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明
(貴州師范學院歷史與社會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8)
基于SWOT分析法下的海龍囤遺址文化競爭力探析
王 明
(貴州師范學院歷史與社會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8)
作為中國目前已探明規模較大、歷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土司莊園遺址,又是大型宮殿建筑與軍事建筑合二為一的西南地區古代城堡遺址,海龍囤遺址自出世之日起就一直是世人關注的焦點,其文化資源特色主要體現在建筑、軍事、技術、工藝、藝術等方面。文章基于SWOT分析法,綜合分析海龍囤遺址資源的優勢、劣勢、威脅及機遇,旨在為該遺址的文化競爭力合理定位,以更好地彰顯其“世界文化遺產”的品牌魅力。
SWOT分析法;海龍囤遺址;文化遺產
1.1 播州楊氏及海龍囤遺址簡介
播州楊氏,是中國西南部貴州遵義地區的一個長期割據政權,近代歷史學家譚其驤在《播州楊保考》一書中這樣記載:“播州版籍雖列于職方,然專制潛力,自相君臣,賦稅之冊,不上戶部;兵役之制,不關樞府,名為外臣,實為一獨立政權”[1]。其存在的時間為公元876年至公元1 600年,歷經唐、五代、宋、元、明五朝。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楊氏先祖楊端領軍擊敗當時占據播州的南詔,唐王朝下詔封楊端為播州侯,自此,楊氏開啟了播州楊氏領地時代。明萬歷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當時楊氏領主楊應龍意圖自立,后在與明王朝的戰斗中兵敗身亡,次年,明王朝在播州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將播州分為平越府(劃入新建的貴州省)、遵義府(劃入四川省)兩府,楊氏領地土官統治結束。
1.2 SWOT分析法簡介
SWOT分析法,又稱態勢分析法,是一種綜合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態勢分析方式,通過將與研究對象有相聯的各種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在調查統計的基礎上,按照矩陣形式一一排列,再用系統分析的方式,將各種因素匹配、對比分析,按照“發揮優勢、克服弱點、利用機會、化解威脅,考慮過去、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的思路制訂相應的行動計劃,從而得出相應的結論,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2.1 完備的綜合軍事防御體系
海龍囤是西南山地軍事堡壘的杰出典范,體現著深邃的軍事防御理念,它至今完整而真實地保存著當年的格局。它因山取勢,建于陡絕的險峰之上,“耗費了宋、明兩朝播州勞動者的心血。其設計構思之奇巧,建筑工藝之精湛,設施配置之齊備,即使用今天的眼光來觀察,也令人贊嘆不已”[2]。海龍囤囤前的防御體系遺址、前沿指揮體系遺址以及囤西防御體系遺址,雖經歷了400多年的風風雨雨,但石城墻和關隘的基本結構仍保存完好,依稀還能看出當年的宏偉氣勢。此外,還有養馬城、教場壩、養雞城、養鵝池等后勤附屬建筑群,城墻至今保留完好,清朝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一書中這樣描述:“海龍囤東之山頂,建養馬城,周5里,墻高丈余,可容馬數萬”[3]。
2.2 宏偉的王宮建筑群
新、老王宮建筑遺址作為海龍囤遺址建筑中精華的一部分,歷經400余年的風雨滄桑后,還能依稀領略其建筑風格之精致宏偉。老王宮建筑群遺址,老王宮建筑群位于海龍囤山頂中部,主要指末代領主楊應龍以前領主修建的王宮建筑,其中包括南宋時建造的老王宮、兵營、閣樓等遺址。新王宮建筑遺址,新王宮建筑群建在海龍囤北側的兩道山梁上,因是楊應龍所建造,為與其祖先在囤上修建的建筑相區別,故稱之為“新王宮”。在考古發掘中,我們依然可見當年建筑群底座的石基及青磚,石基雕刻精美,青磚均為方形,規格整齊劃一。
2.3 黔北地域山地建筑的典范
海龍囤作為關、堡相結合的山城建筑體,其三面環水,一面銜山,四面群山環繞,囤在中央,宛若蓮蕊,選址是 “枕山、環水、面屏”的陽宅理想模式。在建筑過程中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貌,又融入地形當中,將整座山體作為軍事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要素,山就是關,關就是山,層層設關,關關相衛,攻防結合、寓攻于防。它不僅是山地軍事攻防建筑的杰出典范,更是充分反映了黔北地域文化與生態環境的完美交融。
苗床上鋪5厘米厚的營養土,澆透水,最好是在溫室里提前預熱的水。待水滲下后將種子均勻地撒到苗床上,覆土0.8厘米,蓋上地膜,扣上小拱棚,保溫保濕。
2.4 當地民間傳說的永恒話題
播州楊氏及其海龍囤建筑遺址一直以來就是當時民間老百姓議論的熱門話題,新、老王宮的建筑特色,軍事防御體系的構造,藏兵窟,藏寶地,等等話題不斷,極大地豐富了當地的民間口頭傳說。
3.1 海龍囤遺址文化競爭力優勢分析
海龍囤遺址自發現之日起,一直就是考古學界的熱門話題,曾全票當選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當地政府也曾多次召開多種形式的研討會和宣傳普及活動,中央電視臺《發現》欄目也作過專門報道;特別是2015年7月,在德國波恩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海龍囤遺址的重大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基本得到普遍認同,海龍囤遺址文化價值具有十分強勁的競爭優勢。
(1)完備的中世紀軍事城堡是其核心的品牌優勢。修建海龍囤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軍事防御,“以為子孫萬代之基,保固之根本”。利用海龍囤的險峻地形,依山而建銅柱、鐵柱、箭樓等軍事綜合配套設施。
(2)播州土司文化的綜合再現是其一大金字招牌。海龍囤折射出了當地楊氏土司家族在播州地區統治由盛轉衰的整個歷史,為遵義地區已消逝的土司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的見證,其最重要的文化基因就是能夠再現當年的播州土司文化。“龍巖山的雄奇加上巍峨壯觀的建筑,這種高高在上,古樸、沉靜、肅穆、清新的景觀,只有貴州高原這樣的環境里才能打造出來。海龍囤實際上是播州土司的大本營,是貴州歷史上特色土司文化在軍事領域的物化表現”[2]。
