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偉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霍城墾區人民檢察院,新疆 霍城 835205
檢察機關適用刑事和解的完善
王朝偉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霍城墾區人民檢察院,新疆 霍城 835205
刑事和解是新刑訴法中設置的一個特別程序,它主要以建立良好關系、減少犯罪行為發生幾率為主要目標,同時,被告人能夠從新認識自我,為社會發展做出積極共享。后來,他以制度的形式存在,并作為特別程序在2013年刑法中專章列出,但詳細的運作方式并無配套規定,實踐適用性仍需完善。
檢察機關;刑事和解;完善
第一,檢察官定位不夠明確。檢察機關在當事人和解的過程中,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是“根據事件性質以及事件發展程度制定調節書”,由于調解書存在較多不同于實際調節活動,調解書制定的過程中應全面挖掘適用于調節、發揮調節作用的各項因素,一旦檢察官在實際調節活動中出現雙方和解無效情況時,則會大大增加調節難度,進而從中顯示檢察官定位失準,后續調節問題層出不窮。
第二,刑事和解中當事人反悔的問題。當事人反悔分為二種情形,一種是作出從寬處理的決定前反悔,另一種是作出從寬處理的決定后反悔。關于當事人反悔對檢察機關處理決定的影響。對于作出從寬處理決定前反悔的,根據《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原告和被告其中任一方不同意調節后,此時和解協議均以應用無效而告終,面對這一情況,這時檢察部門應重新制定和解協議,適當放寬彼此的處罰決定,一旦后制定的和解協議仍未達到調節作用,那么原有的調節協議的法律效應隨之消除,并且只能堅持起訴或者撤訴這一決定,或者不起訴決定,不在作為從寬情節考慮。
但對于作出從寬處理的決定后,反悔的,規則規定的并不嚴密。根據人民檢察院規則,在對犯罪嫌疑人二次起訴后,這時原決定會具備法律效應于檢察機構,但這并不包括存在證據證明以及解違反自愿這兩種情況。但如果人民檢察院是根據和解協議,作為從輕量刑情節,向法院提出從寬處理的建議,而被采納判決后,犯罪嫌疑人沒有履行完畢反悔的,對此情況又該如何處理,沒有相關法律規定。
第三,適用程序泛化。具體表現:部分檢查機構僅以口頭形式完成告知信息傳遞,僅有少數檢查單位以文書形式予以告知;原告和被告和解的過程中,少數檢查單位通過律師協會來參與,律師全權代理,部分檢查單位通過雙方會面的方式詳談和解事宜。
要想優化刑事和解制度應用效果,應從已有問題入手,針對上述介紹的問題針對性解決,以此降低該制度實施阻力。
措施一,檢察官明確定位。檢察單位要想取得公平執行效果,增強自身公信力,應將刑事和解重點投放于消極聯絡人,如果該單位過于發揮能動作用,那么自身公信力會受到質疑,不利于發揮執法公平性,這對司法環境營造具有消極影響。對此,檢察單位應將這一工作交付民間組織,這對檢察單位秉公作用彰顯具有積極意義,參與刑事和解的民間組織主要有人民調解委員會。
措施二,增設賠償方式。一旦原告和被告具有和解意愿,利用經濟賠償這一方式予以調節,從中能夠間接顯示被告認錯態度。但這種方式僅供參考,視情況使用。
措施三,適用程序規范化。檢察單位應用規范化的程序進行執法,既能優化執法流程,簡化執法程序,又能彰顯公信力,正常來講,執法程序由四環節構成,第一方面即案件審查,第二方面即雙方告知,第三方面即文件轉交,最后一方面即確認,在此明確“確認”的實踐含義。受我國現有法律體系引導,原告和被告雙方能夠按照民事處理原則針對相關民事事項調節解決。這種民事責任的處分納入刑事訴訟體系之中,檢察機關作為主持和解協議書,并不具有確定民事權利的權力,一旦做出從寬處理決定后,犯罪嫌疑人反悔的,檢察機關并不具有對和解協議的強制執行力,十分不利于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針對此漏洞,檢察機關應當在提起刑事訴訟時,建議被害人提起確認之訴的附帶民事訴訟,要求法院確認雙方達成的和解協議有效,這樣若做出從寬處理的判決后,若當事人反悔,對雙方可以進行公權力救濟,提高了司法機關的公信力。
措施四,健全配套制度。健全刑事和解配套制度,這既能補充社區矯正幫教制度,又能為起附條件不起訴制度提供發展依據,這對刑事和解制度法律環境完善具有重要意義,同時,能夠滿足司法需要。
刑事和解制度構建的過程中,由于制度實施過程中存在些許問題,如果已有問題得不到及時、高效解決,極易產生犯罪現象,進而不利于社會穩健發展。因此,該制度實施過程中,還應構建相應監督機制,以免制度執行期間發生相關機構發揮職權能力被迫和解現象。
起訴階段:全面監督不起訴案件,適當參考日本檢察審查會制度;偵查階段:偵查機關針對因和解撤銷案件及時向檢察機關備案,與此同時,積極配合檢察機關開展的監督活動。審判階段;針對影響判決的和解因素公開公布,并主動接受公訴機關以及社會輿論的監督。賠償階段:公權力機關應當根據案情性質、當事人的具體履行能力以及犯罪后果全面分析,以免出現漫天要價現象。
現如今,大多數區域踐行人民監督員制度,并將這一制度應用于起訴期間的監督。對于和解無效的案件,嚴格遵守法律程序予以公訴。
[1]劉方權,陳曉云.西方和解理論基礎介評[J].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3,16(1):45-49.
[2]馬靜華,陳斌.刑事契約一體化:辯訴交易與刑事和解的發展趨勢[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03,15(4):13-17.
D925.2;D926.3
A
2095-4379-(2017)30-0140-01
王朝偉(1983-),男,漢族,河南鄲城人,本科,任職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霍城墾區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