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
“一帶一路”戰略的國際稅法思考
——以完善我國區域稅收協調政策為切入點
王 慧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在全球區域經濟合作中,稅收協調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逐步實施,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在不斷轉變,不斷完善國際稅收體系特別是區域稅收協調政策是適應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的必然要求。本文結合“一帶一路”區域特征及發展情況,對如何完善我國區域稅收協調政策做了初步的探究。
一帶一路;區域稅收協調;政策完善
隨著全球化與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也隨之加快。“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迅猛發展的同時,也會引起各國稅收利益的沖突,從而成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障礙。所以研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國際稅收協調政策的客觀要求及影響是當務之急,以便使稅收協調政策與新時期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的步調保持一致,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建設。
(一)區域稅收協調的概念
區域稅收協調是指一些地區為了建立共同市場或經濟集團,消除稅收上對商品、資金、技術、勞務、人員自由流動的障礙,采取措施使稅收政策、稅收制度(包括稅種、稅率)互相接近或統一,以減輕彼此之間的沖突和摩擦,同時加強稅收征管方面的合作,如進行稅收信息交換,跨區域稅收聯合稽查等。①稅收協調的理論正在得到不斷的完善與發展,它已經經歷了由關稅協調發展到直接稅協調的階段。如何將理論運用于實踐,構建“一帶一路”區域稅收協調政策體系,從而形成“富有競爭性”的現代化稅收制度是最終目的。
(二)區域性稅收協調的影響因素及協調方式
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因此其相應的稅收政策和征管水平也有很大的差異。中國應根據不同國家的不同情況制定相關的協調措施。②稅收協調方包括稅收制度的協調和稅收征管的協調。稅收制度的兩大稅種為直接稅和間接稅。針對直接稅的協調,主要表現在對于管轄權的調解以及公司利潤的協調。增值稅的協調主要體現在引進增值稅,確定稅收管轄權以及完善稅制要素等方面;消費稅協調的重點則在于稅制要素的協調。
(一)我國與沿線各國簽訂稅收協定的情況
“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包括了64個國家和地區,目前進行全方位稅收協調的條件尚不成熟。本文僅以中亞經濟帶為例進行分析。中亞五國在貿易中普遍涉及的稅種主要有關稅、增值稅和消費稅。從總體來看,中亞五國平均關稅水平較低。雖然中亞五國的稅收制度相對簡單,具體規定錯綜復雜復雜,這導致我國在這些國家的投資者面臨著潛在的風險。至于間接稅方面,中亞五國都開增了增值稅。在直接稅方面,中亞五國均開征了企業所得稅。各國均開征了財產稅。③我國與這些核心區國家直接稅的協調的方式主要是參照聯合國及OECD提出的兩個范本,從而簽訂雙邊或多邊稅收協定。截至2015年6月底,我國已經與其中的53個國家簽訂了稅收協定。④可以說,直接稅的協調處于起步階段,稅收協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間接稅協調而言,由于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已加入了包含著俄、白、哈關稅同盟區域一體化組織的歐亞共同體,并且自從2010年1月起,關稅同盟成員國正式實行統一的關稅稅率、關稅限額使用機制、優惠和優惠體系以及統一的對第三國禁止或限制進出口的商品清單。⑤在關稅方面,最惠國協定在我國和中亞五國之間發揮著重要作用,進出口商品在這方面有一定的優惠。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國與相應國家的經濟合作也會更加深入緊密,相對應的稅收協調機制也會不斷地發生改變。
(二)目前經濟帶沿線各國產業合作稅收協調存在的問題
一、稅制協調內容形式單一。
二、各類稅收優惠條款的存在加大了稅收協調的難度。
三、稅收協定網絡不健全。
四、缺乏專門的稅收協調的機構。
五、稅收管理程序復雜。
