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水
南京大學法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3
?
根本違約與合同解除關系之思考
于 水
南京大學法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3
合同的意義在于執行合同約定,以維護合同雙方的利益。合同一方根本違約是對另一方利益的嚴重損害,必須予以有效保護才可以維護市場經濟的公平與安全。本文試圖對根本違約的表現進行分類研究,分析不同類型根本違約的法律效果,特別是對合同解除權益的保護。
根本違約;合同解除;思考
根本違約是對違約嚴重程度的一種描述,它是從19世紀英國法中產生的一種違約形態。世界各國多采用結果主義的司法立場,將根本違約的判斷標準限定為違約行為及其造成后果的嚴重程度。根據各國司法實踐,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遲延履行場合之根本違約。遲延履行是否導致根本違約,首先取決于遲延之后果是否嚴重。如果履行期限對合同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且不容更改,那么違反了規定的期限將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時,則應構成根本違約。在確定遲延是否嚴重時,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適當考慮遲延時間的長短以及給受害人所造成的實際損失。
(二)不完全履行場合的根本違約。在不完全履行場合,如果債權人如果能夠證明債務人不完全履行將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則應構成根本違約。主要有兩種情況:違約部分造成的損失在整個合同實現價值的比例,如合同雙方以500噸鋼材為標的訂立購買合同,而賣方只交付了10噸,則應構成根本違約;不完全履行行為對實現合同目標的影響,如合同雙方以整套生產流水線為標的訂立購買合同,而賣方因未交付關鍵零件導致生產線無法生產,則應構成根本違約。
(三)除非債權人能夠證明部分履行將構成重大違約,導致訂約目的不能實現,則一般不構成根本違約。在決定不完全履行是否構成根本違約是時,應考慮各種因素。一方面,應考慮違約部分的價值與整個合同金額之間的比例。例如,買方向賣方訂購了500噸鋼材,而賣方只交付了10噸,未交付部分的數量很大,應構成根本違約。另一方面,應考慮違約部分與合同目標實現之關系。例如買方在購買一整套流水線生產設備時,賣主未交付某一小部分的生產部件而將導致整個流水生產線無法生產,應構成根本違約。
(四)完全不履行場合的根本違約。完全不履行主要指債務人完全拒絕應由其本人履行的合同義務,此種情況已轉為嚴重的違約形態,表明當事人不再具備履行能力。在此種情況下,可直接賦予非違約方解除合同的權利,對合同是否存續作出選擇。
(五)不適當履行場合的根本違約。不適當履行指債務人沒有按照合同約定的數量、質量等要求履行義務,即瑕疵履行。對此種情況,應結合瑕疵程度進行分析,若不影響合同繼續履行,可以采取繼續履行等補救措施加以解決,沒有必要解除合同。
(六)預期違約場合的根本違約。預期違約主要分為兩種情況,即債務人明確表示履行期滿不再履行合同以及債務人經營狀況惡化導致無法履行債務。這兩種情況下債務人已不具備履行條件,應構成根本違約,給予債權人解除合同權有利于保護現有利益不再受損。此外,在履行不能的場合,如果當事人具有可歸責性,則應構成根本違約。
在民商法中,損害賠償責任的產生及責任大小依據違約造成的損害情況判定。在民商實踐中,受害人僅僅接受損害賠償是不公平的,特別是一些重大經濟交易行為中。因此,解除合同更有利于保護其利益。但是,如前所述,根本違約并不必然造成合同解除,為限制當事人濫用合同解除權,新合同法廣泛采用了根本違約這一制度,強調以違約及其結果的嚴重性為標準,將合同結果與合同目的實現結合起來,以此作為確定違約嚴重程度的依據,從而為確定解除合同的要件,限定法定解除權的行使奠定了基礎,從而為鼓勵交易的進行,維護市場秩序和安全發揮積極的作用!
[1]王利明,崔建遠.合同法新論.總則[M].北京: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459.
[2]韓世遠.根本違約論[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9,7(4).
[3]王利明.論根本違約與合同解除的關系[J].中國法學,1995(3).
[4]葉林.違約責任及其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209.
[5]王利明.違約責任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542.
[6]焦津洪.論根本違約[J].中外法學,1993(1).
[7]梁慧星.民商法論眾[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520.
[8]江平.中國合同法全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477.
D
A
2095-4379-(2017)17-0264-01
于水(1985-),男,江蘇常州人,碩士研究生,南京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經濟法、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