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珍 (福建省南安市文體新局非遺保護中心 362300)
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的矛盾問題與合理應對
黃海珍 (福建省南安市文體新局非遺保護中心 362300)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性旅游開發,以保護傳承傳統文化、豐富旅游開發、以旅游開發促進傳統文化保護,同時,有效打開旅游市場,促進旅游資源的全面開展。但也正是因為如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資源開發之間存在的矛盾也日益凸顯。本文以南安市為例,就將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資源開發之間的矛盾進行深入分析,接著得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和方法,以期切實改善這一現狀,從而探究出有效的改進策略。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性旅游開發;矛盾;合理;措施
南安市,雅稱武榮,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閩南文化獨特內涵,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重要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目前,已公布了六批9類7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其中泉州市級34項、省級5項、國家級2項。
南安市認真貫徹《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實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深入挖掘海絲文化(九日山祈風儀典)、鄭成功文化內涵(鄭成功傳說、鄭成功信俗)、古建筑文化(閩南建筑營造技藝_蔡氏古民居營造技藝)、宗教文化(廣澤尊王信俗、田都元帥信俗),留住南安鄉愁記憶,延續武榮歷史文脈。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資源開發之間的矛盾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開展,和旅游資源的開發之間,實際上就存在著一定的矛盾。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歷史、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文化遺產項目,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護和傳承,同時這也是現階段非遺發展過程中的關鍵。所以,要想在現階段進行旅游資源的開發,需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前提下,深入分析該旅游資源是否具有開發價值,以保護性開發為原則協調二者之間的矛盾。
(二)開發主體之間的矛盾
從開發主體的角度來看,實際上二者也存在著一定的矛盾。開發主體逐步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這是由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自身龐大的研究體系以及豐富的學科特點所決定的。所以,在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旅游資源開發的過程當中,會存在不同學科背景、不同專業、不同部門共同開發的局面。這也就說明了,現階段開發主體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將直接影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以及旅游資源的全面開發。
(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和沖突
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寶貴財富。眾多的利益相關者想要謀取更多的利益,必然也會在這樣的關系當中形成相應的矛盾。在非遺旅游資源開發的過程當中,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和發展的關鍵。政府、開發商、專家學者、旅游者、媒體、民間社團等等,都從不同的利益需求角度開展了自身對非遺文化的索取活動,從而這種明顯的利益沖突將會直接影響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資源開發之間的關系。
(一)注重對非遺的立法保護
通過立法的方式,有效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為進行約束,將是切實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水平,從根本上保護我國乃至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鍵。立法所具有的法律效力以及威信力,都是其他途徑所不能替代的,而這也將成為約束和規范相關開發者行為的關鍵方式。
(二)從旅游開發角度注重對開發的價值取向規范
從我國學者的研究角度來看,要想切實改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資源開發之間的矛盾,就必須注重從旅游開發的角度,對開發的價值取向進行全面的分析。
第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具有的文化藝術價值、精神價值、社會價值以及經濟價值等等,都是可以滿足旅游者多種需求的關鍵。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資源的開發,可以有效使得社會群體增強對文化遺產本身的認同感,從多個角度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多方統一。
第二,從開發模式的角度來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作為現階段文化遺產旅游的重要構成部分,其主要是根據現代旅游者的特點和需求,從而開發出的不同旅游產品。
(三)南安市具體做法
一是深入挖掘我市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力度,傳承南音、高甲戲、閩南古建筑技藝等優秀民間藝術,拓展鄭成功文化、鳳山文化、九日山海絲文化等南安特色文化品牌,彰顯僑鄉文化魅力。
二是實施“13579”工程,即高舉一面旗幟(鄭成功文化旅游品牌),突出三個亮點(蔡氏古民居旅游區、九日山海絲文化旅游區、鳳山宗教文化旅游區),狠抓五大重點(官橋溫泉度假區、黃巢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區、觀音山生態康體旅游度假區、珠淵體育公園旅游區、五里橋濕地文化旅游區),建設七個精品(天柱山香草世界旅游區、羅山森林公園旅游區、印山生態旅游區、世外桃源旅游區、五臺森林公園旅游區、羅東峽谷旅游區、騎龍山生態旅游區),推進九個特色產品(葉飛故里紅色旅游區、創意產業旅游區、雪峰寺文化旅游區、靈應寺文化旅游區、金英文化旅游區、天心洞文化旅游區、五臺樂山文化旅游區、清水巖文化旅游區、白云寺文化旅游區)。
三是擴大民俗文化影響。支持鼓勵鄉鎮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所,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提升文化軟實力中的積極作用。積極開發具有民族傳統和地域特色的戲曲、南音、擲鐃鈸、舞獅舞龍、九日山祈風樂舞等民間藝術和民俗表演項目;加大民俗活動旅游宣傳,打響英都拔拔燈、洪瀨二月天香巡游、豐州元宵燈會等時令節氣民俗活動的影響牌,拓展民俗旅游空間。
雖然學術界始終存在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資源開發之間的矛盾問題呼聲,但是在后續的發展過程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以及旅游資源的開發矛盾問題都必須得到解決。同時,選擇一條合理的矛盾應對措施,將是促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資源開發協調進步的重要舉措與參考。
[1]張希月,虞虎,陳田,王新歌,王甫園.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旅游開發價值評價體系與應用——以蘇州市為例[J].地理科學進展,2016(08):997-1007.
[2]李燁,王慶生,李志剛.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風險評價——以天津市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4(05):88-93.
[3]趙悅,石美玉.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中的三大矛盾探析[J].旅游學刊,2013(09):84-93.
[4]高壽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的互動關系研究——以浙江紹興為例[J].對外經貿,2013(06):76-78.
[5]歐陽正宇.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開發RMP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2(12):20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