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珠
(154100 中共鶴崗市委黨校 黑龍江 鶴崗)
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探尋
姜金珠
(154100 中共鶴崗市委黨校 黑龍江 鶴崗)
當前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它為人們帶來消費便捷的同時也引發了更多網絡交易安全問題,成為了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雙刃劍”。本文所探討的正是在網絡交易過程中所存在的交易安全問題,希望從民商法保護的角度來探討它與網絡交易安全之間的相關性問題。
網絡交易安全;民商法保護;相關性分析;責任;權限
網絡交易方式不同于傳統交易方式,它的交易過程是完全虛擬的,不受時空限制,是通過互聯網所實現的快捷交易過程。在網絡交易中,第三方認證與銀行金融中介保護非常重要,當然也必須有民商法的立法保護參與進來,保護交易本身安全的同時也保證交易雙方雙邊利益。
1.基本現狀
當前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消費的主流,它的快速發展壯大得益于中國全球第一的網民數量。自2010年以后,各大互聯網交易平臺的營業額就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像2017年6月18日一天天貓的總銷售額就超過200億元,可以見得這一在線營銷新運營模式的魅力之大??陀^講,這種快節奏的網絡交易發展趨勢非常符合我國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節奏以及人們迫切且多元化的生活需要。但在如此大規模、快捷便利的網絡交易背后也隱藏著諸多安全問題,實質上我國網絡交易平臺在安全性方面還是存在發展滯后問題的,這主要是由于與其所匹配的民商法法律制度體系不夠完整健全,如此法律保護環境下讓交易雙方都承擔了同樣的風險。從過往層出不窮的網絡交易詐騙案件中就可以看到,網絡交易是“可愛又可恨”的。如果從我國法律界定來看,互聯網網絡交易安全應該總結為以下3點:
第一,互聯網網絡交易過程中所體現的安全性應該歸屬于民法范疇。
第二,互聯網網絡交易過程中要防止詐騙現象出現,這屬于刑法管轄范疇。
第三,要保證互聯網交易過程中的公平公正性,這屬于商法范疇。
可以見得,網絡交易安全涉及眾多法律體系,但本文所要探討是民商法與網絡交易安全之間的相關性。
2.存在問題
當前我國網絡交易安全存在諸多問題,這可能損害消費者與商家雙方的利益,究其根本,還應該從以下兩點來剖析網絡交易安全問題。
首先,在互聯網交易過程中消費者的知情權是嚴重受限的。網絡交易本身沒有時空限制,雖然消費者的可選空間余地擴大了,但他們對于所交易的商品只能通過網絡中的圖片來評判,這與傳統消費中消費者的實物接觸概念是相去甚遠的。所以說,網絡交易中商品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證,特別是某些特殊物品交易,這就造成了網絡交易安全性的大幅度降低。
其次,在互聯網交易過程中平臺所提供的交易方式是多樣化的。但考慮到網絡交易存在開放性與虛擬性特征,所以商品交易量與瀏覽量都變成了公開可見狀態。這種完全開放式的交易過程顯然會為步伐分子帶來可乘之機,他們可能會破壞交易過程,例如以匿名的形式盜取雙方錢財或貨物,這也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網絡交易安全的危險程度。
從上數網絡交易安全問題可以從側面反映出我國在該領域的應用技術與安全保護能力還相對欠缺,網絡交易安全難以實現合理規范與市場有效組織,簡言之就是缺乏相關法律保護的正規化市場。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研究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之間的相關性問題,找到實際立法技術與交易雙方權利與義務的三位一體平衡點,不但要做到對網絡消費者權益的保障,也要為網絡經營者創造可以繼續發展下去的良性空間環境。簡言之,就是要在保證網絡交易安全的同時也納入合理化的現代經營者交易體系框架。
1.對交易雙方責任權限的公示明確
在互聯網經營體系中,網絡經營者必須首先進行登記注冊,保證自己能夠遵照民商法的相關信息規定來運營電子商務平臺,這其中就涵蓋了對商品質量、數量、規格等等指標的保障,保證販賣優質產品的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充足的商品信息知情權,即作為商家一定要做到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維護,這就是公示明確賣家的責任與權限。而作為買家方面,則要通過網絡來公示自身的真實基本信息,按照交易平臺交易方式合理付費,合理查收商品,并及時完成交易過程,這是買家的責任與權限公示[1]。
2.對交易過程中責任制與強制性的規范解讀
在民商法與網絡交易的相關性中,責任制與強制性的解讀必不可少??紤]到當前消費者對自身在互聯網中的網絡交易消費安全問題格外關注,所以它在法律層面上也已經成為了民商法的重點關注要點。以現代網絡交易制度為例,網絡交易全程都具有虛擬性、跨越空間時間性,消費者在交易完成之前始終沒有辦法看到商品的實際情況,而恰好在這部分交易過程中某些經營者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容易營造一些商品實際情況與網絡展示情況不同的事實,導致消費者被欺騙,權益受到損失,就目前來看這種現象非常常見,所以為了遏制這一現象的肆意泛濫,還要基于民商法相關法律內容來提出約束性規制,例如為網絡交易過程設置先行賠付制度,優先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所謂網絡交易先行賠付制度,就是要實現基于民商法的網絡交易責任制,它的賠付制度實現過程主要要滿足以下兩點:第一,要進入網絡交易體系并繳納會費,成為先行賠付機構的正式會員;第二,如果發生交易糾紛,就要啟動先行賠付機制來利用會費來先行賠付消費者,優先保障消費者權益。實際上先行賠付制度就是對賣家方面的約束,它能夠保證網絡交易的基本純潔性,懲治一些犯下違規行為的不法網絡經營者,體現民商法在網絡交易保護中的強制性[2]。
3.對網絡消費者隱私安全的保護
網絡消費者的隱私也要得到保護,這是當前網絡交易中人們所關注的熱點話題。當前我國在網絡消費者隱私保護方面做得并不好,許多APP訂閱信息會在消費者一次網購后接連不斷用推送信息“轟炸”消費者,吸引他們進行二次消費,像南京“COOKIE第一案”中的某女士就曾經狀告百度公司,其理由是百度不斷向她推送消息侵犯了她的隱私權。所以在這時民商法就應該出現,完善法律本身對于消費者的隱私保護力度,并明確網絡交易中雙方各自的權利責任。
從本質上來說,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是存在諸多相關性問題的,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還網絡交易平臺一片純凈的空間。這就需要我國民商部門不斷努力,日臻完善法律細則,保護網絡交易環境與平臺安全規范運營。
[1]周研兵.網絡交易安全與民商法保護的相關性探討[J].法制博覽,2015(10):282
[2]羅鑫.論網絡交易的商法規制[D].南昌大學,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