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熙勤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029
淺析現代公司法總則的功能變遷與體系發展
郝熙勤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北京 100029
當前企業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尤其是國際間貿易的增多,企業面臨更嚴峻的生存環境。在充滿競爭風險的社會環境中,公司法也進行了不斷的調整,公司法的功能和體系也在發展和變化。通過對現代公司法總則的研究,可以看出現代公司法總則更加注重風險防范,在公司法總則中加入了風險防范理念以及風險防范的具體措施,以此來降低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危險。
公司法總則;功能變遷;體系發展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各國對于公司法都在進行積極地制定和修改,一方面是完善本國的法律體系,另一方面是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形勢。當前社會形勢,從工業社會向著風險社會轉變,這一時期的公司法更多的關注公司發展可能遇到的風險,風險防范理念的出現成為公司法調整的重要內容。
公司法總則的制定其中涉及到公司法律的方方面面,牽涉到公司、法人、股東、債權人等多方面主體之間的利益。其在公司法律體系中占有主導性的位置,因此如何對未來的公司法律做出預期,就需要對法律規范的正當性基礎進行分析。公司是一系列自治合同的組成,其利益相關者通過合同達成共識,通過合同解決公司所需要的問題,由此可以看出公司法不但是公司契約的范本,還是企業中解決爭端的一種方式,同時還降低了債權人的監督費用以及信息成本,有效的保護了債權人會遇到的風險。
公司法總則的制定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當代社會發展速度不斷的加快,企業之間的貿易交往更為頻繁,企業面臨較大的社會風險,在社會風險的背景之下,現代公司法風險防范功能的加入,使企業更好的應對社會風險,降低風險帶來的危害。相較于以往的工業社會,當前風險社會有著不同的社會特征:首先,風險本身和后果存在一定的不確定和不可預知性,即便利用科學與法律為基礎的風險計算方法也無法實現對當前公司風險的有效評估。其次,系統性和制度性風險的出現。現代風險的出現大多來源于社會制度,人們對于社會制度和系統的依賴較大,風險也會隨著社會制度涉及面的擴大而不斷的擴大,形成制度性和系統性的風險。最后,現代風險的全球化特性。當前社會經濟全球化,國際間貿易的頻繁,風險的來源呈現出多樣化和全球化的趨勢。
在風險社會的背景下,公司法的立法理念和功能也在不斷變化,我們應該尊重和保護公司的財產權益,防范公司的風險。一般來說公司法對于企業來說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其即降低了企業交易成本,也鎖定了投資者的投資風險,一般來說公司都希望通過公司法產生積極的效果,從而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很多人都認為公司法,必須要跟各方之間存在著獨立的合同,這樣股東們就可以通過合同來保護其自身的利益,可以說公司法就是保證公司利益最大化的保障。立法者在制定公司法時,將公司法看成是一種契約,給予了公司和股東更大的自治權,然而在風險社會下,這種契約式的公司法面臨著一些巨大的挑戰,其越來越彰顯出契約式的局限性,因此必須要做到尊重公司的財產權利,當片面的追求公司法的合約解釋時,就會淡化公司制度的消極作用,加大公司法存在的風險。因此,在風險社會中,我們應當尊重公司的財產權利,強化公司財產權利保障的重要性,防范公司資產風險。
(一)風險防范理念的出現
縱觀公司法總則的發展歷史,我國公司法立法體系很大程度上受到德國、法國等國家的影響,作為我國的鄰國,日本也很大程度上受到德國和法國的影響,同時二戰后,日本還受到英法美的立法影響。通過對這些國家的公司法立法體系進行對比,可以將公司法總則劃分為“分散式總則”、“相對集中式總則”、“單一式總則”這三種公司法總則體系中都認同了風險防范的理念。分散式總則是指沒有統一的總則,立法模式相對分散。例如,在《商法典》中規定了公司制度的一般規則,在《股份公司法》中也規定了公司制度的一般規則。可以看出分散式總則是大總則和小總則的集合。德國公司法主要采用分散式總則,德國公司法立法通過不斷的加強立法的邏輯體系,來減少立法帶來的風險。相對集中式總則主要存在于法國和日本,這是一中以小總則為主,大總則為輔的立法模式,相對集中的立法模式,避免了總則之間出現沖突的情況,降低了立法風險。但是這種集中式總則會由于立法集中而產生僵化和滯后的情況,所以相對集中立法模式需要具有一定的彈性。