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彤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3
?
我國合同法中情勢變更制度評析
紀曉彤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3
在國際上,情勢變更原則已經成為合同法領域的一項重要的制度,我國也在法學界的長期呼吁中將其寫入我國法律制度體系中。本文主要研究其在我國的發展歷程和立法現狀。在分析的過程中探索我國如今情勢變更制度的優缺點,在法律思考的基礎上對我國現行立法提出建議,以希冀能夠推動我國合同法律制度的進一步發展完善。
合同法;情勢變更原則;優點與不足;思考與建議
依《國際商事合同通則》規定,當出現對雙方當事人利益均衡有根本改變的事件,在合理時間內不能協商一致的,任何一方都可以請求法院變更或者終止合同。因而,這個原則是在合同訂立時依據的情勢發生根本變化導致合顯失公平時,對“契約嚴守”原則的突破。
從1981年的《經濟合同法》開始,是否應當在我國確立“情勢變更”原則一直存在爭議。基于該原則如果被證實寫入《合同法》會導致被濫用的后果的深刻擔憂,立法一直未對其進行確認。2009年5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明確將法學界長期呼吁的“情勢變更”原則寫入我我國的法律體系中。
根據《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26條的規定,我國立法賦予了合同當事人在情勢發生變更時,變更和解除合同兩項權利。而且不同于意大利等國家的規定,當事人如果需要變更和解除合同,需要通過向法院提起訴訟來行使權利。
在我國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我國目前法律制度中的情勢變更原則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嚴謹完善的。在適用時,規定了當事人享有變更合同和解除合同兩項請求權,且權利的行使有一定的順序。這一規定是比較完整的。此外,將合同的變更解除權界定為請求權,而非形成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防止當事人對情勢變更原則的濫用。同時,在表述中明確采用了“非不可抗力”、“不屬于商業風險”的措辭,將這項制度與不可抗力、商業風險等類似概念明確區分出來。
(一)原則適用的時間不夠明確
《合同法解釋(二)》第26條雖然規定了情勢變更應發生在“合同成立以后”,但是沒有明確規定發生在“合同履行完畢以前”或“合同關系消滅以前”,可能會造成該原則適用的混亂。
(二)沒有作出關于合同中約定情勢變更條款效力的規定
目前我國合同法只規定了交易雙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在發生情勢變更時向法院起訴要求變更或解除合同,而沒有對雙方在合同中約定了情勢變更的條款這種情況作出相關規定。在實踐中可能出現合同約定與《合同法解釋(二)》的規定不一致,我國沒有明確規定此時應當如何適用。
(三)缺少關于重新協商的規定
雖然即便法律沒有作此規定,當事人也可選擇自行協商。但作出這種規定則能夠提醒當事人選擇自救,能鼓勵交易、鼓勵合同當事人行使意思自治權利。
(一)明確規定適用該原則時,作為合同基礎的客觀事實的變化應當發生在合同成立以后,且在履行完畢之前。此時,雙方的交易關系仍然存在,契約行為基礎的喪失或變更會給當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和利益造成較大的影響。在條款中作出明確表述,有利于清晰認定原則適用的時間范圍。
(二)明確規定合同中約定情勢變更條款的效力。如果合同中約定此條款,在發生情勢變更時,應優先適用情勢變更條款的有關內容,而非情勢變更原則的一般方式及效力。這樣規定有利于貫徹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則,使合同中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得以體現。
(三)規定當事人的“再交涉”義務。即當發生情勢變更時,主張的一方應當與對方進行再次協商交涉的義務。1999年的《合同法》四次審議稿中曾經出現相關規定:“……可以要求對方就合同的內容重新協商。協商不成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這樣規定有利于避免類似“突然襲擊”的情況的發生,也能夠盡量維持雙方的契約關系。即便是在維持合同已經沒有意義的情形下,當事人也能夠就解除合同和賠償損害等事宜進行交涉與協商。
[1]梁慧星.中國民法經濟法諸問題[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
[2]彭鳳至.情事變更原則之研究[M].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6.
[3]卡斯騰·海爾斯特爾,許德風.情勢變更原則研究[J].中外法學,2004(04).
[4]韓世遠.情事變更原則研究——以大陸法為主的比較考察及對我國理論構造的嘗試[J].民商法學,2005(01).
[5]王德山.論情勢變更制度的適用要件[J].法學雜志,2008(01).
[6]楊明.論民法原則的規則化——以誠信原則與情勢變更原則為例[J].法商研究,2008(05).
[7]曹守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之情勢變更問題的理解與適用[J].法律適用,2009(08).
[8]王洪,張偉.論比較法研究域下的情勢變更規則及其適用[J].東南學術,2013(03).
D
A
2095-4379-(2017)17-0226-01
紀曉彤(1996-),女,廣東惠州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專業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