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婭
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科,天津 300380
關于透支型消費卡發行使用的金融風險淺析
——以王某等利用透支型消費卡實施詐騙犯罪行為為例
姚 婭
天津市西青區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科,天津 300380
透支型消費卡發行使用;金融風險
2015年11月中旬,在天津市某汽車美容店內,犯罪嫌疑人王某虛構能辦理“淘樂購”、“信贏”、“惠民”消費卡為由收取制卡費,先后多次詐騙薛某某、高某某、王某某、劉某某等人現金十幾萬元。經審查發現,犯罪嫌疑人王某為一中介,其上家馬某(男,寧夏人)和楊某(男,天津人)分別自稱可以辦理“淘樂購”以及“信贏”、“惠民”消費卡,該消費卡可以透支亦可以套現,套現后將返還辦理人一定比例的報酬,王某遂將這一信息告訴了另外兩個中介,即被害人王某某(女)和張某某(女),該兩名中介又通過微信等方式將此事廣為宣傳,其中被害人張某某將此事告訴了報警人薛某某(女,中介),薛某某又找了數名客戶辦理消費卡。后犯罪嫌疑人王某于2015年11月中旬,集中在楊某為這些中介所找的客戶收集辦理消費卡所需手續,并收取制卡費。后因消費卡始終沒有辦下來,犯罪嫌疑人王某即被以詐騙報案至公安機關。
(一)透支型消費卡情況簡介
透支型消費卡是近期興起的一種購物和取現模式,是主要以公司為主體發行的、內有一定透支額度、需在發行機構指定網上商城購買物品、亦可以按照一定比例取現的卡片,該卡片在透支后,持卡人需要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本息還清后才能繼續進行透支。其受眾群體主要為需要使用現金、但無法通過銀行辦理信用卡,以及一些使用虛假身份申請消費卡并惡意透支的人群。以信贏消費卡為例,信贏消費卡即信贏一卡通,辦理該消費卡要收取215元,其中15元是手續費,200元為年費,三年后將200元返還客戶。該消費卡在辦理后有透支額,從800元到3000元不等,最高透支額度為6萬元,一半可以在該公司的網站上消費,一半可以取現,客戶透支后每個月必須還透支的利息。因此,消費卡雖然是網上購物卡的形式,實際上卻具有小額貸款的功能。
(二)消費卡辦理所折現的金融風險
1.犯罪分子隨意編造消費卡功能實施詐騙行為。以本案為例,犯罪嫌疑人的上家楊某稱自己是信贏消費卡的代理,這個卡可以在其公司的指定網站上進行透支消費,最高透支限額是二十萬,最低限額是一萬。第一次用卡購物消費的透支額度是5000元,用戶還清5000元的透支額度之后第二次用卡購物時透支限額就漲到了25000元,再后來就翻倍上漲。另外,這個信贏卡還有套現功能,不過只能套現兩次,也是分次遞增套現額度,持卡用戶第一次可以套現一萬塊錢,然后三個月之內還清套現本息后,用戶第二次套現額度可以漲到十萬塊錢。但是,客戶辦理套現的時候必須是本人持卡到楊某所在公司進行辦理,然后楊某收取套現金額百分之五的手續費。由此可以看出,楊某所稱的信贏消費卡使用方式與信贏一卡通類似,但是卻增加了透支額度和套現功能,以此來吸引不明真相的民眾參與辦卡。本案可以反映出以下三點:一是犯罪分子與消費卡公司沒有任何關系,而盜用消費卡公司名義,向外界宣稱自己為消費卡公司代理,以此來收取制卡費和卡片激活費;二是犯罪分子隨意增加消費卡的透支額度和套現功能,以此來吸引眾多民眾參與辦卡;三是犯罪分子故意隱瞞自己身份,利用中介關系來層層尋找辦卡群體,在收取制卡費和卡片激活費后逃之夭夭。
2.透支型消費卡自身存在多種金融風險。一是公司發行具有透支和取現功能的消費卡缺少政府監管,發行公司是否具有發行資格、發行公司發行消費卡的金額是否有上限要求、發行消費卡的程序等內容都需要政府部門予以監管,否則發行公司隨意發行具有貸款功能的消費卡將擾亂市場金融秩序,涉嫌非法集資;二是消費卡發行公司對消費卡的受眾人群缺乏防控手段,現發行公司面臨著受眾人群辦理消費卡時所提供的身份信息是否正確、受眾人群的信用度如何、受眾人群如何保證還款、在無法還款的情況下發行公司如何追討債務等問題。
(一)對于該類消費卡的法律規定存在一定局限性
