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海博
河南炳東律師事務所,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關于刑法實質解釋論與形式解釋論的思考
莊海博
河南炳東律師事務所,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在我國刑法中,存在著實質解釋論和形式解釋論,兩種解釋論之間存在著爭論,而爭論的核心體現在在運用的位階上。事實上,雖然形式解釋論與實質解釋論之間的爭論存在剛性與柔性的相互滲透,不過從根本上來講,兩者爭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體現法律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本文對刑法實質解釋論和形式解釋論的解釋邊界進行了分析,并就罪刑法定開展了相應的討論。
刑法;實質解釋論;形式解釋論
實質解釋論最先出現在刑法中,在對該理論進行反對和駁斥的過程中,形式解釋論得以產生。相關學者認為,實質解釋論與形式解釋論之間的分歧主要在于刑法的解釋是否應該先開展形式判斷,然后再進行實質判斷,形成邏輯層面的位階關系。若刑法中不存在形式規定,則通過實質解釋能否定罪?有關研究指出,實質解釋是指將處罰的必要性及合理性作為主旨,針對刑法文本進行切合目的性的解釋,在堅持罪刑法定形式正義的前提下,實現實質正義;形式解釋則是在罪刑法定原則下,對符合刑法規定的構成要件行為進行規制,在達到主觀解釋目標的基礎上,滿足其他解釋的要求[1]。
(一)解釋方法
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文字的內涵會存在適當的縮小或者擴大,語言的界限也變得模糊不清,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對法律條款的真實意思進行明確,就必須合理選擇解釋的方法。有學者指出“凡是解釋,都應該也必須以文本為依據”,這也表明,形式解釋論是將文義解釋中作為出發點,在文字的范圍內進行解釋。雖然文字會具備其他可能的含義,但是這些含義也必然需要遵循文字本身的含義。形式解釋論并非對實質判定的否定,其本身與實質解釋論之間爭論的核心內容,是兩者適用的位階。實質解釋論同樣需要以文本為依據,不過有學者指出,即使法律中沒有明文規定,也應該從保護法益的角度對法律條文進行解釋,這種做法實際上已經超出了文本解釋的范疇。
(二)解釋層面
從形式解釋的觀點出發,對于法律的解釋就是法官依照法律規定,對案件進行三段論式判斷的過程,屬于一種廣義層面的司法結匯,強調形式上的合理性,如果法律中不存在明文規定,則會堅持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的理念;從實質解釋的觀點分析,法官在面對具體案件時,需要考慮實質合理性,即使沒有明文規定,也可以依照實際情況解釋法律的適用范圍,實際上已經超出了司法解釋的范圍[2]。
(三)解釋邏輯
形式解釋主要是在對刑法解釋的外延進行確定后,再去考察行為是否存在于文義解釋的范圍內,僅僅涉及行為與文義的關系判定。與之相比,實質解釋論雖然同樣以文本為解釋的依據,不過在邏輯判斷中將法益的侵害作為了出發點,需要首先判斷行為對法益的侵害程度,然后在對解釋的范圍進行判斷,其核心在于通過對行為的考察,結合其對法益的侵害性對文義范圍進行解釋。在這種情況下,行為固定,文義的外延則會隨著行為對法益侵害的程度而發生相應的變化,需要對法益、行為和文義三者的相互關系進行判斷,可能會出現解釋的擴張、限縮甚至類推。有學者認為,實質解釋論將實質判斷放在了優先位置,影響了罪刑法定原則中的犯罪形式界限。
實質解釋論和形式解釋論分別對應了罪刑法定的實質側面和形式側面,在二者的關系上達成了共識:如果單純關注形式側面,只能限制司法權,如果同時關注實質側面,可以限制立法權。罪刑法定實質側面的提出并非貶低形式側面,而是僅僅認為其無法對立法權進行限制。
不過,在對罪刑法定的理解方面,兩者依然存在一定的差異:實質解釋論認為,罪刑法定不能一味的拘泥于立法限制,而是應該伴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如果在司法應用中發現立法漏洞,需要依照公平正義優先的理念,對其進行彌補,以保證個案的公正性。而實際上,這種解釋是基于司法層面來對立法的漏洞進行填補,實際上已經超出了司法的范圍,帶有一定的“造法”性質;形式解釋論認為,罪刑法定的實質側面強調對立法權的限制,則從法律起草到頒布,實際上已經實現了對立法的限制,法律也已經得到了實質的檢驗,具備了正當性。在法律頒布后,主要是通過司法過程中的實施來實現法律效力,是一種廣義的司法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利用罪刑法定的形式側面來對司法進行限制。形式解釋論認為,從司法層面山對法律的解釋,必須在承認法律完善性的前提下展開,法律中存在的漏洞屬于立法層面的問題,司法過程沒有干涉的權力[3]。
總而言之,實質正義與形式正義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張力,兩者的爭論可以說是必然存在的。對于相關研究人員而言,主要是尋找兩者之間的平衡,在公眾可預測的范圍內,體現法律結構的剛性,同時也必須在公平正義的理念下,展示法律的人性關懷。
[1]楊興培.刑法實質解釋論與形式解釋輪的透析和批評[JJ].法學家,2013,1(1):30-47.
[2]陳興良.形式解釋論與實質解釋論:事實與理念之展開[J].法制與社會發展,2011(2):3-9.
[3]程紅.形式解釋論與實質解釋論對立的深度解讀[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2,30(5):79-86.
D924
A
2095-4379-(2017)30-0235-01
莊海博(1982-),男,河南許昌人,本科,中級職稱,任職于河南炳東律師事務所,研究方向: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