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盼盼 田慧婷 甘郁玲 張譯文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3
?
簡析在校大學生兼職勞動權益的保障
王盼盼 田慧婷 甘郁玲 張譯文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3
兼職已經成為在校大學生提高綜合能力、獲取額外收入的一種途徑,但是在大學生兼職過程中其合法權益受侵害的現象司空見慣。本文從在校大學生兼職權益受侵害的情況入手,結合我國現行立法分析,指出大學生兼職法律關系應界定為勞務關系比較妥當,在此基礎上我們應運用法律手段、行政措施以及社會相關制度等對其進行規范和制約,以維護大學生合法的勞動權益。
大學生兼職;權利保障;原因分析;解決途徑
2016年全國兩會召開后,習近平主席在視察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時強調,創新居于五大新發展理念之首,提出我們必須在開放中推動自主創新。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高校需緊跟時代的步伐,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從而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兼職是大學生融入社會,將其所學付諸于實踐,在實踐中尋找創新靈感,進而為創業積累經驗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據調查顯示,遭受不同程度權益損害的兼職大學生的比例約占70%,其情形主要有:
其一:用人單位不與在校大學生簽訂協議。在校大學生一般在寒暑假或課余期間外出兼職,由于工作時間短、內容地點不確定,致使學生很少要求與用人單位簽訂協議,而用人單位往往以口頭約定代替書面協議,從而規避法律責任。
其二:用工時間違反法定標準。在大學生兼職的過程中,不少企業或個人為了謀求利益最大化,任意增加學生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甚至超過12小時并使學生非自愿簽訂加班協議,約有41%的大學生表示曾遭遇過這種情況。這嚴重違反我國《勞動法》第36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以及《勞動合同法》第68條:“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時計酬為主,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小時,每周工作時間累計不超過二十四小時的用工形式”。并且這些企業或個人未支付合理的加班費,違法利用在校大學生的廉價勞動力。
其三:拖欠或克扣工資。《勞動法》第46條規定:“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第48條規定:“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但在現實生活中不少大學生的工資被用人單位以不同的手段和借口在不同程度上侵害,一拖再拖,乃至不給或少給工資。更甚者,連最基本的工資都得不到保障的情況發生比例約有36%,用人單位拖欠在校大學生的薪資不僅侵犯了其合法權益,而且嚴重影響著社會的安定團結。
董保華教授在《企業雇傭在校大學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一文中的觀點是不屬于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者不適用最低工資標準,并認為這種身份差別于兼職大學生而言是一種保護。[1]王慶高教授在其《兼職大學生勞動權益保護研究發展評述》中的觀點是對于兼職大學生,國家應該在勞動法的基礎上結合相關教育法規制定專門法律對這個特殊群體予以調整,而不能簡單地將其界定為勞動關系上的勞動者。[2]上述觀點都認為大學生兼職法律關系不應界定為勞動法上的勞動關系。而在民法中,勞務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工者約定,由勞動者向用工者提供特定勞動服務,用工者依約向其支付勞動報酬的有償服務關系。其與勞動關系的區別為:1.兩種關系的主體性質以及關系不同。在勞動關系中,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不僅存在財產關系,還存在行政隸屬即人身關系,但處于勞務關系中的雙方只存在財產關系,即一方提供勞動,一方支付報酬即可,就以學習為本職工作的大學生而言,顯然沒有辦法滿足勞動關系中的行政隸屬關系,滿足其考勤、考核。2.兩種關系支付報酬的形式不同。勞動關系支付報酬的方式有規律性,一般是按月支付工資。而勞務關系則沒有一定的規律性,多為一次性的或按階段按批次支付。鑒于大學生兼職只是在課余時間,時間上具有不確定性,不能遵守用人單位的規定提供月勞動,因此就大學生兼職時間的靈活性而言,界定成勞務關系更為適宜。因此筆者認為,大學生兼職法律關系應界定為勞務關系。
其一,法律方面:目前我國沒有專門針對大學生兼職的立法規定,大學生維權無法可依,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導致相關部門無法監管,無形中成為大學生兼職維權的阻礙,使大學生的權益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濟。
