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姍
公安邊防部隊高等??茖W校邊境管理系情報教研室,廣東 廣州 510000
?
淺析案例教學法在犯罪心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與改進
——以公安邊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為例
袁小姍
公安邊防部隊高等??茖W校邊境管理系情報教研室,廣東 廣州 510000
本文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探討了犯罪心理學案例教學中各個環節應該注意的事項、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困境以及相應的改進建議,為進一步提高案例教學法在犯罪心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提供一定參考。
案例教學法;犯罪心理學
犯罪心理學作為犯罪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是從心理學角度研究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以及犯罪行為發生的原因、過程和規律,主要為公安、司法機關預防、矯治罪犯提供心理科學依據和方法的一門實踐性與理論性緊密結合的基礎課程。與傳統課堂教學相比,案例教學中案例的真實性與典型性以及教學方式的參與性與實踐性等特征,使之成為有效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尤其對于公安邊防部隊院校的犯罪心理學課程來說,科學運用案例教學法對于實現犯罪心理學課程有效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犯罪心理學研究內容多為犯罪人內心活動,心理活動本身具有明顯的內隱性和復雜性。運用案例教學法,有助于將學員注意力集中于現實的犯罪心理現象,通過實際案例再現犯罪人心理真實活動過程,方便學員更為直觀的理解、更為深刻的掌握案例中所隱含的犯罪心理規律;另一方面犯罪心理學研究目的不僅是對于犯罪心理現象的描述與闡釋,更重要在于對犯罪預防及打擊的實際意義,與傳統的犯罪心理學理論性灌輸方式相比,案例教學法更注重的是交互式學習探索的過程,力圖使學員站在實踐者的角度,模擬現實情境,培養學員通過案例學習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員在案例討論和分析中加深對犯罪心理學實踐意義的把握。
(一)案例的甄選
案例是案例教學法的首要條件,是整個教學的主線,起到組織教學各環節的作用。能否選取適當的案例,是順利組織犯罪心理學教學、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根據過往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筆者認為在犯罪心理學案例教學中,一個適當的案例應具備以下特征:(1)目的性。案例教學作為犯罪心理學教學方法之一,其開展始終是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用以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因而在案件的甄選方面,首先要考慮是否與教學目標相吻合,案例的內容必須適應具體教學環節的需要,既要能整合犯罪心理學相關知識,又要把握案例的難易程度,使學員易于接受,能夠在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中,鍛煉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真實性。好的犯罪心理學案例,重要的是對實踐中犯罪情境的真實的描述。案例教學之所以能夠成為犯罪心理學教學的有效方法,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案例的真實性與可實踐性。因而在犯罪心理學案例教學中,應以選取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案例為主。(3)典型性。犯罪案件每天都有發生,但不是所有的犯罪案件都能夠成為犯罪心理學的案例教學內容。適用于犯罪心理學案例教學的案例一般應具備內容完整、情節具體詳細等基本條件,同時作為教學內容,應具有典型性與代表性,其內容應既能概括和輻射犯罪心理學較多的原理和方法,同時也能反應學員在實踐中可能會遇到的典型問題。
(二)案例的呈現
在課堂環境下,一個好的案例,呈現方式也很重要。如何盡可能的還原案例事件本身,使學員能夠盡可能全面、如實的了解案例事件內容,也是教員在計劃組織開展案例教學前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犯罪心理的分析往往通過犯罪行為表現及其后果以及犯罪人的活動產品(諸如犯罪人的日記、交待材料等已有材料)著手,分析其背后隱藏的犯罪心理因素和活動規律。因此案例中應當包含有足夠的、能夠賴以進行深入分析的相關信息。教員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應通過恰當的呈現方式,為學員提供一個充滿導向性、需要深入分析的思考環境,使學員產生搜索、分析和運用材料的沖動。一方面,教員要根據學員的學習特點及學習習慣,對于案例材料進行適當的組織編排;同時也應適當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視聽結合等方式向學員呈現,加深學員對于案件內容的深刻印象。
(三)案例的討論
