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山
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93
社會轉型期婦女權益保障研究*
王瑞山
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93
一直以來,我國農村和城市打工婦女權益都無法得到合理保障,包括薪酬、婚姻家庭、勞動就業、自身隱私等都會遭受一定程度的侵害。在此類背景下,筆者決定在客觀論證農村和城市打工婦女權益受到侵害的表現狀況基礎上,結合實際探討社會轉型階段婦女權益的有效保障措施。
社會轉型;婦女權益;侵害表現;保障措施
隨著時代進步,如今我國許多農村和城市務工婦女權益保障工作取得一定的績效,使得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等成果得以被這類群體共享。但是細致地觀察,有關農村和城市打工婦女的經濟獨立性始終不盡人意。產生這類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傳統觀念長期的根植,使得包括農村等弱勢婦女的權益經常被忽視。為了確保進一步緊跟社會轉型步伐,盡快探討這類婦女權益的有效保障措施,顯得尤為必要。
(一)農村婦女方面
首先,土地承包權益遭受侵害。農村長期以來一直實施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土地政策,所以說,農村婦女不管是在結婚或是離婚之后,都不會及時獲得相應的土地承包權利。特別是在第二輪土地承包活動之中,由于部分村民集體組織搞土政策,使得外地遠嫁來的婦女沒有土地可以進行承包和獲取。
其次,婚姻家庭權益無法得到妥善保護。因為傳統的男尊女卑思想延續,使得農村婦女遭受家庭暴力等狀況時常衍生。相關的投訴、求助、咨詢活動幾乎占據相關單位年信訪總量的一半。雖然仍舊存在一些婦女對此采取容忍態度,但是因為長年的壓力累積,使得她們最終步入了以暴制暴的犯罪絕境。再就是許多農村婦女經濟不能做到全面獨立,這給她們配偶“包二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條件,其間自然也會對婦女權益造成重大損害。另外,農村寡婦和離婚婦女想要改嫁,或是帶走其應有的財產,包括爭取孩子撫養權在內,往往會遭受一定程度的限制。
最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過程中婦女權益的忽視。經過實際調查發現,我國許多農村在利用村委會、村規民約處理征地補償費收益過程中,經常會想法設法把當地婦女的集體經濟組織收益享受權利予以剝奪。如預先制定一系列不合法的土地政策,包括嫁到本村但是戶口尚未正式遷入的婦女,或是嫁到外地但是戶口沒有遷出的婦女、兒女雙全家庭中的女兒等,都無法及時充分地享受到這類集體組織經濟收益權。
(二)外出打工婦女方面
第一,經濟收益較低且經常遭受拖欠。透過經濟收入狀況觀察,我國大多數到城市打工的婦女月收入基本上不會超出三千元,不僅如此,每個月能否按時拿到工資也是一個頭痛的問題。筆者透過特定區域考察發現,每月可以順利獲取工資的僅占據將近60%,偶爾遭遇拖欠對待的達到30%,也就是說還有一成婦女的工資是經常被拖欠的。
第二,勞動權益經常遭受侵害。同樣是在上述調查活動中得知,當前到城市務工的婦女包含80%以上,都是沒能和用人單位簽訂合法勞動合同的,90%左右沒有被提供保險或不按規定提供全部保險,70%上下無法進行正常休假。這種種跡象充分顯示出,當前我國城市打工婦女的社會保障程度始終不高,特別是勞動權益受侵害的隱患極為突出。
第三,就業權利面臨嚴峻挑戰。婦女在城市之中找工作期間,往往會因為性別原因而遭受拒絕。須知在用人機構無視國家法律規定而隨意性地將婦女平等就業權剝奪的同時,不單單會令這部分婦女的勞動權利遭受侵害,同時還會對她們的內心造成強烈的沖擊效應,使得社會之中充斥著更加繁多冗雜的不安因素,對于今后城市生產要素流動、公平競爭機制的衍生,以及社會整體地安定和諧狀態等,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脅。
第四,精神經濟承受雙重傷害。在城市之中打工的婦女群體還會因為屈服現狀而無奈地接受和性相關的行為、語言、舉止,畢竟這些要求背后都會隱藏著受雇、加薪、升職等絕佳機遇。但是這樣的行為已經構成性騷擾,會對婦女基礎的人身權利和精神造成嚴重侵害,而部分婦女亦會因為無法承受這部分傷害而選擇離開既有的崗位環境。
(一)農村婦女權益的保障
第一,持續強化對農村婦女權益維護工作的推廣力度,爭取為全社會尊重農村婦女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如在農村之中實時性組織有關婦女權益保護內容的法律法規宣傳講解活動,使得各類村民,對法律意識、男女平等意識得以有機強化,確保男女平等等基本國策深入農村。使得“從妻居”和“從夫居”等得到適當尊重之后,從而使廣大婦女和婦女兒童權益得到應有的保護。再就是選擇進行農村基層干部有關婦女權益保護知識的培訓指導,在這類村官培訓作用下,令廣大村民可以及時掌握國家在農村婦女權益保護上頒布的最新法律內容,進而很好地克制外嫁女在土地權益之中所處的劣勢問題。如持續拓展法律進農家活動的同時,設置標準形式的法制宣傳欄,或是直接開設電視、電臺等專題報道負責法律宣傳,進一步令廣大農村基層干部和民眾學法、懂法、用法,即保證貫徹依法辦事原則,并自覺維護農村婦女的一系列合法權益。
第二,開拓更為廣闊的農村婦女權益維護工作渠道,為廣大農村婦女提供更多可靠性的法律政策保障。具體來講,就是及時地將農村婦女權益問題列入到法律框架之中,進一步透過源頭上進行農村出嫁婦女問題克制。如涉及婦女權益保障法內容和有關條款,需要結合如今和日后我國農村經濟社會實際發展狀況,進行持續地改良修善。這樣一來,才能保證利用民主參與等有效途徑,向兩會提案并獲得適當支持,使得政府和特定職能部門,能夠依照婦女權益保障法和農村土地承包法等規定,盡快頒布社會轉型期的農村土地承包權和土地補償分配的具體實施細則,以及農村出嫁女土地權益保障的規范性文件。如此長期堅持下去,可以使我國農村婦女權益保護中的諸多難題和困境得以消除的同時,及時透過法律、體制、政策等層面,保證農村婦女各類合法權利的實現結果。