其二,行政方面:由于政府部門監管的缺失,致使勞動力市場體系混亂,呈現魚龍混雜,交疊不清的狀態。同時政府部門沒有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力量并且沒有建立關于此方面專門的監督機制和舉報平臺,使得人民群眾無法行使監督權利,這無疑加大了大學生維權難度。
其三,社會方面:社會中一些用人單位或中介機構缺失社會責任感,為了降低用工成本和謀取利益的最大化,竭力壓榨學生。眾所周知消費者的權利受侵害時可以尋找消費者協會進行維權,婦女權利受侵害時可以尋找婦女聯合會進行維權,然而大學生兼職受到侵害時,卻沒有與之對應的社會團體給予救濟。
其四,教育方面:大學生自身維權意識淡薄與高校的教育密不可分。目前大多數高校沒有專門設置指導學生兼職的機構,即使有,其作用也主要限于針對校內的勤工助學進行管理。這樣就使得大學生校外兼職處于分散、無序的自發狀態。[3]
其一,法律措施:國家應當建立專門的針對大學生兼職的法律制度,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彌補立法上的空白,對兼職大學生的法律地位給予正確的定位。依勞動法保護下將大學生等同于普通勞動者,這并不合理。因為基于大學生兼職的特點,用人單位將更愿意雇傭普通勞動者,這將會使大學生失去眾多的兼職機會。所以制定專門針對大學生兼職的法律規范是很有必要的,將各種各樣的大學生兼職都納入保護范圍,從而能夠更好地管理和保護大學生校外兼職。[4]
其二,行政措施:國家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加強對大學生兼職市場的監管,規范企業的用工情況,整頓中介機構的居間地位。既要防止學校侵害學生合法權益現象的出現,又要對用人單位的資質、勞動力市場進行監管,并為兩者之間的聯系建立一個合法、有效、及時的平臺。并且提高該平臺的透明度,方便學生及時查閱和咨詢。
政府建立監督機制和舉報平臺。各市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設立虛假招聘投訴舉報辦公室,對虛假招聘信息進行充分披露,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力量,并且將大學生兼職安全工作納入公眾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政績考評范圍。除此之外,我國的勞動部門、工商部門等,應當對學校與用人單位、勞動力市場建立起的長期聯系進行監督,實行信息公開,方便人民群眾監督,防止侵害學生權益現象的發生。
其三,社會措施:用人單位和中介機構應堅持誠信原則,履行社會責任感,使得大學生的權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同時,高校可以通過專門的機構如兼職指導中心對用人單位的誠信、商譽等進行審核,將可靠的信息及時發放給大學生兼職群體,這一做法也可以滿足優秀的企業暫時性的勞動力短缺,也符合大學生兼職的時間特點。
成立專門的社會性團體。眾所周知,消費者協會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也可以成立一個由國務院批準、對中介和用人單位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大學生兼職合法的勞動權益的類似于消費者協會的全國性社會團體,以促進勞動力市場的健康發展。
其四,學校措施:學校應進行有序地管理,其監管和引導對大學生兼職權益的保護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我們的調查中,約有87%的在校大學生迫切希望學校能夠建立兼職指導中心或者與之相關的法律咨詢室,以便于從源頭上篩除不良信息。在合法權益被侵犯時,也能通過法律咨詢室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不僅如此,學校還應積極建立校園招聘信息管理機制,完善勤工助學體制,并與勞動力市場和用人單位建立長期有效聯系。
學校應倡導大學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幫助其提高自身維權意識。學校可以將有關的課程如民法、勞動合同法等設為公選課,向大學生普及相關的法律知識。當相關權益被侵害時,大學生能夠及時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從長遠來看,大學生兼職不僅僅是維護其合法利益,更是響應國家的政策,提高國家創新發展能力的表現之一,值得我們盡快予以保障和重視。
[1]董保華,陸胤.企業雇傭在校大學生相關法律問題探討[J].中國勞動雜志社,2007.26.
[2]王慶高.兼職大學生勞動權益保護研究發展評述[J].農村經濟與科學,2009,20(8):70-71.
[3]扶廷鳳.大學生兼職法律問題探析[J].信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24(1):32.
[4]王佳娜.兼職大學生勞動權益保護問題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14(1):69-70.
D
A
2095-4379-(2017)13-0112-02 作者簡介:王盼盼(1994-),女,漢族,河南周口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學;指導老師:王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