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偉
(濟南市歷城區博物館,濟南 250100)
淺談基層文物保護管理中的問題與建議
張紅偉
(濟南市歷城區博物館,濟南 250100)
文化遺產是先人留下的無價之寶,是歷史的見證和再現,是人類文明的進步和成果,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是國家乃至一個地區的“金色名片”,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實物見證,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根脈。如何有效地保護和利用文物資源,彰顯一個區域和城市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文化品位,是每一個部門、每一位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文章在介紹基層文物管理機構現狀的基礎上,指出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并對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議。
文化遺產;文物保護;建議
基層文物管理者為縣(區)文化局,下設文物科或文物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1~2人。再下設文物保護管理所或博物館,多為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工作人員多者6~7人,少者3~4人,均為沒有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正是這些沒有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要管理全縣(區)多則近千處少則幾百處的文物單位。眾所周知,文物單位多數分布在偏遠的山區,點多、面廣、門類眾多。因文物保護管理所或博物館工作人員少,又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文物保護管理工作難以到位。只能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檢查,難以做到文物安全檢查的常態化。
2.1 領導重視不夠
在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當下,盡管各級領導都表示文物保護的重要性,而當經濟建設與保護文物發生矛盾時,往往都是以犧牲文物為代價,為經濟建設讓路。雖然領導也都認同“文化是一個城市(地區)的靈魂”,“文物是有形的歷史文物工作載體”等觀點,但是如何加大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往往是停在口頭上[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以及文物保護工作的《五納入》也只是寫在文件上,沒有很好地貫徹落實。部分基層黨委政府沒有形成文物工作的議事制度,只是在文物工作遇到問題和突發事件時,開個緊急碰頭會,一事一議。
2.2 文物保護經費嚴重不足
文物保護和管理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主要經費來源還是財政投入,在《文物保護法》中有明確規定,也是國務院要求文物保護工作《五納入》的內容之一。然而在現實工作中很難得到落實,由于縣級財政本身收入困難,用錢的地方較多,所以對文物保護經費的投入嚴重不足,致使一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處在自然損壞狀況無法進行有效的保護和維修,只能任其損壞,甚至倒塌。僧多粥少的現實矛盾,使得文物保護中的“先救命、后治病”這一起碼的政策,也難以得到落實。但文物事業有其自身的特點,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如果現在不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最低限度的經費投入,那么日后經濟發展了,想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維修時,文物保護單位已不存在或倒塌,文物的損失已無法挽回。
2.3 《文物保護法》的宣傳力度不夠
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單位由于業務經費的嚴重不足,致使正常的業務工作無法開展。導致在《文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宣傳方面力度不大,只能在“博物館日”“世界遺產日”期間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使得《文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宣傳不能持久開展。由于宣傳力度不夠,一是難以得到街道、鄉鎮政府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二是難以得到廣大群眾的參與,難以形成全社會、全民關注文物保護的問題。
2.4 基本建設與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突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十六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制定城鄉建設規劃,應當根據文物保護的需要,事先由城鄉建設規劃部門會同文物行政部門商定對本行政區域內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措施,并納入規劃。第二十九條規定:進行大型基本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事先報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組織從事考古發掘單位在工程范圍內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進行考古調查、勘探。然而在實際工作中,許多建設工程項目,并沒有讓文物部門進行實地調查、勘探、考古發掘,就已開工建設,導致古遺址、古墓葬等文化遺產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遭受破壞。古建筑、古民居在舊村改造中被強行拆除,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2.5 缺少專業的文物保護隊伍
基層文物保護管理部門,人員結構復雜,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多數是劇團、影劇院、文化館轉行而來。沒有經過系統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對文物保護管理認識還不足,許多專業術語都不善使用,面對文物保護管理工作還無從下手,難以適應日益發展的文物事業。
3.1 認真落實文物工作“五納入”的要求
(1)把文物工作納入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縣級人民政府在制定本行政區域的社會發展計劃時,應當充分考慮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的特殊要求,把文物保護列入本行政區域的社會發展計劃。
(2)把文物工作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縣級人民政府在編制本行政區域城市改造和新農村建設規劃時,把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劃定和保護,放入城市改造和新農村建設規劃的總規當中。
(3)把文物保護工作納入財政預算。文物保護屬于社會公益性事業,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文物保護法》和現行的財政體制的規定,將文物保護所需要的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為文物事業的發展提供經費保障。同時隨著縣級財政收入的增長而增加。
