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盈
武漢工程大學,湖北 武漢 430205
論高校標識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
張 盈
武漢工程大學,湖北 武漢 430205
高校是我國知識產權戰略行進過程中的重要推動力量,其知識產權建設不容忽視。其中,高校標識作為高校的重要無形資產,配套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相對滯后。為此,本文基于其商標權、著作權、域名權等權利屬性,提出相應的救濟措施,以促進高校知識產權整體保護水平。
高校標識;知識產權;法律規范
高校標識的說法由來已久。最初主要指代高等學校名稱,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高校標識呈多元化發展趨勢。有學者認為高校標識主要表現為區別于其他社會主體的專有標記,包括高等學校校名、校標、校徽、域名、校訓、校歌、標志性建筑和其他象征物等標志。①也有學者從價值角度考量,認為高校標識實際就是高校的品牌資產。②
本文認為高校標識是依附于高等學校并區別于其他權利主體的指代性標記,包括校名、校標、域名、獨特性建筑等具有直接或間接經濟價值的專有性標志。
高校標識是私法意義上的權利客體。從可識別性角度出發,高校標識以其校名、校標、校徽等顯著區別于其他權利主體;從依附性角度出發,高校標識是高校聲譽的主要承載介質,依附高校而存在;從專有性角度出發,高校標識是高校作為持有主體依法享有的專有物。
(一)高校標識的商標權
高校標識符合商標的顯著性特點,能夠將不同的經營者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區別開來,并可為視覺所感知的顯著標記。③高等學校對其指代性標識的使用享有支配權。這種支配權表現為排他性、對世性和絕對性。高校標識所包含的校名、校徽、校標、標志性建筑等指代性標記,初始功能是用以區別高等教育提供者的來源。隨著高校標識在社會生活中的使用與推廣,其依附于高校不斷被大眾熟知,記號性功能日益增強,并且具備凝集財產價值的經濟功能。重視高校標識的商標權保護,既是利用高校影響力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的有效途徑,也可避免基于商標增值而產生資源流失。
(二)高校標識的著作權
版權概念最早發源于英美法系國家,本意是禁止未經授權者擅自復制或使用作品。高校標識中的校訓、校歌等因具有獨創性,是可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造成果,是我國著作權法的天然保護對象。我國著作權法采取自動取得制度,為我國高校的知識產權成果保護筑起一道天然屏障,其中高校標識也受其蔭蔽。校訓、校歌等權利客體一經創作完成無需履行其他手續,自動獲得復制權、錄制權等經濟性利益。其他侵權人未經許可擅自使用,需要承擔侵權責任,必要時高校還可提出賠償請求。
(三)高校標識的域名權
近年來,我國經濟、政治、文化高速發展,社會生活呈現信息化、數據化、全球化等多元化發展趨勢。其中,網絡空間已經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不僅要在現實生活中扮演好知識的傳播者、經營者角色,也需要在網絡空間中實現信息共享。高校域名既是互聯網上的通行證,也是高校標識的特殊存在形式。但是,域名權的唯一性與專有性使得高校在互聯網的信息共享進程中屢屢碰壁,惡意搶注現象不在少數,并且還有很多域名并未收回。
高校標識作為高校一項重要的無形資產,在推進高校知識產權戰略過程中應當受到重視。結合近年的現狀來看,高校的工作重心側重于教學管理、人才培養、技術研發以及科研成果轉化等等方面,忽視了高校標識的管理工作。而高校標識是高校聲譽的載體介質,是高校影響力的基礎。由于自身維護不當,使得高校合法權益屢遭侵害。要使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應當扭轉高校被動維權的局面,積極構建符合本校實際的高校標識管理體系,科學、高效、具體地規劃高校標識的長期使用,以進一步提高高校的競爭力、影響力以及傳播力。同時,還要配合增強高校管理人員與師生的知識產權維權觀念。高校標識雖然是高校的專有性財產,卻與每一位師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扭轉事不關己的落后觀念,積極肩負起監督義務,不漠視侵權行為的橫行。
目前來看,僅僅局限于管理體系和維權意識的配合顯然是不夠的。法律制度是實現權利的終極保障。我國關于高校標識的配套立法相對滯后,法律規制不足以應對高校權益屢被侵害的現狀。例如被他人惡意搶注至今無法回歸高校的域名,此種情況在現行法律運行軌道內難以找到合理的救濟途徑,也就無從談起對惡意侵權人的有效約束。同時,高校標識涵蓋面大,不僅僅涉及商標權保護和著作權保護,還涉及域名權這類新權利的保護。籠統的法律規定無法提供全面的法律保護。因此,制定《高等學校標識保護條例》是確有必要的。
[注釋]
①楊勇勝.高校標識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選擇[J].社會科學家,2007(6).
②胡樂樂.論高校校名權益的注冊商標保護[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6(1).
③吳漢東.知識產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1]楊勇勝.高校標識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選擇[J].社會科學家,2007(6).
[2]胡樂樂.論高校校名權益的注冊商標保護[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6(1).
[3]吳漢東.知識產權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4]寧立志,鄔躍.論高校知識產權法律規范的完善[J].西北師大學報,2015(4).
[5]陳紅蘭.高校校名商標規范使用的法律對策[J].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15(3).
*2016年武漢工程大學第八屆研究生教育創新基金(CX2016129)。
D923.4
A
2095-4379-(2017)30-0053-01
張盈,女,武漢工程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經濟法、知識產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