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康宇 曾桂芳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 唐山 063009
?
中國古代女性繼承制度研究
蘇康宇 曾桂芳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 唐山 063009
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女性一直處于社會底層,兩性之間嚴重的不平衡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大特點。而這種不平衡在男權社會的女性繼承方面更是表現得及其徹底。但隨著歷史的變遷,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女性思想的進步和提高,中國古代女性在繼承制的規定也在發生著變化。主要闡述中國古代女性繼承制度的歷史變遷,分析變遷的原因,并說明現代女性繼承權中女性地位提高的原因。
古代;女性;繼承
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繼承權作為一項最基本的權利,它與血脈傳承以及財產分割密不可分,即使處在古代社會,繼承權也被統治者所重視。從財產繼承是身份繼承的附庸,到財產繼承與身份繼承的分離,女性逐漸獲得繼承權并得到法律保護,經歷了時代的變遷。
(一)女性繼承制度的初期
我國唐代以前的社會經歷了奴隸制和封建制,包括了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變遷。但在不同的國家意識形態下既有著其本質的不同,又有其血脈上的延續。
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國家,夏啟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君主,這也促使了關于繼承制度的形成。在夏朝實行“父死子繼”制度,到了商代晚期,為了維護貴族世襲統治,無論是身份還是財產都由嫡長子繼承,這成為了宗法制度的一個基本原則。西周時期,確定了嫡長子繼承權。在財產方面,女子只能獲得一份嫁妝,而并不是繼承權。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私有財產的增多,新興的地主階級逐步登上了政治舞臺,財產的繼承成為社會生活中日益突出的問題。戰國后期,繼承出現了身份繼承與財產繼承的分離,身份依然采用諸長子繼承制,把長子視為祖宗血脈的延續,但在財產繼承方面,實行諸子均分制,庶子擁有了繼承權為日后賦予女性繼承權奠定了基礎。秦朝在吸收前代法律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繼承體制,但還是保存了奴隸制時期的嫡長子繼承制。到了漢朝,在身份繼承上嚴格實行嫡長子繼承制,設立了非正罪。在財產繼承上實行的是諸子均分制,同時女性也具有了一定的繼承權。魏晉南北朝和隋代時期,規定了妾不能觸犯妻的權益,這也是為了保護嫡子的繼承權。
綜上所述,唐代以前的朝代沒有明文法規規定女性的繼承權。但在現實生活中,女性并非是完全沒有繼承權的。在這些時期,遵守著兩種原則,一種是“父母在,不有私財”的禮制原則;另一種原則是“男承家產,女承衣箱”,這兩種原則在之后的朝代寫進了律中。
(二)女性繼承制度的頂峰
唐、宋、元時期的繼承制度相較于前代有了較大的完善,其中關于女性的繼承制度也更為合理科學,是我國古代女性繼承制度發展的頂峰時代。
唐朝是我國第一個把女性繼承寫入法律的時代,比之前代有巨大的進步,唐朝的繼承分為宗祧繼承和財產繼承,唐代繼承權位與繼承祭祀者,必須是嫡長子孫,其他人無權參與。而宋朝沿襲前代的相關規定的基礎上,又進一步進行了發展。在宋代,一般財產繼承中,允許在室女享受男子繼承權的一半;還規定了戶絕(無男子承繼)財產的繼承辦法。在這種情況,繼子與戶絕之女均享有財產繼承權。遺囑繼承也使得女子可以通過遺囑獲得繼承權。元朝規定戶絕之女和寡婦享有繼承權或有條件的繼承權,但只要婦女離婚或者寡婦再婚,那將喪失妝奩物的所有權,并且應該歸還從夫家獲得的繼承。
從唐、宋、元三朝關于女性繼承制度的發展來看,這三個朝代都無一肯定了女性的繼承權,這也是對女性在社會地位中的體現。
(三)女性繼承制度的停滯
明清作為我國古代實行封建制的最后兩個朝代,君主專制空前加強。雖然明清時期商品私營工商業發展快速,新的商業城市興起,但其思想上仍然受到了壓制。
明朝推行“重農抑商”的原則以及嚴厲的海禁政策,使得商業受到了一定的壓制,清朝也處于閉關鎖國的狀態,在這種氛圍中,實行嚴格的宗祧繼承的法定順序,規定戶絕財產由所有的親生女兒繼承,無親女,即入官。寡婦如果沒有兒子,且為丈夫守制的,是有權獲得丈夫遺產的。但立嗣后,財產歸嗣子。
在整個封建制度的后期,有關女性繼承的制度并沒有什么創新性的發展。在整個后期的閉關鎖國中,文化專制下,一切都走向了衰亡。
我國古代女性在社會地位上相較于男性是屬于弱勢的,但女性繼承制度在不同的朝代依然有其不同的表現形式,這是由我國封建社會在不同時代的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影響的?,F主要通過對唐宋時期的分析,說明女性繼承制度從女性毫無人權可言到社會普遍認可女性的繼承權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
(一)政治原因
中國古代的社會無論是科舉還是察舉制度選拔人才,都是以男性為主導的,國家政治生活中幾乎沒有女性從政的事例,朝廷之上國家政事是把女性排除在外的,故其只能參與家庭生活中的日常瑣事,這直接導致了男女之間社會地位的不平衡,而這種社會地位的不平衡使得女性的繼承權處于壓抑狀態,不過這種狀態到了唐宋時期己大大緩解。
唐宋時期,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思想開放程度都處于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高峰,婦女自主參政的意識也越來越強。國家實力比較強盛,故對思想的限制較小。唐代時期,中國第一個女皇武則天掌握了政權,這也為婦女參政提供了可能。到了宋朝,最為我們深知的巾幗英雄莫過于楊門女將了,她們不只是走進了政治朝堂,更成了抵御外族的堅韌力量。
