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梅,樂曉嵐,陳曉珊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
“校園貸”對社會和家庭的不良影響及對策研究
陳雪梅,樂曉嵐,陳曉珊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
2016年“校園貸”一詞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其影響范圍廣、影響程度深,對社會及大學生家庭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目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大學生利用“校園貸”平臺借款的方式已經屢見不鮮了。這其中帶來的大學生背負巨債以致輕生的事件屢有發生,為社會及其家庭蒙上了難于治愈的傷痛。本文分析了大學生“校園貸”對社會及其家庭造成的不良影響,并就大學生“校園貸”產生的社會背景提出了規避大學生“校園貸”風險的對策與建議。
大學生;“校園貸”;不良影響;對策研究
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大學生人數的不斷激增,大學生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群體。大學生的行為活動會對社會的發展產生影響。隨著互聯網借貸平臺的不斷發展,規范互聯網金融平臺的發展,有利于社會及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如何解決社會技術發展對大學生行為產生的矛盾,具有重要意義。
“校園貸”,又稱校園網貸,是指一些網絡貸款平臺面向在校大學生開展的貸款業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將它與“國家助學貸款”相混淆。實際上這兩個詞的概念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校園貸”就“國家助學貸款”而言,有借款門檻低、手續便捷、借款利率高等區別。
2.1 近年擴張性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實施,引發消費熱潮
自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以來,其波及范圍廣、影響程度深,使世界經濟遭受嚴峻考驗。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積極措施應對這場經濟危機。其中就采取了適當的擴張性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以達到拉動內需、擴大消費的作用,從而使我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
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使得銀行貸款利息降低。企業、個人開始向銀行借貸,用以擴大生產。在貨幣乘數的作用下,派生存款不斷增多,人們可用以消費的錢也隨之增多。在這一消費的熱潮下,大學生也想要消費,但苦于銀行信用額度低、還款能力弱。于是大學生“校園貸”公司抓住市場需求的缺口,向大學生借款,以滿足大學生的消費需求。
2.2 借款提前消費的理念已被社會大眾廣泛接受
借款經濟在我國發展歷史悠久。從春秋戰國時期便有了較為成熟的借貸經濟活動。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到今天為止,借貸活動已經成為社會經濟活動中必不靠少的組成部分了。我們熟知的有:商業銀行貸款、地方政府貸款、民間借貸以及高利貸等多種形式。大學生“校園貸”就是在借貸經濟發展的產物,它是一種專門針對大學生借款的金融平臺。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的傳統文化正與世界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文化的傳播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人們的消費觀念與消費行為。國外“提前消費”的理念已經逐漸被我國廣大的年輕人所接受。大學生“校園貸”平臺為這一消費理念的實現提供了有力的渠道。大學生可以通過簡單的手續成功申請貸款,從而滿足大學生“花明天的錢,干今天的事”消費愿望。
2.3 創建公司門檻放寬,大量依托互聯網的企業涌現
由于企業注冊資本相關規定的調整,創建公司的門檻越來越低;另外金融行業在我國還屬于不成熟階段,相關法律法規還未完善,因而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參差不齊。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基于經濟人假設,企業利益相關者首先考慮企業自身利益,其次才考慮社會效益。因而大學生“校園貸”的出現首先考慮的是:大學生借貸的市場需求量大,利潤空間大。