(3)獨特的黔北地域建筑景觀文化是其又一突出亮點。海龍囤遺址的空間位置、建造時間、建筑規模、藝術特點等各有特色,將自然賦予遵義地區的有利地形、地勢利用到極致,它根植于當地黔北地區獨特的建筑景觀文化,在建筑樣式、建筑理念、建筑用材等方面無不體現了當時的文化風格。
3.2 海龍囤遺址的文化競爭力劣勢分析
海龍囤遺址的文化價值主要體現在歷史文化、藝術觀賞、科學考察3個方面。海龍囤遺址在這3個文化價值方面都不具備唯一性,與其他文化遺存同質化較多。海龍囤遺址的核心品牌優勢(完備的中世紀軍事城堡),而相似的資源產業化失敗案例不絕于縷。如重慶合川區的釣魚城作為一個雙“國保”單位(既是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又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歷來有“迄今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古戰場遺址、“東方的麥迦城”“上帝折鞭處”等稱謂。其核心文化價值——軍事城堡在市場開發中就面臨不少問題,《瞭望新聞周刊》2012年第18期對釣魚城的現狀是這樣描述的:“這個聞名國內外的景區,一年游客接待量還不如當地一個古鎮黃金周一天的接待量”。沒有做好文化資源核心競爭力的品牌塑造,海龍囤遺址很可能會步重慶合川釣魚城后塵。
3.3 海龍囤遺址的文化競爭力機會分析
文化價值只有被獲取,才能實現。海龍囤遺址的文化價值,根植于當地黔北地區獨特的建筑景觀文化中,在建筑樣式、建筑理念、建筑用材等方面無不體現了當時的文化風格,周邊擁有豐厚的文化資源,尤其是在遵義大力開發文化旅游資源的大背景下,和以遵義會議會址為代表的“紅色之旅”文化旅游資源、以生態赤水為代表的“綠色之旅”文化旅游資源三者有機互補,在良性競爭、協同共贏下,其文化價值會發揮出自身獨特的文化魅力。“對于貴州文化品牌的打造具有重要性,對增強貴州文化的自豪感,提升貴州文化的自信有重大的意義,對貴州構筑文化精神高地具有實實在在的意義”[4]。
3.4 海龍囤遺址的文化競爭力威脅分析
海龍囤遺址的文化競爭力所面臨的威脅是:周邊同質化競爭現象較為嚴重。海龍囤遺址是與湖南永順老司城、湖北唐崖聯合組成土司遺址申報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三地在文化價值定位上有極大地相似性,區分度較小,難以形成自身特殊的文化印記,且在海龍囤遺址附近地域,重慶合川釣魚城、遵義會議會址等文化資源開發較早,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文化價值品牌,海龍囤遺址要脫穎而出,面臨的挑戰不少。
海龍囤遺址作為貴州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如何做到“保護與傳承有序結合,市場與地方合作共贏”,在黔貴大地永葆生命力,其文化資源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提煉始終不可或缺。基于SWOT分析法,可以為該遺址的文化競爭力合理定位,從而更好地彰顯“世界文化遺產”這一極具核心競爭力的品牌魅力。
[1]譚其驤.播州楊保考長水集(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范同壽.海龍囤:中世紀城堡的文化密碼[J].國家人文地理,2010(1):8.
[3]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8 6)[M].北京:中華書局,2005:215.
[4]重新審視貴州歷史文化的重要參照:專家學者共話海龍囤遺址重大歷史、科學和藝術的價值認同[EB/OL].[2017-04-13].http://culture.gog.com.cn/system/2013/04/.
The Explore of HailongTun Ruins's 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SWOT Analysis
WANG Ming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History and Sociology,Guiyang Guizhou 550018,China)
As China has now Proven to be the largest and the most complete preservation of the Tusi manor ruins with the longest history, also large-scale palace buildings and military buildings into one of the ancient castle ruins of the southwest region, Hailongtun ruins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its cultural resource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tecture, military,technology, technology, art and so on. Based on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disadvantages,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 of the resources of Hailong ruins can be a reasonable place for the 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ite, and better demonstrate its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brand charm.
SWOT analysis; hailongtun ruins; cultural heritage
K878.5
A
王明(1987-),男,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E- mail:372422013@qq.com.
貴州省教育廳創新群體重大研究項目“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典藏與創新應用”(黔教合ky字【2016】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