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菁菁 (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163000)
鋼琴演奏中的聲與情
劉菁菁 (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163000)
鋼琴演奏是極具藝術魅力的一門學科,它的出現和發展讓鋼琴真正的走入到了人們的生活,那種來自演奏者內心深處最真摯的情感,隨著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和演奏者身體力行的投入與表達被表現得淋漓盡致,當下鋼琴演奏藝術也越來越專業化和多樣化,對作品聲情并茂的表達成為了演奏者對于鋼琴演奏藝術不斷的追求。
鋼琴;演奏藝術;聲情并茂;以情帶聲
眾所周知,鋼琴傳入中國已有百年的歷史,隨著中國鋼琴的不斷發展與成長,漸漸的對鋼琴的要求愈來愈嚴格和專業。鋼琴演奏藝術是一門意識形態的學科,這門學科主要是靠演奏者除了嫻熟的技巧演奏之外,還需要結合自己的閱歷,通過分析作品的材料、結構、和聲等因素演奏出情感豐富的藝術作品,去被欣賞者欣賞與接受,由此體現出鋼琴演奏藝術是由人在大腦感官意識上建立起的一種藝術學科,這種學科感性思維趨向性比較強,往往是進行二度創作的表演者加以自己的理解,巧妙的傳神般的表達給聽眾,換句話說就是一門關于追求美的聽覺藝術學科。這門課程由于是一門比較綜合的藝術門類,對于演奏者的要求極高,這里面包含了文學、音樂學、音樂美學的哲學觀念以及和聲學等。演奏者需要柔和百家之長,在對作品時代背景、創作理念、以及要表達和歌頌的感情掌握的同時,還應加入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創造出不同的作品,來滿足新時代人們對藝術的要求和審美。所以鋼琴演奏藝術的博大精深就在于他的不斷發展性和沒有固定性。演奏者只有準確把握作品風格,才能更好的駕馭作品,從而達到聲情并茂的演奏效果,才能進入到更到的境界去感受鋼琴藝術的魅力。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民族樂器發展壯大的國家,因固有禮儀之邦、禮樂之邦的聲譽,早在古代中國就很重視樂器的演奏技巧與方法,如中國的打擊樂編鐘、二胡的揉弦、鼓法的時而快速時而慢慢,時而高聲時而低沉,借以來鼓舞軍隊作戰的士氣。隨著不斷的發展,以及現代樂器鋼琴的不斷興起,千百年來都沒有停止對演奏行為的審美追求,到目前為止我國的鋼琴演奏藝術在世界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如朗朗、李云迪等現代鋼琴演奏家,尤其是朗朗的演奏藝術風格可謂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氣魄,他嫻熟的技巧和手法讓人目不銜接,真的有做到手比眼快的地步,在他演奏的《保衛黃河》里充滿著無線的激情,剛開始以緊要整齊的旋律漸進,然后再慢慢匯成一股主旋律洶涌奔騰般的向前飛進,充滿著對祖國的無線熱愛和無上光榮的保衛家鄉的精神,真正做到了把情感融入到作品然后通過聲音的形式表達出來,充滿了藝術的美感,是極具特色音樂美感和聽覺盛宴,每每聽到總讓人熱血沸騰。他的演奏真正做到了聲情并茂的,真正的將聲音與感情完美的結合,沒有絲毫的違和感。李云迪的演奏也是一樣,每每聽到他的音樂總能感覺到一股涓涓細流沁入到你的心田,讓你久久不能自我,有人問我什么是美,鋼琴演奏藝術還有美嗎??我這樣回答鋼琴只是一件樂器它代表不了美,美是一種行為藝術,而鋼琴演奏藝術就是演奏者通過自己情感的融入,和對鋼琴熟練的把握,完美的結合演繹,達到聲情并茂感動他人的效果,這種莫名的感動就是美,就是在傳遞著一份和諧。