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釗 (欽州市合浦師范學校 536100)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視唱練耳課堂教學的有效探究
廖 釗 (欽州市合浦師范學校 536100)
視唱練耳是音樂教學的必修課之一,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視唱練耳能夠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掌控能力,增強他們的音準和節奏。因此,中職音樂教師應該加強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視唱練耳訓練,提升的視唱練耳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為今后的幼兒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視唱練耳
近年來,學前教育專業得到了深入的發展,視唱練耳教學工作也有突飛猛進的進步。然而進行教學實踐的時候,仍面臨著諸多問題,只有找出解決對策才能提升視聽練耳的教學品質,為社會培養出具備真才實學的人才。學前教育專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視唱練耳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他們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做一名稱職的幼兒教師。
(一)忽視視唱練耳教學的有效性
目前我國大部分中職院校并沒有認識到視唱練耳教學的重要性,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身也沒有認識到視唱練耳的意義,這種局面出現的因素是由學校、教師及學生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對于學校而言,其學前教育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內容太多以至于教師無法綜合考慮;學生自身并沒有認識到學好視唱練耳這門課程對提升專業技能水平的積極影響,還有部分學生對音樂不感興趣,缺乏主動性,動力不足,這樣就很難提高視唱練耳教學的效果。1
(二)缺乏科學系統和具有針對性的教材
現如今大多數中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均開設了視唱練耳課程,有關視唱練耳的專業教材也比較多,然而,現在大部分學校的視唱練耳課本主要根據我國知名的師范院校的視唱練耳課本重新編制而來,教材不接地氣,難易程度不適合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參考知名師范院校的研究成果本無可厚非,但在選擇教材的時候,應當將本校的實際教學環境、教師水平和學生的水平特點考慮進去,而不是盲目地照搬照抄,否則視唱練耳教學無法得到有效的開展。
(三)教學方法不當
在進行視唱練耳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來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然而,在教學實踐中,大部分教師均是緊緊圍繞課本內容,死板、教條地授課。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因為這不符合新課標倡導的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畢業后步入社會后的職業發展。
(一)注重視唱練耳教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要充分認識到視唱練耳教學的重要性,并予以重視。只有教師重視了這一門學科,才能引導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與自我學習能力。學生只有愿意主動去學習,才能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這樣才能提升視唱練耳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針對性地選擇符合中職學生特點的教材
在選擇與研發視唱練耳教材的時候,要注意不能一味的模仿,照搬。對高等音樂院校中樂理視唱練耳教材的效仿和借鑒固然有其積極的作用,但是在借鑒的同時,也要結合中職學校的教學資源、教師水平,尤其是學生水平特點,使視唱練耳教材能夠滿足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雙方面的需求。這樣有針對性的選擇與研發編寫出來的視唱練耳教材,一方面能夠滿足學前教育專業對樂理視唱練耳教學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夠滿足中職學生對視唱練耳學習的需求,從而促進中職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與積累。
(三)豐富教學方法,有效提高學生興趣
1.培養樂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視唱練耳對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上這門課一方面是鍛煉學生視聽與運動感的協調感,增強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增強他們的整體音樂素質能力,使他們對音樂能夠達到信手拈來,如魚得水的境界。要想上好視唱練耳這門課,教師必須摒棄傳統的音樂教學理念,應當更新并調整教學觀念,采取新穎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參考以奧爾夫、柯達伊為主要代表的杰出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激發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自主地、主動地探究音樂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教師可以在視唱練耳課堂上結合肢體動作的變化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通過流行音樂教學,培養學生對節奏、旋律和和聲的掌控能力,增強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豐富他們的情感,讓他們在輕松自在的氛圍中感受音樂的魅力。
2.因材施教,增強學生學習效率
學前教育專業的授課方式大部分是以班級為單位,但是班級學生數量大,水平也不盡相同,成功的教學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對癥下藥”,“區別對待”。視唱練耳一方面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音樂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也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在上這門課的時候,教師應當注重“講”“唱”“聽”的時間分配,盡多地為學生提供施展的機會,充分利用多種歌唱方式來鍛煉學生 。對水平較低的學生,選擇簡單易懂的語言與其溝通,反之對于水平較高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幫助他們找到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并將視唱練耳與自身的專業相融合, 挖掘他們的潛力,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使他們具備將各學科融會貫通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教學品質,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2
3.結合多媒體應用技術,提高教學效果
互動教學的優勢在于,在進行教學的時候的各個環節均都通過互動交流來實現,在營造的情境中,教師與學生通過交流與溝通,來完成教學任務,并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和表達能力,全面提升他們的綜合音樂素養。教師充分利用各種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不但增加了學生的新鮮感,而且可以有效地引發學生思考,督促他們自主地糾正自己的學習行為,并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進。互動的形式各異,肢體語言是種互動,可以根據音樂的節拍擺動身體部位,比如跺腳、點頭等;在游戲中呈現旋律的變化;在對主題作品的深刻剖析中,透徹地理解音樂主題的內涵,增強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記憶能力;通過對作品的重新加工創造,鼓勵學生勇于創新,拓寬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3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專業視唱練耳教學的有效性,直接關系著學生日后的發展,也關乎著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具備正確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要不斷調整并更新自身的教學策略,從而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滿足教學大綱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視唱練耳水平的要求,讓學生具備優秀的音樂素養,為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注釋:
1.楊娟.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意見[J].音樂教育教學,2013(11):55-56.
2.肖菊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視唱練耳》教學探究[J].音樂時空,2015(1):83.
3.劉哲.學前教育本科專業視唱練耳樂理教學方法[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6(2):103-105.
廖釗(1987.1- )男,漢族,廣西博白縣人,大學本科學歷,欽州市合浦師范學校助理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