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姝
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
多元化社會糾紛解決機制探析
李 姝
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確立以來,我國經濟、文化、政治、外交等迎來蓬勃發展的時代。但由于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至今為時較短,科教文衛等尚在建立完善階段,社會矛盾紛繁復雜,社會糾紛頻頻發生。社會糾紛復雜多樣性反映在法律層面便是矛盾糾紛解決機制不完善,亟需一個完整全面的多元化社會糾紛解決機制對此問題進行解決。
多元化;社會糾紛;解決機制
社會糾紛是指多方社會主體基于自身利益產生的不利于社會正常秩序維持與社會和諧穩定的矛盾及沖突。法國學者涂爾干認為:“糾紛意味著失范,代表了社會秩序紊亂和道德規范失衡的反動傾向。”因此,應當構建多元化的社會糾紛解決機制,從司法層面運用法律強制力構建和諧社會。
當社會糾紛發生時,人們一般傾向于兩種糾紛解決方式:私力救濟及公力救濟。私力救濟多應用于熟人社會的糾紛解決;當人們生活于一個固定的生活圈,社會關系、生活方式、謀生手段相對固定,血緣關系、親屬關系相互交錯,此時人們為了滿足自身實際需求以及長遠利益的考慮,往往會考慮私力救濟,將糾紛的影響控制到最小,以維持生活圈的相對友好。在這種情形下,和解、避讓等糾紛解決方式因運而生,為熟人社會的良好運作充當粘合劑的功效。與此相對,公力救濟往往應用于生人社會。此種社會制度下,糾紛雙方關系生疏,缺乏信賴,需要中立的第三方對雙方的矛盾進行介入,以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與保護。這種情形下,國家公權力脫穎而出,作為權威中立機構對矛盾進行調停,通過訴訟、調解、仲裁等方式平息矛盾。
但總體而言,私力救濟與公力救濟并沒有優劣之分,二者均為矛盾糾紛解決方式。我們需要探討的是如何構建一個完善的符合我國國情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一)基本內容
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其最早出現于美國,在美國被稱為“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具體而言,是指存在于社會中的共同存在、相互配合,滿足社會糾紛解決需要的功能齊全的全方位、立體化矛盾解決體系。
對于我國是否要構建多元化的矛盾糾紛解決機制,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有的學者認為,基于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在國外的成功實踐,我國可以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構建中國特色的多元化機制。且適用這一制度可以從我國的非訟制度入手,節約司法資源,提高糾紛解決效率。有的學者持不同意見,在他們看來,完善的司法制度才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筆者認為,司法制度與非訟制度對于社會矛盾的解決均有作用,僅注重訴訟而忽略非訟的觀點是不全面的。
(二)多元化社會糾紛解決機制
就當前而言,我國現行的社會糾紛解決機制主要包括輿論機制、調解機制、信訪機制以及司法機制:
1.輿論機制。隨著通信技術以及電子科技的發展,輿論在普通民眾之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輿論監督成為監督的有效手段。輿論機制的本質在于道德約束,是一種民間自發的約束機制。運用輿論解決社會糾紛,首先必須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輿論觀;其次需要運用輿論的監督力量,加大行政透明度。通過道德的力量對糾紛進行預防與解決。
2.調解機制。調解機制是解決社會糾紛的良好手段,我國的調節機制主要包括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和行政調解。三種調解機制相互配合,從糾紛主體自愿的角度出發,在節約司法資源,促進互利共贏的角度下共同起作用。
3.信訪糾紛解決機制。信訪制度作為程序簡便,直接體現民意的制度,從改革開放之初便開始出現。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提出信訪工作制度改革,對信訪制度應當加以重視、完善。我國對信訪制度的完善從網上受理信訪制度、信訪依法終結制度方面來完成。從信訪制度的受理至終結,構建公開、透明、高效的信訪糾紛解決機制。
4.司法機制。司法作為解決社會糾紛的最后一道防線,是最嚴格及最具有社會公信力的糾紛解決機制。司法糾紛解決機制的主體主要有法院以及檢察院。我國目前正在推動司法改革,法院與檢察院的職責進一步細化完善。運用司法糾紛解決機制,必須保證法院與檢察院的獨立地位,并由法院與檢察院依法正確履行職責,同時構建完善的司法監督機制。
完善的多元化社會糾紛解決機制,具有懲罰作用,調整作用,服務作用。它不僅具有定紛止爭的作用,并且能最大限度滿足糾紛當事人選擇解決方式的民意,緩解司法資源緊張的狀況。以解紛的多元化機制為理念,構建并完善我國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將不同的權利救濟方式結合起來,促進各種糾紛解決方式之間的適用平衡。這是定紛止爭的關鍵所在,也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題中之義。
[1]布萊克.法律的運作行為[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2]龍宗智.關于大調解和能動司法的思考[J].政法論壇,2010(4).
[3]艾佳慧.“大調解”的運作模式與適用邊界[J].法商研究,2011(1).
[4]黃文藝.中國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成就與不足[J].學習與探索,2012(11).
[5]姜華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13.2.
D926;D
A
2095-4379-(2017)13-0246-01 作者簡介:李姝(1990-),女,漢族,山西臨汾人,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2014級法學研究生在讀,主要從事民商法、破產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