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對鋼琴的學習達到了空前的狀態,有的家長甚至在孩子一歲兩歲就開始了鋼琴的啟蒙教育,然而關于鋼琴的演奏學習的不斷深入研究也越來越多,對鋼琴學習的要求日漸增加,關于鋼琴演奏學習的相關研究也越來越多。尤其是針對鋼琴演奏的技巧、方法、感情表達等以及怎樣以情帶聲,以聲求美的更高境界。在日常的教學中如何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這些因素,在結合國內外一些高水平的研究理論中,總結了下面幾條建議和經驗與大家分享。
首先要深入到作品當中,把自己想象成里面的主人公,設身處地的感受一把先賢賦予作品的初衷,遇到音樂不要著急的就去演奏,而是要首先從作品的背景著手,了解和分析作品形成的歷史原因、它是在什么樣的時代背景下被創造出來,當然這離不開對于作曲家的了解,包括他的生平主要事跡、出身、成長環境以及生活閱歷等,只有深入到曲作家們的靈魂深處,才能體會他當時的心情。比如,中國鋼琴曲《百鳥朝鳳》是我國著名作曲家、鋼琴家王建中先生于1973年根據河南地區嗩吶曲改編而成的,形象的描繪了一片鶯歌燕舞、生機勃勃、活靈活現的大自然景象,表達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百鳥朝鳳》的旋律婉轉動人,曲調明亮寬廣,運用鋼琴的顫音、依音、跳音以及琶音等再現了大深林里群鳥爭鳴、生機盎然的歡快場景,展現了一副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景畫。我們在學習時,要抓住曲子的時代背景、和各地區都有的民族風格,才能更好的展現作品,更好的表現曲作家要表達的初衷。另外對于我們應該經常培養自己的感性思維和藝術修養,如多看一些相關的書籍文獻、還有專業性的演出、多聽音樂培養樂感、以及上網查看相關的視頻文件等,只有在演奏的時候將生活里的真是感受和音樂方面的素養相結合,才能演繹出更加動人的音樂,才能做到聲情并茂。
用心去控制音樂而不是專注于手指。鋼琴演奏的成功與否直接原因是手指,而根本原因在于是否用心的去演奏,去感受作品。當然了手指也是很重要的,畢竟鋼琴最后還是靠手指來完成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力度、靈敏度、節奏、速度和各種觸鍵方式及控制能力等方面演奏作品。
1.力度的對比。比如同一個音上如何表現出強強、強弱弱、強弱、次強弱等力度變化,除了身體和手指的控制意外還需要通過按壓鍵盤深度來調節。比如標準音“A”一樣,我么可以把他分成五份,然后通過不同的力度來表現出五種音色,極大的豐富了鋼琴的音色。還有一個練習就是一般音節的練習,音節練習強調漸強漸弱,通過前后不同的對比來表現音樂的魅力,給人以流水般的溫柔。上下頓挫的層次感讓聲音更加流暢。
2.音色的對比。談到音色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聲音,他是辨別我們和別人最直接的方法,然而鋼琴也是一樣,音色跟我們彈鋼琴時的觸鍵方式有很大關系,主要分垂直觸鍵和水平觸鍵兩種。垂直觸鍵方法,要求我們手指有力,關節彎曲堅挺,從第三個發力,掌心放松就好像手里握著東西一樣,然后將發力點和發聲點結合,最終得到聲音明亮、高亢、激揚具有穿透力。在以歌唱材料為中心的旋律中,我們通常會使用平行演奏方法,這樣出來的效果是溫柔的,舒緩的。甜美和連貫的的音樂是我們學習鋼琴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力求要在力度上針對每一個細小的問題加以修改,只有豐富多彩變化多端的音色,才能演奏出層次鮮明的具有結構的音樂。鋼琴作品的音樂風格,除了以上所講的力度和音色以外,還要運用好旋律、節奏、節拍、速度、踏板、和聲、調式、調性等音樂元素來實現最終打到一種完美的統一與和諧!