對于透支型消費卡,我國尚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規定,其在金融市場中存在的價值也還沒有得到充分論證。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7條規定,經營者以預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履行約定或者退回預付款,并應當承擔預付款的利息、消費者必須支付的合理費用。該條文原則性較強,操作性較差,難以對該類消費卡的發行使用予以規制。
(二)對于該類消費卡的政府監管存在一定缺陷
首先,對于透支型消費卡的主管行政主體沒有明確規定。在我國,對于消費者權益具有保護職權的主要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但是對于該類消費卡的發行單位進行監管的政府部門卻沒有明確,因此這不僅造成透支型消費卡發行的門檻低,甚至于沒有門檻,使任何機構都可以發行該類消費卡,從而造成事后消費者維權困難,亦會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亂。其次,政府在監管時無法可依,從而導致權責不清,職責不明,造成各個行政部門之間互相推諉,使得沒有行政部門對該類消費卡進行監管,該類消費卡得以肆意擾亂金融秩序,損害群眾的財產權益。最后,政府機關沒有對該類消費卡設置市場準入標準,缺乏登記確認制度,亦沒有有效的全程市場監督,更沒有設立相應的保證金制度,使得整個監管體系漏洞百出。
(三)對于該類消費卡使用的糾紛救濟途徑存在一定不足
消費者協會作為一種社會團體,并不具備相應的行政執法資格,對于消費領域出現的糾紛,只能針對具體情況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會支持消費者到行政部門進行申訴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而對于透支型的消費卡,在消費者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詐騙的情形,甚者涉及刑事犯罪,而涉及詐騙犯罪的,因存在消費者之間互不認識、不同消費者訴求不能達成一致等問題,因此造成詐騙數額難以確定,或者達不到刑事立案標準等情況發生,從而使相關責任人逃脫法律的追究。
由于透支型消費卡發行面積廣,受眾群體沒有限制,因此若不進行合法合理規制,則會對整個金融秩序會造成不利影響,亦會形成不特定的金融風險,使人民群眾的合法財產遭受損失。
(一)完善相關法律規定,規范透支型消費卡的發行使用
首先要盡快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明確透支型消費卡的法律定位,同時對發售單位資質、發售內容、發售程序、違約責任、監管管理等內容予以明確規定,以理順該類型消費卡的發售使用流程,降低金融風險。其次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關于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相關內容進一步修改明確,使其內容更加易于實踐操作。最后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建立保證金的信托制度,要求發行單位在發行該類消費卡時在銀行存取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如此即可以使管理部門根據保證金的數額確定發行單位的發行限額,同時還能使該保證金用于事后的糾紛處理。
(二)明確監管主體責任,使政府相關部門對透支型消費卡的使用加強監管規制
由于透支型消費卡涉及金融各個領域,工商、稅務等部門都存在監管的職責,因此首先應明確監管的具體部門,同時賦予其相應的執法權和處罰權,防止在監管過程中出現交叉管理或者真空管理的情況;二是應明確發行該類消費卡機構的義務責任,審定發卡主體的資質,設立相應的準入門檻,嚴格限定該類消費卡的市場準入,還可以制作推行透支型消費卡的合同示范文本,防止發行單位制定不公平條款損害消費卡的合法權益;三是政府相關部門應對該類消費卡的使用、流通等內容進行調研,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消費卡的使用和金融風險的防控之間做好利益平衡;四是政府相關部門正確引導民眾對消費卡的認識,使群眾通過合法真實途徑辦理消費卡,避免人民群眾的財產受到損失。
D924.3
:A
:2095-4379-(2017)28-01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