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秀芬濰坊市技師學院
高職機械類專業“寬基礎、活模塊”課程模式分析
姜秀芬
濰坊市技師學院
機械類人才是工業社會建設過程中緊缺的一種人才,在崗位設計上主要是以實踐性人才應用為主,由此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學就呈現出寬基礎,活模塊的方式,面對社會上的廣泛需求,本文對寬基礎活模塊的課程內容、課程模型以及內涵等等進行探索和實踐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夠對高職院校機械類人才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性作用。
高職;機械類;寬基礎活模塊;課程模式;分析
高職的機械類專業在人才培養上傾向于學生的全面性發展,學生要有熱愛祖國和熱愛工作的精神,有一定的創新力,并且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和科學文化內涵,能夠掌握更多的現代化技術技能,熟悉相關工作系統的原理,在構造還有性能方面能夠了如指掌。教育的模式也更為傾向于教育實踐還有專業探索,以此本文主要是在綜合教育的目標下,按照職業要求為主要崗位需要進行高職機械類專業課程模式的多方面研究和分析。
為了能夠適應市場的基本需要,要和市場經濟接軌,高職院校進行了全面的改革,這也是教育改革中要的組成部分,機械專業是一種多學科的專業,能夠涉及到機械、熱工還有自控多個方面,制冷和空調需要從技術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研究,其中包含了機械技術還有微電子技術等等。我國在機械人才的需求方面一直在增長,已經成為這個行業具有活力的一部分,也成為市場供求非常大的缺塊。在以后的幾年,根據預測,機械專業在增長的速度上將會有10%的上漲率,處于整個國家的領先水平當中。這主要是因為社會需求的不斷持續的增長,還有新技術以及設備使用的加快,這樣就意味著在今后需要掌握更多的全新的技術,還有新的設備以及制冷和空調相關的高技能人才。
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以后,相關科學技術已經得到了較大的調整,結構上也發生了較大變化,機械專業需要高技能的人才,用用型人才也在綜合能力提升方面有更多的要求,對于復合性人才也有較高的要求,為此需要改變以往專業路徑狹窄的現象,教學的相關內容也要改變落后的現象。學生在就業方面渠道非常狹窄,課程模式也需要進行變革和改變,不斷的對職業類群進行人才方面的培養,不斷的擴大就業面。寬基礎,活模塊的課程模式在機械專業當面需要迎合應用性人才的基本要求,這種方式也是按照階段性培養的基本目標將課程重點予以突出,主要分成兩個不同的階段,一方面是寬基礎的階段,這要從職業群入手進行分析,學生能夠在畢業以后有更多更寬廣的職業選擇范圍。在機械專業上要適應高技能還有應用性的人才,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對學生全面性素質的提升進行職業培養,讓學生能夠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以科學進步對自己的職業轉變產生影響,確定終身教育的理念,不斷的強化學生后續的發展空間。活模塊就是在寬基礎的前提下,按照機械專業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選擇不同的知識技能性模塊,不斷的強化這個階段的培養目標還有職業針對性,讓學生在進入到企業之后能夠有更多更為廣泛的職業生存能力。經過不同階段的培養,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有學習的適應性,更有學習的基礎,以此適應社會的發展,成為高素質還有應用性人才[1]。
(一)寬基礎課程
寬基礎課程當中有諸多的課程分類,需要對課程進行分類,對學生的文化還有專業能力進行培養。在文化課程上的分類主要有語文,高等數學以及體育課程,文化課程是所有學生學習的基礎,更是學生高素質文化的基本需要和體驗。除了文化課程,還有工具課程,工具課程主要包含了英語還有計算機基礎,伴隨著社會的變化和發展,英語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溝通的一項重要工具,諸多高校的課程中都不可避免的有這兩個學科,學生還需要過英語三級以及計算機二級。能力培養課程,能力培養課程當中包含了職業道德還有企業文化管理以及文獻檢索等等信息,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定的課程,這項課程能夠對學生的綜合性能力以及學生的多方面素質進行培養。職業群所需要的基礎專業課程,這個課程當中包含了機械工程當中的多種模塊,例如,有制冷技術[2]。
(二)活模塊課程分析
活模塊課程就是按照學生的崗位要求以及技術等級為主要參照,按照市場的調研結果,進行崗位技能培訓,并且也制定相應的模塊。學生在完成基礎的學習之后,按照市場的基本需要還有學生的學習興趣制定出模塊,供應學生學習,在學習之后會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以及技術等級證書。例如,專業方向模塊當中,制冷和空調檢修專業,所要學習的課程名稱就是小型制冷和空調裝置,制冷和空調設備檢修、制冷設備維修和考證實訓、畢業實踐等等[3]。
(三)寬基礎,活模塊的課程特點分析
此種課程關注的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從職業教育的基本需要出發,也定制了課程的基本目標,讓課程和崗位的需要之間更加契合。按照模塊的形式要對不同的課程進行融合,讓課程更具有靈活性的特點,這樣才能夠更加適應崗位的不斷變化和發展需要。模塊化的課程設置需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按照學生的興趣選擇相應的課程,這樣對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以及因材施教有極大的教育意義。關注知識的基礎性和靈活性,更為關注對學生崗位知識使用能力的培養,關注教育的突出性特點,關注知識之間的靈活性還有邏輯性,讓學生學習之后能夠得到更好的提升[4]。
綜上所述,本文對高職機械類專業“寬基礎、活模塊”課程模式分析研究。在高職院校當中主要給社會和國家培養基礎性的建設人才,機械專業又是社會發展所必須的專業,人才在社會上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當中,因此對于這樣的現狀需要進行開放式的教學,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實踐能力。
[1]沈凌.工程機械專業中高職銜接的課程標準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3,34(11):29-31.8.
[2]孫勇.高職化工機械專業教學改革探索[J].價值工程,2014,14(21):294-295.
[3]劉婷婷.高職計算機輔助設計在機械專業中的應用探索[J].科技視界,2013,14(13):126,172.
[4]周宗黨,龔建云.基于行動導向思維的高職機械專業教學探索及實踐[J].技術與市場,2015,22(1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