(4)將文物保護工作納入體制改革。一是建立完善的文物保護管理體制;二是縣級人民政府要加強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領導,落實文物保護職責,理順工作關系,健全各項工作制度;三是縣級文物行政部門要承擔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文物保護的管理責任[2]。
(5)把文物保護工作納入領導責任制。縣級人民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文物保護重要性的認識,敬重祖先留下來的珍貴遺產,切實履行文物保護主體責任。不能把文物保護工作簡單看成是文物部門的事情,而是全社會、各部門的共同事業。把文物工作列入縣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同時將文物保護工作納入街道辦事處、鄉鎮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范圍,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從而促進文物保護工作的全面的開展。
3.2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文物保護意識
保護文物是功在當代,惠及子孫的千秋偉業,是體現城市文明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全社會都要重視這項工作。作為基層的文物保護單位,應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的責任感,開展多種形式的《文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如:編印《文物保護法》的宣傳單,文物知識的小冊子,送到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學校、社區、及工程建設單位。在鄉鎮大集上設立《文物保護法》宣傳站,發放宣傳單、文物保護的小冊子,現場解答人們提出的文物知識方面的問題。充分利用文物展板最直觀、生動、真實的特點,使文物的教育功能更具吸引力、感染力、說服力。通過開展多種樣式的宣傳:一是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文物及其重要性的認識;二是提高了領導干部對文物保護工作的認識,領導文物保護意識水平的提高,是搞好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關鍵;三是加強對文物工作者自身業務水平和素質的提高,增強責任感,培養愛崗敬業的精神,這是做好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保證[3]。積極同本地司法部門聯系,爭取將《文物保護法》的學習宣傳納入縣級普法教育計劃。
3.3 成立部門協調機制
為做好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縣級人民政府及街道辦事處、鎮人民政府應建立由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相關部門參與成立的文物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工作協調機制要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聽取文物部門的工作匯報,解決文物保護中出現的問題。在政府行政許可和行政審批項目中,凡涉及文物保護方面的審批、許可,要及時的通知文物部門。文物部門要積極加強同發改委、規劃、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林業等部門的聯系,及時將本部門有關文物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傳給相關單位,形成更有效的保護。
3.4 加強文物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目前,基層文物保護隊伍的現狀已無法改變,為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一是采取“請進來”或“走出去”的學習方式:“請進來”就是定期或不定期地請上級文物部門的領導專家來單位進行面對面的基層急需的專業知識培訓;“走出去”就是派工作人員到上級文物部門或業務單位,進行文物執法檢查的培訓、考古工地的跟進實習。二是在現有工作人員的基礎上,采取退休一名老同志,就引進一名專業技術人員的方式。這樣經過幾年的時間,基層文物保護組織就是一支既有專業知識,又有理論水平的高素質基層文物工作專業隊伍。
基層文物工作者處在文物保護的最前沿,是國家文物事業大廈中的基石,基石不牢,大廈將傾。因此,基層文物保護管理者,要不辱使命,勇于擔當,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氏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1]劉心玉.我國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現狀與對策[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2(8):159-160.
[2]張暉.對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規劃的幾點認識[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14(3):55-58.
[3]蔡振翔.對文物管理現行法律法規的若干思考[J].學理論,2011(8):74,141.
On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Primary Cultural Relics
ZHANG Hongwei
(Jinan Licheng District Museum,Jinan 250100,China)
Cultural heritage is the priceless treasure left by the ancestor, which is the of witness and reproduction of the history,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the results, nonrenewable precious resources, the "golden business card" of the country and even a region, the endless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growth of the kind of witness, is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root. How to effectively protect and use cultural relics resources, highlighting a region and the city profound cultural heritage,cultural taste, is duty liability of every department, every citizen.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status quo of grassroots cultural relics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grassroots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grassroots cultural relics.
cultural heritage;conservation;advice
G122
A
張紅偉(1966-),女,助理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博物館館藏文物管理。E- mail:21808768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