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娜 (華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510631)
服裝工藝教學方式探索
林 娜 (華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510631)
本文基于服裝工藝教學實踐,探索了課程教學方式的可行性。翻轉課堂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圖文解析、實物展示有助于加深理解,豐富的課程內容可擴展思維,項目式教學及市場調研等方式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通過課后的交流討論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也十分必要。
服裝工藝;教學方式;翻轉課堂;項目式教學
服裝工藝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課程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加深對版型的理解,并能學以致用,將多種工藝手法進行有機結合,豐富設計手法。隨著翻轉課堂、項目式教學等方式的日漸興起,對工藝教學有了新的啟發,在實踐過程中,也驗證了這些方式的可行性與高效性。
目前,高校工藝課程的教學多采用示范操作法,這種直觀的教學形式是服裝工藝教學中極為重要的教學方法,易于理解和接受,但當學生人數過多時,并不能保證每位同學都能觀察到實際的操作情況,不同的觀察角度還可能造成理解的偏差,且不利于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復習。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通過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預先錄制授課視頻來取代傳統的課堂知識講授,并在網絡上進行共享,要求學生課前自主觀看學習,然后利用課堂時間集中解決學生在觀看視頻時所產生的困惑和疑問,實現知識內化的一種教學形態。近幾年,越來越多課程借助翻轉課堂取得了較佳的教學成果,翻轉課堂同樣適用于服裝工藝課程的教學,實踐證明,工藝課程以翻轉課堂的形式獲得了較佳的反響,因此,總結了以下3點工藝課程翻轉課堂的注意事項:
1.清晰明了,標注明確:由于服裝工藝具有一定的規范要求,教學內容包括裙、褲、襯衫等款式的制作,視頻或照片可以將工藝的制作過程清晰明了地呈現,有助于學生學習和復習工藝操作,遇到難點可以反復觀察。在錄視頻的過程中要注意選擇合適的視角,保證較高的清晰度。在操作示范的環節,不同部件可以用不同顏色的面料區分,正反面用明顯的顏色、或標注表示。
2.控制時長:長時間的視頻演示,學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將課程內容分解成為半小時以內的小視頻,既可在短時間內吸引注意力,提高學習質量,也可減輕學習壓力。每一段視頻都有相應的主題,各視頻之間互相連貫銜接,這樣在學習時能明確地定位到相應的主題。
3.確定合理科學的考核方式:翻轉課堂對學生的自覺性要求較高,因此還需考慮學生出勤情況考核等問題,以合理科學的考核方式保證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在視頻交互界面的設計時,應記錄學生學習過程,防止學生應付式學習,切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
由于工藝課程的實踐性較強,除了視頻學習外,仍需結合實物進行分析講解,以便更好地理解掌握。純粹地理論講述易枯燥乏味,因此必要的圖文解析及實物展示可簡明扼要、準確快速地講解服裝部件的車縫要點、難點及操作的生產流程。學生剛開始學習服裝零部件的縫制時會有許多疑惑,因此對于一些復雜、關鍵的操作步驟,可以以“拆衣研究”的方式進行教學,或通過展示半成品部件讓學生更直觀地觀察縫制過程。比如將雙嵌線挖袋的制作過程分解為5大步驟,按照每一步驟完成后的效果制作5個半成品,實踐證明這種方式比單純的圖文解析或視頻教學更有成效。
在有限的課時內,部件練習或者制作1/2比例的服裝不僅能節省時間,還可以豐富課程內容,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部件練習應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部件,如不同的口袋、門襟、領型等。通過縫制練習,學生能夠接觸更多款式,將設計、結構與工藝互相聯系,更直觀的理解其中的方法與規律,為設計與結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服裝的工藝手法變化豐富,一一講解并練習并不符合實際,種類繁多的工藝之間其實存在著緊密相連的關系,具有某種規律可循。基于這一點,在日常工藝課程的教學中,需注意總結工藝的共性和差異,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工藝的能力。市場調研的過程中,學生通過了解工藝種類,解析工藝手法,利用已經掌握的工藝、結構知識,順利解決新問題,不僅可以培養學習興趣,還有助于理解服裝款式結構、工藝之間的共性、關聯性和變化規律。
在掌握基本工藝規律后,學生既要能遵從基本法則來解決實際制作中的問題,還需學會創新運用。項目教學法能夠調動積極性、激發專業潛能,開拓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協作能力。服裝工藝是與服裝設計、結構設計等緊密相關的課程,因此,項目式教學應將各課程知識有機結合,強化學科之間的聯系。在項目實施過程,學生通過設計并制作原創作品,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之中擴充學習內容,加深對設計、結構和工藝的理解。學生以組為單位實施項目任務,身處濃厚的專業氛圍當中,不僅能夠充分地汲取專業知識,提升自身的實踐操作技能,還能在開展項目的過程中互相合作學習,提高項目任務的實施質量,提升合作協調能力。
以翻轉課堂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個性指導,通過巡回指導或個別輔導,不斷增強學生綜合運用理論與技能的熟練性和靈活性,培養對造型結構設計的敏感度,為時裝創意的表達奠定基礎,發展探索和創新的意識與能力。
除了課上的學習外,課下的交流同樣重要。可通過云盤、微信群、討論區等方式建設學習社區。在云盤中上傳課程相關的PPT、圖片等其他輔助教學資源,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微信群或討論區中,學生問題可得到及時解答,同學之間也可分享心得體會,形成互相交流學習的良好氛圍。
隨著教學手段的不斷創新,如何充實課程內容,選擇高效的教學方式是需要反復思考和總結的問題。翻轉課堂、項目式教學等教學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但教學方式仍需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提升。
[1]齊軍.美國“翻轉課堂”的興起、發展、模塊設計及對我國的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2015(1):21-27.
[2]陳雪清.以服裝設計教學為例分析項目教學法的應用策略[J].景德鎮學院學報,2015(12).
[3]孫鑫磊.服裝工藝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山東紡織經濟,2012(5):81-82.
[4]吳波.授人以漁[J].裝飾,2008(9):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