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亮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論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梁 亮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必須要做好的任務,尤其是高校畢業生,面臨著踏入社會的角色轉變以及就業的壓力和難題,做好高校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得尤為重要。
高校;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與未來,肩負著建設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任。因此,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尤為重要,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高校的重要任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題。尤其是高校畢業生,面臨著踏入社會的角色轉變,面臨著就業的壓力和難題,如何做好高校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基礎。
畢業生的個人情況相差較大,導致在思想上也會存在不同。加上當今社會文化交融,受西方文化的侵蝕,很多大學生被金錢至上、享樂主義等思想干擾,影響了自己的就業價值觀念。大部分畢業生不愿意到小地方就業,或者不愿意接受低薪、辛勞的工作,留在大城市,高薪幾乎成了畢業生擇業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標準。但是,真正開始就業旅程,卻發現自己的就業期望與現實之間存在很大的落差,強烈的對比使得很多大學生手足無措,難以確定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無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或者社會價值。
1、在校時對思想政治教育沒有足夠的重視,政治覺悟低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和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大部分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還是重視智力和知識層面的教育,相對忽視了道德層面和素質層面的教育。很多高校認為政治教育可有可無,而有些高校教師認為這是輔導員、黨團工作處的任務,不屬于專業課教師應該承擔的責任,也有很多教師認為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了,有自己的認知判斷能力,我們不應該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過多的干涉,應該充分尊重他們的自由,只要不出安全事故,不出現違法犯罪的行為,就不需要管理和干涉。這樣混亂的教育使得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始終沒有正確的認識,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2、網絡時代給德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網絡平臺的發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地位面臨著挑戰,傳統的信息傳播渠道地位幾近喪失,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也日漸多元化,而網絡上的信息紛亂繁雜,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法、開展途徑、教育內容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在現實環境中完成的,可以通過課堂、報紙、黑板報等方式開展,面向全體公開的內容都是正面的、積極的,經過精心篩選過的,避免那些不利于社會團結和有悖于傳統道德規范的信息的出現。但是網絡平臺給用戶提供了隱秘性,人們刨除了現實身份的顧忌,在網絡上隨意發表言論,而不用計較后果。因此,網絡上的信息是良莠并存、魚龍混雜,很多大學生面對大量的信息沒有足夠的鑒別能力和自控能力,很容易被一些有害信息影響,而造成了價值觀念的混亂。在管理工作上,匿名信息讓管理者也無從下手,不知道是誰在發表言論,并且我們也無權干涉他人的言論自由,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困難。
3、新生代學生精神追求欠缺,主觀思想薄弱
現在大多數高校畢業生都是八零后、九零后,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富足的物質條件中長大,但是精神層面上卻相對匱乏,不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一遇到困難就選擇逃避或者軟弱退縮。在人生觀、價值觀乃至擇業觀上都不夠成熟。也有一部分畢業生,在學校的知識學習表現相對優秀,但是在實踐能力、團隊協作、心理素質等方面仍存在較大的欠缺。自己主觀的成才欲望非常強烈,但是個人能力卻很難讓用人單位滿意,一旦遭受拒絕和打擊,心理上、情緒上很容易出現較大的波動。很多畢業生就業思想很不堅定,思想脫離實際,或者在擇業上有很強的功利性,甚至缺乏誠信意識,只考慮個人利益。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加強和處理的問題。
1、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從高校領導、管理者到任課教師、輔導員,再到高校學生,都應該認識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定要強化對學生思想意識的培養,加強政治教育,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和法律觀念,用科學的政治理論武裝學生的頭腦,增強政治上的敏銳度和鑒別能力。當今的學生很容易被負面信息和西方的奢靡文化影響,只有增強學生的自身素質和修養,堅定其政治立場,才能使學生增強自制力和辨別能力,自覺抵制不良反動信息的滲透和誘惑。
2、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
教師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建設一支經驗豐富、業務素質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領導隊伍,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對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進行認真篩選,嚴格要求,思政教師要從專業知識上武裝提升自己,組織思政工作者進行相關的培訓、學習進修,提高豐富自身的管理經驗,全面認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方法。并且,要大力引進高學歷、高素質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不能任由其他學科的老師隨意兼課,這樣對學生極其不負責。另外,還要重視實踐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提高思政工作的實際應用價值,高校方面要更加重視對思政工作者的考核、評價,建立完善的考評機制,采取恰當的激勵措施,激發思政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以此來提升其思政教育工作能力,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
3、創新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首先,畢業生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就業,應該將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就業指導緊密聯系起來。高校可以在大學的低年級階段就開設職業規劃課程,專業的學科導論,讓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和工作定位有更加清晰的認識,逐漸培養大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養。高年級應該開展擇業就業指導,交給學生一定的面試技巧、簽約流程、入職程序等,幫助其順利就業。
另外,積極開展畢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將思政教育與心理指導結合起來,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團體輔導、心理疏導與宣泄減壓等活動,幫助畢業生更好的認識自我,評價自我,定位合理的就業期望,克服就業中出現的心理問題。
最后,將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使政治教育的陣地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可以向課堂外、甚至校園外延伸。還可以開展“參與式”教育,把教育的陣地交給學生,不再由老師唱獨角戲,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事例進行思政探討,把問題擺出來,大家一起研討、辯論,以激發學生對思政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校也可以針對畢業生的就業開展針對性的服務,比如周末就業超市,邀請職業指導專家面對面答疑解惑,高年級畢業生就業經驗分享會等,通過豐富的活動更好地融合思政教育和就業指導工作。
[1]趙鵬.高校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點與對策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2,12
[2]柴博,馮可.高校畢業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1,6
[3]趙凌飛,李檀,袁勇.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國建設教育,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