歐盟稅收一體化的實施起始于關稅的協調。歐盟成員國間對直接稅的協調主要體現在對于公司和個人所得稅的協調。并且往往用過去的案例來知道所得稅的協調,并經由相關部分頒布一些指令及準則等來進行完善和補充。⑥
不難看出,歐盟稅收制度的協調已經過渡到了對直接稅和間接稅的協調階段。由于各成員國的經濟政策的不同導致對于直接稅的征收有很大差異,因此直接稅的協調進展十分緩慢。歐盟稅收協調發展的主要經驗是:堅持實事求是、平等互利、自主自愿的根本原則,由于稅收協調的實質是各國稅收利益的折中與平衡,因此,在稅收協中要堅持區域經濟合作中公認的平等互利、自主自愿的一般原則,歐盟的很多案例也證明了這一原則的現實性與重要性。因此,歐盟的稅收協調是求同存異、逐步發展的過程。⑦
“一帶一路”稅收政策的完善一定要建立在我國現有的稅收體制之上并根據實際情況借鑒國外的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要考慮我國的國情及“一帶一路”各國的稅收體制及征管水平從而在具體實踐中循序漸進。⑧
(一)相關稅收協調體系的基本原則
1.平等互利原則
現代意義的稅收主權必然是“絕對性”與“相對性”的平衡與融合,在稅收協調過程中,中國與沿線各國在稅收協調過程中應當互相尊重稅收管轄權、互認稅制的基礎上平等協商,善于平衡,以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
2.堅持收入來源地管轄權優先原則
由于各國對收入來源地的確定標準不一,勢必導致管轄權的沖突,我國應當協調鄰國的各種稅收政策,在堅持收入來源地稅收管轄權優先的基礎上一起制定沖突的解決方案與規則。以此來使目前區域稅收協調發展中削弱來源地稅收管轄權傾向的趨勢得到緩和。
(二)相關稅收協調的具體舉措
1.全方位完善國內稅制,為建立區域稅收協調機制創造條件區域稅收趨同是進行稅收協調的前提。對我國而言,有必要對包括貨物勞務稅、所得稅在內的間接稅、直接稅等進行改革和完善,前瞻性地做好國際稅收協調的貯備愛工作,為參與區域一體化以及稅收協調機制創造條件。
2.加強簽署和完善稅收協議,對之前已經簽訂的相關協定進行補充和完善,并增加強制性仲裁、反濫用稅收協定等反避稅條款以及稅收饒讓條款。同時大力宣傳加強稅收協定的思想工作。最后,還要共同建立多邊稅收協商平臺,平衡各國的稅收利益,加強各國的稅收話語權。
3.制定并執行短中長期目標。第一,短期目標主要是關稅的協調,促進各國間貿易的友好進行,針對沿線各國間出現的雙重征稅、國際避稅、逃稅等情況進行雙方或三方的協調。第二,中期目標則主要針對間接稅協調,結合各國的發展水平及稅收制度的不同,建立起區域內稅收協調的爭端解決機制。第三,長期目標致力于直接稅協調,并且進一步提高間接稅協調的廣度和深度,從而使得稅收體系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經濟發展。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是我國開展區域性經濟合作的重大一步,一個完善的與之相匹配的稅收協調機制是維持并強化經濟合作的基礎,因此不斷完善我國國際稅法是當務之急。希望我國的稅收體制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經濟合作的需要,并且輔助我國的經濟發展到更高的層次。
[ 注 釋 ]
①陳靖.試論區域稅收協調[J].商場現代化,2005.9(中)(總第443期).
②黃衛平.中國加入區域經濟一體化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27-28.
③王越.一帶一路視閾下我國國際稅收協調政策體系的完善[D].吉林財經大學,2016.
④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課題組.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稅收政策及征管研究[J].國際稅收,2015(12).
⑤文雷.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稅收協調問題[J].稅務研究,2015.6(總第364期).
⑥王越.一帶一路視閾下我國國際稅收協調政策體系的完善[D].吉林財經大學,2016.
⑦“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有關稅收協調的國際借鑒研究”課題研討會綜述[J].涉外稅務,2005.1.
⑧王越.一帶一路視閾下我國國際稅收協調政策體系的完善[D].吉林財經大學,2016.
王慧(1996-),漢族,河南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本科生。
F
A
2095-4379-(2017)15-0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