這些都展示了唐宋時期女性進入朝堂,打破了長期以來男性統治社會的局面,也正因其女性地位的提高,故在繼承方面,女性的繼承權相對于其他朝代更為公正也更為科學。
(二)經濟原因
“男主內,女主外”一直是封建社會潛移默化中根深蒂固的思想,男性在整個封建社會經濟中處于主導地位,養家糊口似乎只是男性的責任,女性在家庭中只是屬于附屬地位,并無經濟可言,如此國家限制女性的繼承權也是可以想像的。
唐宋時期,商品經濟高速發展,人身依附性慢慢削弱。一方面是租賃契約關系的進一步發展,租賃契約關系延伸到了社會中的很多領域;另一方面,唐宋時期對外貿易的發展,尤其是紡織業的昌盛,使得婦女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在經濟中占得一席之地。
當女性變為家庭財富的創造者時,在家庭財產中獲得了一定的言論權,在經濟上有了一定的獨立性,這就促使了女性繼承權的擴大。
(三)思想原因
提到中國的封建社會的女性,無可避免地就會提到古代的封建思想,在封建社會中其整個社會的思想都處于封建禮教的桎梏,女性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不僅精神上備受摧殘,而且在司法領域中更是被限制了繼承權。
我們都得知統治越到末世,對思想的控制越嚴厲,故開放的思想在唐宋時期極具有代表性。唐宋時期經濟繁榮,統治者在這段時期對民眾的束縛相對較小。故唐宋女性在這種相對寬松的環境下,形成了自己較為自由的審美能力,女性在文學創作方面也占據了一席之地。我們從李清照的詩詞中也不難發現有一些政治性的觀點,這表明當時的女性己經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而不只是局限于家庭的封建婦女形象。
綜上所述,關于女性繼承權的變遷受到了三個方面的影響。首先,在中國封建體制下一直盛行的思想是女子既嫁從夫,這就限定了女子的人身依附性;其次,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的制約,使得婦女在社會中沒有經濟地位;最后,儒家禮教的制約,“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使整個社會對女性低等的思想根深地固。
當今社會是一個男女平等的社會,繼承權是人們最基本的財產權利?,F代繼承法在前代基礎上的發展,真正實現了男女地位平等,同時在現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實現男女繼承的平等也成了必然。
(一)實現女性經濟上的獨立
經濟地位的提升使得女性在繼承權上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經濟力量的平衡提升了女性在社會以及家庭中的地位。
現代的女性紛紛走入社會中,各行各業都有她們的參與,真正擺脫了家庭瑣事的束縛,實現了經濟上的獨立。在古代的社會,男性女性的生理不同使得男性處于農業社會的主導,是經濟社會的主要參與者,男女體能的限制在現代這個生產力高速發展的社會越來越小,女性紛紛抓住機會,邁向社會。
而我國也致力于男女平等的建設,我國《憲法》就有規定無論性別人人平等,這為女性進入工作崗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女性走進政治生活
政治地位自古以來就由男性掌控,嫡長子繼承制的綿延更是把女性推到了社會的低谷,宗祧繼承下的男性在封建社會中一直處于至高地位,女性只服務于家庭。
而現在,在政治統治中,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了仕途,在國家治理方面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無論男女,都樹立起了國家主人翁的意識,國家的興旺將不只屬于男性,也是屬于女性的。在這種環境下,女性紛紛為國家獻計獻策,而不只是男性的附庸。
只有這種政治上的平等才能真正實現女性地位的提高,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男女不平等的問題,使女性的繼承權與男性平起平坐。
(三)女性思想的提高
古代的教育是為男子而設的,女性是沒有資格進入學堂去研究知識,所以幾千年來女性的獨立意識一直被禁錮。而只有思想的提升才能夠實現女性翻身做主人。
21世紀的九年義務教育,不僅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必須到學校去接受知識,學習最先進的文化,在這種自由的文化氛圍下,逐漸意識到了女性人權的存在,而先進的外來文化的傳播更是刺激了女性意識的覺醒。
思想是最有力的武器,在這種全社會提倡男女平等的觀念下,使得整個社會都認識到了婦女的社會價值,尊重女性的獨立人格,形成最先進的性別觀念。
目前,在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繼承權的法律制度,女兒與兒子在繼承權中處于同等地位,都是第一順序繼承人。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應該通過對法律思想史的研究,結合我國現代社會的有關女性繼承權的制度,從中國的視角使女性繼承制度以一個圓滿的姿態成現出來。
[1]龍蓉.宋代女性繼承制度探析[D].南昌大學,2010.
[2]趙鳳娟.中國女性財產繼承制度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09.
[3]于輝.宋代家族女性財產繼承權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
[4]毛珊珊.中國古代女性法律地位研究[D].西北大學,2011.
[5]曹曦.唐代女性繼承制度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
D929;D
A
2095-4379-(2017)17-0114-02
蘇康宇(1994-),女,漢族,河北邯鄲人,華北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訴訟法;曾桂芳(1992-),女,漢族,河北唐山人,華北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