法國立法者在進行公司法立法的時候就充分的考慮了社會風險和立法風險,使法典和總則具有適度的彈性,可以在法典的修訂期間形成很好的風險緩沖作用,降低了風險給法律體系帶來的沖擊。單一式總則是指即不存在于《商法典》中也不存在于具體類型的公司法,而是一種具有單一性質的《公司法》。以我國公司法為例,在我國并沒有制定統一的商法典,我國公司法將商法典中的“商人、商號、商業登記”等內容納入到公司法總則中,同時將屬于具體類型的公司制度和規則,“投資、股東、擔保”等內容納入到公司法總則中,公司法總則顯得臃腫,所以立法者對公司法進行提煉。以“不得、必須、應當、可以”等代表不同強弱程度的詞語來規范公司法,這種強制性規范的存在,是對社會風險的有效防范。可以看出,無論是哪種公司法立法模式,風險防范理念在其中都有著一定的體現,防范公司風險已經成為現代公司法總則立法的重要要求。
(二)風險防范措施的增加
自20世紀末,風險防范理念的不斷深入,法學界對于風險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各國開始針對社會風險進行公司法總則的修改和調整,截止到現在,公司法總則不僅風險防范理念的出現,同時對于風險防范的具體措施也不斷的出現。風險防范的措施可以從三個方面體現出現:公司主體制度、公司資本制度、公司登記制度。首先,在公司主體制度方面。21世紀初,日本經濟出現低迷,公司制度出現問題,經營風險不斷的放大,為了對風險進行防范,日本立法者制定《日本公司法》,完善了公司的主體制度。與傳統的《日本商法典》比較,公司不再具有社團性質,規定了公司類別,取消有限公司,增加合同公司,提升公司的競爭力。我國對于公司法也進行不斷的修訂,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對于公司的主體進行了修訂,“公司是企業法人,有著獨立的法人財產,享有財產權,公司以全部的財產對公司的債務負責”。新的公司法不僅對公司作為企業法人進行界定,同時也對股東和股權的關系進行了新的界定,股東依法享有股權,參與公司重大決策的權力,明確其權責,可以看出我國公司法立法對公司主體財產和股東財產進行劃分,避免出現財產混淆的情況,有效的防范社會風險。其次,公司資本制度方面。我國在2015年的新公司法中對公司資本制度進行了革新,主要體現在“放寬投資對象、放寬對公司轉投資的限制、允許公司向股份公司,有限公司和其他企業法人進行投資”。新的公司法放寬了對轉投資的限制,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轉投資使公司的資產不斷的擴大,放寬對轉投資對象的限制,可以提升公司的經濟效益。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轉投資本身也存在較大的風險,一旦企業無法償還債務,公司將面臨較大的風險。因此,公司必須平衡好投資和風險之間的關系。最后,公司登記制度方面。我國在新公司法中,提出“設立公司,需要依法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可以看出主要符合新公司法規定,申請人申請,登記機關登記,就可以成立公司。此外,新公司法還增加了公眾有權向登記機關查詢公司登記事項,使公司的市場交易更加全面和透明,降低了市場交易風險。可以看出各國立法者必須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前提下,根據可能出現的社會風險進行預測,并提出了應對風險的一些手段,實現對風險的有效防范。
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之間的貿易更加頻繁,尤其是經濟全球化的到來,企業面臨更為嚴峻的競爭環境。本文通過對公司法總則的研究,可以看出公司法的發展趨勢都是與當前的社會環境相適應的。當前社會競爭激勵,為了有效的防范風險,現代公司法總則中,風險防范的理念不斷的深入,同時也出現了風險防范的一些措施。
[1]劉斌,雷興虎.現代公司法總則的功能變遷與體系發展[J].法學評論,2014(3):49-56.
[2]李湘松.試論公司法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作用[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5):13-15.
[3]張洪濤.現代財務理論發展對公司資本制度變遷貢獻探討[J].商業時代,2014(16):102-103.
[4]姜渭清.經濟體制革新發展下公司法面臨的難點透析[J].經營管理者,2014(21):230-231.
[5]桂彩文.淺析新<公司法>注冊資本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影響[J].全國商情,2016(3):86-87.
D922.291.91
A
2095-4379-(2017)30-0090-02
郝熙勤(1970-),女,漢族,河北邢臺人,在職碩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