組織學員對案例進行討論是案例教學法的主體和核心環節,有效組織學員對案例進行充分討論和分析是案例教學在犯罪心理學教學過程中的關鍵。筆者認為,在組織學員進行案例討論時應注意以下兩方面內容:(1)注重問題的設置,引導學員為主進行討論。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員的教與學員的學是以問題表征和問題解決為指向的。因此在整個案例討論過程中,學員是討論的主體,教員作為引導者,應通過合理設置問題,以提示、發問等方式使案例討論始終圍繞主題進行,并盡量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深入討論;(2)注重討論的過程,關注學員的反映和表現。案例教學討論的過程實際上是學員自主遷移原有的知識經驗,在新舊知識的反復沖突中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雙向交互的過程。教員應認真觀察學員在分析、討論問題過程中的表現與參與程度,引導學員在討論過程中提升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案例的總結
案例的總結是檢驗案例教學成效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該環節應包括兩個方面:(1)對于案例討論內容進行總結。由于犯罪心理形成的復雜性,因而犯罪心理學案例討論的結論往往不是固定唯一的,而是更具有多元性與綜合性。因此在討論內容的總結方面,不應設定標準答案,而應在教員的引導下,使學員利用已學理論對所得結論進行梳理與歸納,最好能形成完整的案例分析報告;(2)對于討論整體情況進行總結。通過教員在討論環節的觀察與了解,及時對整個討論情況做出評價,包括學員小組分工協作情況以及學員分析討論情況等,指出學員在案例涉及的理論問題及討論過程的優點和不足,有助于培養學員正確掌握剖析犯罪人心理的方式與方法。
(一)教學學時對案例教學效果的影響
從本校教學實際情況來看,犯罪心理學是邊境管理系第五學期開設的專業選修課,總學時數為36學時。而案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相對耗費學時較多。一般一個完整案例的教學至少需要1-2學時。想要學員能夠通過案例教學法達到犯罪心理學教學的有效教學效果,一般至少需要2-3個案例。這樣一來案例教學課時數較多,就會影響理論授課的課時,易造成課程理論授課時間不足、理論講解深度不夠,同時案例教學開展不夠充分的情況。因此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在課程教學時數受限的情況下,要科學合理地安排理論課和案例課的時間與比例,要能準確把握教學大綱中的重點、難點內容,有所側重的進行講授,以便節約課時開展案例教學;同時,在案例的選取方面,盡可能選取有代表性、概括和輻射犯罪心理學知識內容較多的案例,以便學員在案例分析過程中深化對理論知識的鞏固與理解。
(二)教學規模對案例教學效果的影響
就目前來看,我校是以隊為單位,采用大班教學方式進行集中授課,一個隊一般80-100人。相對于案例教學法多為分組討論的形式進行而言,其學員人數對于有序組織開展案例教學帶來一定難度。從教員角度來講,無論是對于教學場面的控制,還是對于學員在分析討論過程中表現的觀察與總結都帶來一定的困難;從學員角度來講,學員較多,教學時間有限,學員在案例討論過程中能夠參與分析與表述的機會相對減少,因而容易造成部分學習積極性較弱的學員產生不參與、不思考、搭便車的現象出現,影響案例教學的效果。針對這一問題,在下一步的案例教學過程中,在注重科學分組的基礎上,可適當增加輔助教員參與案例教學,并以“圓桌會議”的形式合理布置教學場地與設施,盡可能使每個學員都能投入到案例分析、討論的氛圍之中。
(三)師資水平對案例教學效果的影響
教員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所充當的組織者、引導者、觀察者以及激勵者等多重角色,決定了案例教學法相較于傳統教學法,其對于師資水平的要求相對較高。既要求教員具有較強的專業理論水平,同時還應具備較強的實際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但從我校目前情況來看,犯罪心理學師資力量偏弱,由于條件的限制,犯罪心理學教員存在缺乏基層實際經驗、自身實踐能力不強,對于案例教學中細節內容把握不準等問題,因而在組織案例教學過程中易出現引導力不夠,教學效果欠佳的情況。針對此問題,一方面可以通過為教員爭取更多的基層鍛煉、案例教學培訓的機會。同時也可為教員在校內外提供更多的案例教學教學交流活動,使教員在自我反思與經驗交流的過程中,增強教學指導經驗的積累,提高自身案例教學的能力。
(四)學員特點對案例教學效果的影響
從實際教學來看,由于長期以來傳統講授式的教學方法,學員一方面普遍缺乏學習主動性,不愿意主動思考,導致在開展案例教學過程中,學員過多的依賴教員,而教員為調動學員的積極性,在案例分析、討論和總結的過程中產生太多干預,使案例教學變成案例講解;同時學員的討論分析和自主思考的能力普遍偏弱,因而在案例分析過程中,很多學員都停留在現象表面,很難結合所學理論知識進行深入探討,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對于案件總覺得無從下手,從而降低了參與的積極性。針對學員的學習特點,在案例教學中,教員首先可以在學員中進行調查,盡可能選取學員更為感興趣的案件類型;其次,教員應在學員中強調課前準備對于參與案例教學的重要性,布置一些與案例相關的資料搜集作業;再次,在犯罪心理學的案例教學中,更多是采用先講授理論后進行案例教學的教學順序,因而教員在理論教授過程中要注重形成體系,注重引導學員對于案例與知識體系間關聯的思考。
[1]郭忠興.案例教學過程優化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0,01:59-61.
[2]王華榮.以案例教學推動大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11,04:62-64.
D917.2-4;G
A
2095-4379-(2017)17-0285-02
袁小姍(1987-),女,公安邊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邊境管理系情報教研室,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