作為一名演奏者要經得起眾人的檢驗和批評,不斷提高自己抗擊打能力,加強鍛煉心理承受能力,通過長期的鋼琴學習,演出、考級、外出交流學習等鍛煉,很好的促進了學生自我的發展,積累了一定的舞臺經驗和實際運用的寶貴財富,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使得學生更加自信。經常我們會看到臺下彈得非常好的學生往往因為比賽而表現失誤,這里面除了技術方面以外更重要的是學生見識比較少,心里素質較差,影響了舞臺上的正常發揮,最終導致失敗。因此加強學生心里素質的教育成為了一種莫名的必須。作為老師我們應該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創造機會多上臺演奏。比如,我們要注意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定期進行專業匯報演出、以及實踐周班級匯報表演、參加大獎大賽的比賽等活動。不斷豐富和提高學生的知識理論水平和時間能力,通過錄像的形式找到自己的不足以及內心與音樂情感的關系等。同時,對坐的姿勢、身體各部位的動作及其配合、踏板的動作及其實際效果,仔細地進行總結。大家都明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話真的是這樣的,歌不過百不上臺,只有把作品練到一種倒背如流的地步,我們的演奏才更有信心,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以至于假如出現一些特殊情況我們也能巧妙的應對,緩解了由于錯誤帶來的緊張和慌亂,不至于潰不成軍一敗涂地。另外我們要針對演出的場地進行適應這就是所謂的走臺與彩排,提前適應一下場地,如追光會不會影響演奏,現場會不會有吸音啊等還要提前去跟鋼琴做交流,鋼琴在不同的情況下發出的音色會不一樣。適應和熟悉一下鋼琴是很有必要的,感受一下觸鍵的深淺、力度的大小、琴鍵的靈敏度等,做到心中有數,也可大大緩解心理壓力。好多演奏家在上臺時不著急去翻閱樂譜,而是先上臺坐穩后,深深地呼吸幾口氣,把緊張的情緒穩一穩,內心暗示自己是最棒的,我只負責把作品的感情充分表達不在乎別人的看法。這叫氣沉丹田,心無旁騖做一件事,排除緊張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在乎多少人看你演奏,而是把自己投入到作品里仿佛自己就是那個年代的作者,盡可能的放松。鋼琴演奏藝術強調要鋼琴“以情帶聲”“以聲傳音”進行了具體的分析與比較,對于怎樣實現聲情并茂的演奏以及如何才能更好的演奏都做了詳細的論述。通過以上的分析,來幫助演奏者如何在自己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水平,并更好地領悟作品本身的感受,以及二度創作的重要意義,促進演奏者能夠更全面得去學習和了解掌握作品的內容,更加準確的生動的表達作品,這也是對日后學習鋼琴的一個很好的啟示,從而提高演奏者的審美水平和審美情趣,豐富作品本身的意義,真正讓鋼琴演奏藝術大眾化、不斷激勵一批批的鋼琴愛好者深入到骨髓里去挖掘音樂的本質和魅力,讓以情帶聲的原則成為鋼琴演奏藝術的一個行為規范,只有這樣鋼琴的藝術生命才能更加絢麗多彩,更加豐富多樣,代代相傳。才能真正領略到音樂美的意味深長。給觀眾帶去形式多樣,內容更豐富、感情更加飽滿的聽覺盛宴!
[1]張百末.淺述鋼琴演奏中的情感表達[J].當代音樂,2015,(23):86-87.
[2]付佳.鋼琴演奏歌唱性效果的獲得[J].當代音樂,2016,(11):51-52.
[3]崔洪源.鋼琴演奏中的音色審美——藝術百家,2011(3)
[4]韓瑩江.論鋼琴演奏中的聲音藝術[J],2007(4)
[5]葉明予.以情帶聲,以聲抒情——鋼琴教學中的感悟[J].現代教育,2012(20).
[6]劉巧萍.情感的聲音,如歌的旋律——論鋼琴演奏的藝術表現[J].2004.12.
[7]袁珂.論鋼琴藝術的審美情感表達——時代文學,2009年下半年.
劉菁菁(1983- ),女,黑龍江省大慶市,大慶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碩士研究生,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