第三,創建農村婦女維權工作體系,切實解決農村婦女侵權問題。實際上,就是確保持續性深化婦聯維權工作的社會化程度前提下,進行不同類型資源收集整合,進一步創建出足夠完善、開放的農村婦女維權工作網絡,以及運行機制。在此期間,有關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要得到充分重視,如在報刊、電視臺上進行農村婦女權益保護的專欄設置,保證實時性進行農村婦女權益遭受侵害的典型案例披露,使得這部分案件能夠盡快得以查處。再就是考慮將農村婦女權益的保障事務及時納入到綜合治理工作范疇之中,將農村老年婦女權益保障問題納入到村級管理體系之中,進一步實施目標管理和對應的獎懲體制。
(二)城市打工婦女權益的保障
首先,強化宣傳教育力度,持續提升城市打工婦女的自我保護意識。事實上許多到城市打工的婦女都是來自于偏遠鄉村的,他們普遍存在文化素養不高、法律政策水平過低、自我保護能力較弱等問題。所以,有關機構務必要保證充分利用各類有效途徑,組織最新的法律、法規、政策、專業技能培訓指導活動,借此持續提升這類婦女群體的綜合素質,以及自我保護意識、能力。
其次,規范協調管制,衍生出社會化的管理格局。第一要務便是將流動婦女的管理工作予以規范,如持續加大對城市打工婦女一切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包括他們的勞動合同、個人雇傭關系等都要確保足夠規范之后,及時地納入到法制化軌道之上;之后則是不斷地改良修善既有的社會保障體制,開創出專屬于城市打工婦女群體的保障機制,如將這部分城市打工婦女的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五險納入到保險范疇之內,進一步令他們的生活水平得以合理改善;再然后選擇進行有關執法檢查與監督力度的加強,目的是保證持續規范企業用工行為的同時,令包括侵犯用工婦女合法權益等不法行為及時地得到嚴厲性地查處,加快各類相關性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落實進程。確保上述工作處理妥當之后,則可以考慮利用信息化等高端技術,針對出租屋、流動人口進行動態化地跟蹤檢驗和管理,持續提升對城市打工婦女的保護管理實效。
最后,適當降低門檻,使得城市打工婦女可以平等性地享受社會資源等權利。作為不同層級政府要確保積極貫徹以人為本和人人共享等原則的前提下,將城市打工婦女合理性接納。具體做法就是針對這部分婦女群體的就業、教育培訓、子女入學、醫療保障、購房租房等需求,提供一定數量的財政費用支持,使得她們能夠有權利和所在城市人群平等地享受有關社會資源。如考慮進行誠實打工父母的子女平等入學綠色通道創建,將民工子弟學校及時納入到特定城市教育管理體系之中,保證必要性的師資、空間場所等資源被民工孩子共享,使得城市打工子女真正平等公正地獲取受教育的機會,最終令城市打工婦女的生活變得更加安定、文明與美好。
綜上所述,一直以來我國婦女權益保障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妥善性解決,產生該類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國家各項政策不夠健全、用人機構法律意識不強、男尊女卑思想未能根除等。因此,日后我國要保證充分關注上述隱患的同時,細致化調查認證農村和城市打工等弱勢婦女的實際需求,為他們創造更好的培訓、保險、資源共享等條件,使得他們能夠更加安心地從事有關工作,換取更加理想化地生活環境。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使命,決定今后我國綜合實力和國民素質的整體性改善結果,因此有關部門切勿重復性地予以輕視。
[1]韓自韻.95世婦會以來中國以公共政策促性別平等的新進展[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36(06):185-194.
[2]韓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性別平等的政策扶持與推進[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1,27(02):165-169.
[3]唐時華.婦女維權現狀和存在問題[J].決策與信息,2011,22(03):77-81.
[4]祁琳芳.新時期婦女維權途徑探析[J].現代婦女(下旬),2012,18(02):132-135.
[5]黃晶.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下婦女維權的主體與方法[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5,17(01):112-116.
[6]李虹.我國農村“女權”保障問題與制約因素分析[J].商,2015,24(22):144-152.
*2017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課題號:201703030108)。
D442.0
A
2095-4379-(2017)30-0042-02
王瑞山(1967-),男,滿族,河北唐山人,行政管理學碩士,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法理學、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