等內容,但對于金融法律相關的禁止、限制性規定往往重視不足,如復利的計算、本息償還的比例等,如此將可能造成合同內容與法律規定相沖突。而另一方面,我國現行法律在貸款利息計算上的規定亦存在模糊,如遲延履行金的計算基數、計算期間等問題,銀行與法院之間在所處立場和預期后果上存在明顯差異,在缺乏法律和司法解釋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各方意見難以統一。
(四)法院執行用力不均
金融債券執行案件的申請標的差別很大,多則上億,少則幾百元。執行法院在辦案過程中,由于案多人少的原因,在執行資源和執行力度上容易出現分配不均,造成“大案拿不下,小案不愿抓”的尷尬局面。不少大案要案,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即使法院加大投入,也很難迅速攻克。而諸如信用卡糾紛這類的小案,標的、難度并不大,但法院卻往往無力顧及,只能做簡單化處理。
(一)重視抵押財產評估及變現
鑒于被執行人的抵押財產有“易貶值、難變現”的特點,各商業銀行在辦理抵押放貸審查時,不能簡單依據貸款人提供的書面資料,而應實地深入考察,選取權屬明確、價值穩定、易于變現的財產,如有證商品房、國有土地使用權等作為抵押財產。在評估財產價值時,應充分考慮伺候可能出現的訴訟風險和貶值空間,將貸款金額盡可能控制在抵押財產完全足以清償的情況下,或要求貸款人補充提供更充足的抵押和擔保。在法院評估拍賣過程中,銀行應積極客觀地溝通配合,不在評估、起拍價格等程序問題上作無謂糾纏,而把主要精力用在幫助法院尋找和動員潛在買家參與競買,以求更快捷順暢地變現財產,實現自身債權。
(二)穩定信貸人員隊伍,提高職業素養
信貸人員作為具體業務的負責人和實施者,其工作的規范性、責任心、信息量、穩定性,對于該債權的有效維護和實現至關重要。各銀行對此應充分認識和高度重視,不應僅憑放貸業務量來衡量評價業務員,更不宜在大量帶寬尚未收回的情況下,將負責該案的信貸人員輕易放走。各銀行應通過完善勞動合同確立“盡職義務”,注意提高待遇盡可能穩定業務員隊伍,同時注意加強金融風險、法律知識、資產評估等方面的業務培訓。實踐證明,一支穩定而熟練的業務員隊伍,是有效降低信貸風險的重要保障。
(三)銀行積極行使權力,協助法院工作
辦理財產抵押只是銀行債權實現的基礎條件,當前司法實踐中各種因素摻雜且缺乏統一規定,因此各銀行不可僅憑一些抵押他項權證就掉以輕心。為穩妥起見,在抵押貸款案件進入訴訟或得知貸款人因其他案件涉訴后,銀行應積極就抵押財產向法院提出保全查封,這看似多余的一重“保險”,其深層含義是為自身和受訴法院爭取到未來“首位查封處理”的執行主動權。實踐中我們看到大量外市甚至外省法院不遠萬里異地保全查封,隨后又不辭辛勞地多次異地執行、評估、拍賣、分配,最終為其當地的債權人爭取到了最大限度的“實惠”。而作為抵押權人的東莞本地法院在此情況下也是無能為力。由此看來,即使是抵押債權,要向最終得到有效實現,銀行仍要在法律框架內盡最大努力,積極充分地行使權力。
(四)法院轉變執行思路,合理配置司法資源
面對目前案多人少的不利局面,法院不應還停留在“抓大放小”的傳統觀念上,而應及基地轉變工作思路,從合理科學配置司法資源、提高執行工作有效性方面狠下功夫。如第三法院退出的分段負責、集約執行的做法,將查控、送達、變現等不同執行環節分解包干,將執行干警分組集中操作,提高效率的同時,也有利于相互監督;第二法院在執行收案后立即啟動財產調查措施,在送達執行通知書的同時,財產控制就已經到位,有效防止了被執行人規避執行;第一法院擇取金融債權典型案件,開展“維護誠信”集中執行大行動并全面向社會公開。這些都是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俱佳的良好舉措。諸如此類的改革創新打破了單純以標的大小、案件難易來分配執行資源的做法,做到了“大案小案都能抓緊,大錢小錢都不放過”,值得學習借鑒。
[1]湯維建.民事訴訟法全面修改專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沈德詠,張根大.中國強制執行制度改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霍力民.民事強制執行新視野[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4]譚秋桂.民事執行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5]曹士兵.中國擔保諸問題的解決與展望——基于擔保法及其司法解釋[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
[6]曹士兵.中國擔保制度與擔保方法——根據物權法修訂[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
[7]高圣平.擔保法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8]高圣平.擔保物權實現途徑之研究[J].法學,2008(1).
劉仕龍(1982-),男,江蘇贛榆人,淮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
D
A
2095-4379-(2017)15-01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