2.4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校園貸”平臺提供物質基礎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的發展,老百姓的生活已被各種高科技產品所包圍,了解信息的工具日益方便簡捷。互聯網技術的成熟發展更是使這個世界距離不斷縮短,敲擊鍵盤就可以獲取你所需要的信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更多傳統行業選擇與互聯網相結合,借貸行業也不例外。大學生“校園貸”借貸平臺通過電腦、手機終端,利用互聯網平臺對大學生進行“校園貸”的宣傳、辦理,創造了條件。
2.5 自媒體時代,為“校園貸”的廣泛宣傳提供了低成本途徑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使更多的企業、團體、個人可以在社交網站上進行宣傳,從而使宣傳成本降低,宣傳的范圍變廣。“校園貸”創建各種網絡平臺,使大學生了解“校園貸”的途徑和機會增多。在潛移默化中認為“校園貸”是低息、易得的。從而使“校園貸”充斥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宣傳力度廣,更易被大學生們所熟知、信賴,創造更多的機會使大學生參與。
3.1 過度消費造成經濟虛假繁榮,易引發經濟衰退
受擴張性的財政政策的影響,使得銀行借款成本降低,更多的人愿意選擇借款提前消費。大學生“校園貸”的推廣,使得本來信用還款級別較低的大學生取得了“校園貸”的貸款資格。長此以往,由于使用借來的錢進行消費,易引起虛假的繁榮消費。一旦資金鏈在還款環節出現斷裂,經濟發展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現象。
3.2 “校園貸”平臺的不規范,影響經經濟秩序
國家鼓勵創業,促進就業,降低公司注冊的門檻。一時間,大大小小的金融借貸公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校園貸”看似低息的背后,實則是“驢打滾”的高息。由于大學生在這些借款平臺上獲取的信息不對稱,往往造成借款以后無力償還,造成資金鏈的斷裂,使得金融市場產生波動。另外,由于不合理的借款利息率,造成了市場經濟的秩序混亂,不利于國家宏觀調控,穩定市場經濟。社會上一些缺乏社會責任感的人借創建空殼公司騙取大學生高額利息,之后要求償還巨額債款,影響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嚴重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走上歧途,造成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多。這一系列不良后果,會使社會公眾對金融行業失去信任感,社會信用體系受到沖擊。借款惡意不還,會造成家庭責任感與社會責任感的缺失。
一些大學生“校園貸”公司借助法律條文的漏洞,使借款合同合法化,從而使大學生的權益受到侵害時找不到有力的證據進行辯護。這些法律條文的漏洞是不法分子借機鉆孔,對我國法治國家的建立健全造成了不利影響。
3.3 大學生“校園貸”的助長攀比炫富的不良風氣
大學生“校園貸”助長了社會攀比炫富的不良風氣。大學生將從“校園貸”中借來的錢,用以購買高檔消費品,以此來凸顯自己的獨特性以及優越性。使我們大家喜聞樂見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受到沖擊。
3.4 家庭承擔巨額負債,影響家庭成員的安全
家庭承擔超額的債務。校園貸引發了如此多的事故,其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其還款金額利滾利滾的太快,即其真實利率遠比民眾所知道的還要高,而且真實利率都是隱藏在明面上可接受的低利率之下的,讓人防不勝防。還有一小部分原因是一開始貸款就是因為沒錢用,這久了自然依舊是沒有余錢來還款,以至于最后拖的越久,所欠的本金加利息越滾越大,一生都還不完。
家庭人員的人身財產安全。就算是正常的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對于久未還款的人,都會實施強制手段,例如聘請催債公司幫忙收債,更是稱只要收回錢,用的什么手段銀行、金融機構都不會理會。這也就造成了催債公司的肆無忌憚,更是踩著法律條文的擦邊球對欠款人的人身以及財產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即使是在欠款人確實是無力償還的基礎上。
3.5 欠債大學生家庭關系受損
破壞了家庭的和睦關系。校園貸款雖然能救一時的急,但是后期的債務金額卻是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永無止境。而且一般在借款人無力償還時,借款公司都會利用欠款人在借款時所提供的保證信息中的親戚家人的相關信息,通過這些信息騷擾欠款人的家人和親朋好友等,造成了一定的恐慌,使得整個家庭處在驚弓之鳥的氛圍當中,失去了昔日美好和睦的家庭環境,雖然還款階段大家一起努力還債,即使還完后也還是會有隔閡與懷疑存在,成為這個家庭永久的心病,難以摒除。
4.1 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督
建立健全有關互聯網融資平臺建立的管理辦法,加強對金融平臺的審核與監管工作從而達到互聯網借貸公司在法律上具有合法身份,并且其具有承接互聯網借款平臺的實力,對一些不具備條件的公司予以整改、取締。達到網絡融資平臺規范化、合理化,打造優質的互聯網融資借貸平臺;建立健全的有關借款合同的法律條文,特別是合理、詳實的對借款利息率進行說明與規定。目的在于使一些鉆法律條文空子的“合法化”的高利息不再存在,保護借款人的合法權益;加大監管與懲罰制度,對惡意貸款人進行民事處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強制性明令禁止的規章制度,才能杜絕知法犯法的行為。
