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揚州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0
?
論我國行政法中的信賴保護原則的具體適用
李鵬飛
揚州大學,江蘇 揚州 225000
在行政法法部門中確立信賴保護原則,因其具有重要的作用被逐漸接受。現階段信賴保護原則應用于我國行政法中,作為解決因信賴利益產生的糾紛的方法,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不過該原則在我國適用處于初級階段,適用過程中存在較多的問題,以此為出發點,不斷加強信賴保護原則的研究,不斷加快信賴保護原則法制化進程成為必要。
信賴保護;適用條件
信賴保護原則作為解決行政行為缺失必要保護措施由此給行政相對人帶來不利的方法,其成立需要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要具備信賴基礎。“信賴保護”,首先要明白“信賴”二字,既然這種信賴能夠在行政機關和行政相對人之間給私人帶來利益,此原則大前提是:民眾信賴什么?哪些可以信賴?信賴的客體是什么?對于這種行政行為是否合法,則需要在行政機關是否準備撤銷、更改該行為時解決。
第二,具備信賴表現。信賴之表現,指行政相對人有理由認為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的做出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或者符合社會整體利益要求,在此基礎之上信賴自己獲得的授權或者許可是正當的,從而進行自主的處分行為。
第三,具有信賴值得保護。所謂信賴值得保護,指行政相對人對于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包括內容,條款,要求等都深信不疑,相對人在信賴之時是善意的且不依靠自己的意思左右行政行為的違法否與,不具有惡意的利用該行政行為進行違法的活動值得保護。
信賴利益并不是一層不變,有時可能會因為行政主體為了另外的利益而對前行政行為“反悔”,就有可能會撤銷該行政行為,那么就會損及行政相對人的利益,可見對信賴利益進行保護是必要的。依《德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第48-49條的規定,存在兩種信賴保護方式:一是存續保護;二是財產保護。
第一,存續保護。存續保護即維護原行政行為的繼續存在,不使其失去效力。如果為了雙方追求“相安無事”的狀態,存續保護是最完整和有效的保護方式。何種情況下適用存續保護方式為必要,就要涉及到公共利益和信賴利益的衡量比較的問題。若信賴利益體現的價值大于要維護的公共利益時,則不適用存續保護。
第二,財產保護。財產保護是一種“傷害”補償的保護方式,即在不得不撤銷、更改、變更已經做出的行政行為時,對由此給相對人造成的損失給以必要的補償。但是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夠用金錢來解決的,比如那些不具有客觀實在的行政許可等問題,如果按照財產保護進行處理很難平衡行政相對人的信賴利益。
第一,信賴保護原則不應溯及既往。行政主體之間應該相互信任,行政機關應本著誠實信用的原則做出行政行為,而行政相對人應本著誠信原則接受利用該授益行為。原則上法不應溯及既往,在行政法中更是如此。行政機關原則上不得制定具有溯及力的行政行為,以免造成行政相對人的利益損失。不論該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都不能適用于該行為生效之前的行為。
第二,具體的行政行為的撤銷要受到必要的限制。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不僅受到自身的法律法規的約束限制,而且還要受到其他相關有權機關的制約。在公法領域中信賴保護原則有廣泛的適用范圍,必然就牽扯到廣泛的監督制約。所以,撤銷違法的具體行政行為是必要的,不撤銷則是例外,這個例外必須需要事出有因。那么這個“因”是什么,就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最主要的還是要考慮衡量維護的利益和信賴利益之間的輕重。
第三,具體行政行為的廢止須受到限制。行政行為的廢止是指,廢除停止正在進行的行政行為,原因是因為該行政行為不能夠適用變化的現實需要,具有徹底性。我國行政法的有關內容規定,在下列情況下則不得廢止:行政機關廢除一個行政行為之后再度做出與該行政行為內容相同的行政行為;行政機關在做出行政行為之前或者之后對第三人明確表示不廢止該行政行為。
第四,對于其他因信賴而造成利益沖突的限制。還有涉及第三人利益問題的行政行為的信賴保護問題;復議行政行為的性質變化問題;行政機關撤銷行政行為的除斥期間;以行政指導為代表的,包括計劃、行政指導、行政承諾等權利性行政行為中信賴保護原則的適用;補償條件、補償的范圍、補償的時效等這些情況都必須具備相應的限制。
[1]郭涌濤.在我國行政法中全面確立信賴保護原則的思考[J].中國商界,2010:25-27.
[2]曾江香.比較法視野下德國與中國行政信賴保護原則[J].見法治時空,2009(11下):115-116.
[3]李東.輪信賴保護原則中的社會利益的均衡[J].法制與社會,2008:14-16.
[4]傅江浩.行政信賴保護原則淺析[J].理論月刊,2010:23-25.
[5]城仲模.論現代行政法發展的新趨勢[J].見臺灣(半月刊),1988:31-32.
D
A
2095-4379-(2017)17-0277-01
李鵬飛(1988-),男,揚州大學,法律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