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濤
淄博市技師學院
高職物理實驗教學中"任務驅動"法的運用
劉英濤
淄博市技師學院
物理這一學科的基礎是實驗,因此在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做好實驗對學習好物理知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來自于職業教育,適用于一切可以通過實際動手操作,進而總結出知識點的教學內容,而在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要求也比較高。因此在進行高職物理實驗的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可以更加充分地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而促進學生自我思考能力的提高,養成好好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故而,本文將對“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在高職物理實驗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析,以期對高職物理實驗教學有所幫助。
高職物理;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實驗教學
為了使高職的物理教學能夠契合當前的教育教學模式,必須促進高職物理教師團隊協作能力的提高,進而促進物理教學方式的改進,利用好實驗教學方法,使學生學好物理理論知識,促進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吸引其學習的興趣。而“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剛好能夠滿足這一教學要求,而且其學習目標很明確,就是圍繞教學任務展開教學,適合學生的學習現狀,使教與學的過程更加讓人接受[1]。因此,本文將對“任務驅動”在高職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一)教學法的核心是任務
在采取“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進行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最先接觸到這一章節的物理知識來自于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在正式的課堂教學環境中,通過對任務問題的實驗、理解以及分析,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進而促進任務的完成,而要使一堂課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就要求教師要設計出一個既注重學習方法又注重知識體系的教學任務,使整個教學環節的核心一直是任務。
(二)教學活動目的是完成任務
在正式的課堂教學環境中,要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按照教師的教學步驟進行學習,通過對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學習后,促進任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同時這也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進而實現知識的增長,為完成教師的任務打下基礎,最終達到教學目的。而假若教學任務能夠得到很好完成,也能促進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進而主動進行物理方面的學習,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教學主體是學生
教師在進行正式授課之前,要設計出一套教學方案、設計好教學任務,并準備好實驗需要用到的工具等材料。“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的教學主體是學生,教師此時的主要工作就是指導學生的操作過程,糾正其錯誤的實驗操作,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操作上靠近,為促進學生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供幫助[2]。而由于學生的知識層次存在差異,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的時候,要先對學生的知識層次進行充分的了解,從而更好的切合學生的學習現狀設計教學任務,進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兼顧趣味性與實用性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人們會對一件事產生興趣的原因往往是其具有趣味性。故而,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任務的設計時,要把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重要的前提條件,滿足學生對于物理現象的好奇心,最終達到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就比如在講牛頓運動定律第三定律中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時,教師就可以舉例子說明。譬如:你們在寫錯內容時會用到橡皮擦或者修正液等工具,其實利用這些東西進行修正的過程就已經用到了牛頓第三定律。通過一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事進行舉例說明,讓學生很快就能明白這一知識點,從而舉一反三,這種兼顧了趣味性于實用性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二)大膽放手,不過分約束學生的操作
物理這一學科的基礎是實驗,因此要注重對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在進行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存在著對理論知識的熟悉程度不高的情況,學生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錯誤或者失誤,此時教師應該讓學生再次進行實踐,并主動進行指導[3]。老師要在不出現安全事故的前提下,鼓勵學生們進行大膽的操作,就算有學生出現了操作失誤等問題也不要一直批評而是應該進行引導,避免出現學生為減少挨罵次數而不進行探索,從而失去了解真相的機會。因此,在進行任務的設計時要把可能出現的問題或容易出現操作失誤的地方進行標注,在課前幾分鐘進行告之,從而節約實驗時間,把剩下的時間花費在其他具有探索價值的任務上,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靈活設計與運用
教師在進行任務的設計時,盡管會考慮各種各樣可能會出現的情況,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學生也會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因此就算設計有步驟也要靈活運用,對于實驗過程教師給予指導就行,最后的一切均以實驗結果為準。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對于實驗中不可或缺的步驟一定要給學生講明白,不然學生得不到正確的實驗結果就會出現畏難心理,降低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從而達不到任務教學的目的。
(一)提出任務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首先就是要提出任務。而對于任務的設計不能太大,出現泛泛而談的情況,而應該具體到某一個重點的知識點。而且教學任務不是教學目標,兩者不能混為一談,教師所設計的教學任務要具體可行,具有操作性,且設計的任務可以結合之前所學習過的內容,要有明確的任務目標,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切實的動手進行操作,通過這一步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促進知識的增長。
(二)教師進行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設計的任務問題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層次和可能會遇到的難點,在學生進行實際操作之前,應該對重難點進行講解與分析,為實驗做好理論知識的準備。學生在進行任務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應該做好相關的指導工作,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可以對那些出現簡單操作錯誤的學生進行暗示,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問題,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4]。
(三)任務的檢驗與評價
任務問題的完成情況應該在進行任務設計的時候就要進行考慮,這樣就可以對實驗結果進行預先的把握,從而在對學生的實驗結果進行檢驗以及評價的過程中不會出現預估之外的情況,從而避免了無法給同學們一個完美的解釋的尷尬局面出現。
(四)拓展和總結
在課堂教學中,完成了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并不代表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結束了。對于高職學校的學生而言,很少會有主動去學習的人,因此要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就必須要強化教師的引導作用。由于學生與學生之間在成績上存在著差異,因此對于那些具有強烈求知欲的學生可以提供一些更加具有難度的實驗內容,讓其進行鉆研,完善其知識結構體系;而對于那些成績不那么好的同學而言,實驗難度中等或者中等偏上難度就可以了。利用這種富有彈性的任務設計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這也是拓展教學內容的需要。同時,教師也應該讓學生對這節課的實驗內容進行總結和歸納,加強對于知識點的理解,了解知識脈絡[5]。老師也要對課堂上學生們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對那些難點問題以及多次出現的錯誤進行重申,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讓學生記住學習重點。
(五)課外延伸
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而言,課下所花費的時間往往要比課堂上多得多。因此要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也能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以獲得課堂上沒有或者對課堂上所講內容進行補充的知識,是“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的延伸方式之一,故而要促進學生在課下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運用、發現以及實踐,促進學生的物理知識結構網的形成。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目的就是使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帶著學習任務,通過完成任務來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總的來說,“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結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1]張彬.高職物理實驗教學中"任務驅動"法的運用[J].中國科技投資,2016,(26):337.
[2]冷江.關于任務驅動法開展高職物理教學的思考[J].才智, 2014,(5):117-117.
[3]朱秋艷.運用任務驅動法開展高職物理教學探析[J].成功(教育版),2013,(11):84-85.
[4]田莉,樓天曉,劉樣等.視頻案例下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職高專《物理治療技術》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 30(6):597-599.
[5]樓天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職高專《物理治療技術》中的應用設計[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8):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