4.2 制定借貸平臺和借貸公司的“雙責任”主體
規范互聯網金融借貸平行為需要明確借貸平臺和借貸公司的“雙責任”主體制度。
互聯網金融借貸平臺是規范互聯網金融借貸的責任主體。互聯網金融平臺需要建立健全監督體制,明確借款的條件,不斷完善借款的程序,起到監督作用。
借貸公司是規范互聯網金融借貸的責任主體。借貸公司需要建立健全信用評級制度,對需要進行借款的學生進行信用評估。
4.3 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特點。因此文化對人的行為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應該在社區多組織開展有關金融借貸常識的學習活動。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工作方法,普及必要的金融借貸知識,使廣大人民群眾對借貸利息的計算有一個多角度的認識。發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將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相結合。通過電視、網絡等平臺進行公益廣告宣傳。
4.4 建立良好的家庭溝通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橋梁。我們為什么要溝通?是因為我們有生理需求,想要同別人交談來釋放自己的情緒。我們希望得到身邊人的認可、語言上的交流,甚至是達到自己最終的目的。良好的溝通可以幫助大學生和家長了解彼此的需求與想法,避免誤會。
電話交流,是目前來說實操性較好的方式。特別是孩子上了大學以后與父母距離變遠,父母也就不能及時的了解到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等。通過電話,雖然不能通過表情來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但總好過什么都不了解,也可以在十萬八千里之外很好的傳達自己的意愿。
當然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微信、QQ等方式也因為其及時性,日益成為溝通的主要方式。
4.5 重視家庭教育的培養
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家庭教育。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對日后的生活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影響。消費觀念作為一種價值觀,需要父母對小孩進行正確的引導。是以父母的言傳身教顯得尤為重要。孩子的行為習慣往往是父母行為習慣的折射。例如家長們在對待消費時能思考其用處再決定是否購買,要先思其價值在慮其價格,堅持物有所值的態度消費,并養成家庭成員的科學的消費觀念。不僅如此,家庭自身的經濟狀況也需要跟孩子說明會更好,這樣更有助于正確的修養素質的形成。而且在其他方面嚴于律己的態度也要有所普及,成為習慣,這不僅僅是嘴上說更要從身體上表現出來,從而影響身邊每一個人。
4.6 家庭責任感的培養
責任,我們不能選擇,它是我們每個人必須承擔的義務,若不去承擔那就是逃避。而且家庭成員之間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他們是平等、互愛的關系。家庭不同于社會的地方就在于家中充滿愛,而這愛來源于每個成員無私的奉獻和對家庭的責任感。是以要培養家庭責任感我們可以主動承擔家務勞動;不向父母提出過分的要求等,就是對家庭的負責。這樣才能更好的感知這個社會以及家庭帶給我們的美好,同時也需要我們奉獻出一份力去維護好它,創建更加和諧的社會,引領正確的潮流主張。
大學生“校園貸”事件的發生折射的是我們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矛盾的產物。大學生作為當今我國一個龐當的特殊群體,需要社會與家庭的關注。建立健全法律法規與行政機制,加強教育、正確引導,培養家庭責任感,提高社會責任感,顯得尤為重要。
[1]雷晶.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校園貸”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J].經濟,2016(12):319-320.
[2]郭紅敏.“校園貸”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嗎?[J].民主與法制, 2016(13):35-37.
[3]宋金璐.國外網絡借貸行業的監管及對我國的啟示[J].會計之友旬刊,2017(2):90-94.
[4]沈慶劼,葉蜀君,吳超.我國P2P借貸平臺監管套利的路徑、危害及治理措施[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7,38(1):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