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 婷 (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610101)
關于器樂教師教學品質的把控
葛 婷 (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610101)
器樂教學是音樂教育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器樂教學具有它的特殊性,不同于其他教學體系,器樂教學最重要的環節就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本文將從器樂教師的品行修養,器樂課堂教學方法以及如何訓練學生獲得演奏的高成功率,以此探討器樂教學品質把控。
器樂教學;教師教學;品質把控;演奏
俗話說:“臺下三分鐘臺上十年功”,器樂教學同理,課上45分鐘,課后十年功,甚至更長。每位從事器樂教學的教師都希望能夠教出優秀的學生,在器樂教學中,沒有捷徑,只有通過學習、積累、實踐、再積累,再實踐,循環往復以至不窮,同時,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隨時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教學效果調整教學,使整個器樂教學形成良性循環。
為什么要講器樂教師的品行修養?因為,教師的品行修養不僅標志著一個國家文明的程度,更是器樂教學品質的保證。我國隨著城市化進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帶來一系列負面的社會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人性變質導致品行的缺失,教師隊伍也難于幸免。當我們回憶祖先留下來的寶貴教育思想是否能夠獲得啟示,以此要求自己。
1.“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隨著1999年6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后“教育產業化”開始在高等學校全面推行,市場化下的高等教育,使師生之間關系變成了利益最大化的商業行為,導致古代文明所遵循的“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師生情感被摧毀。特別在藝術教育中,師生之間利益鏈的問題更加突出,這本身對器樂教師的品行修養就是極大的考驗,同時,現代高校的評教體系更進一步將師生關系尖銳化,學生給教師的教學評分,學校以此作為對教師教學的評判,導致了一部分年輕老師不敢嚴格要求學生,甚至放任學生逃課,遲到,考試漏題,胡亂閱卷,這種評教體系勢必弱化教師的榜樣性,助長學生的不正之風,值得深思!
而器樂教學作為一種實踐性的教學,一對一的的授課方式給予了老師和學生更多近距離溝通、交流的機會,使學生更容易在專業上崇拜老師,在人品上信服老師,這是器樂教學的獨特之處。這種崇拜感和信服感,更容易使之產生“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情結。因此,作為器樂教師,更應該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提升自己的談吐氣質,成為學生的終極榜樣。
2.“無為自化,身教為范”
為什么要講老子的“無為”?在傳統文化背景下,大家總是把老子的“無為”作為治政策略去研究,而老子作為最早提出“師資”一詞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不僅是出于對自然、社會最深刻的思索,更是對“為師之人”思想境界、品行修養的最高要求,老子的“無為自化”詮釋出師生平等、相互學習的教學理念。
作為器樂教師,我們應該用老子的“無為自化”來要求自己,對待學生不要有私心,關愛善待所有學生,無私教學,不炫耀,不居功自傲,更不能弄虛作假,歪門邪道,永遠記住,“身正為師,德高為范”。
當然,教師的“無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身教為范,甘為人梯,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直至解決問題。而器樂教師的“無為”,更要避免自己處于絕對權威地位,切記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是為了有一天能夠放手,因此,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使學生成為樂器的主人,而不是被樂器奴役的奴隸。器樂教師的“無為”也許會成就更多的天才演奏家。
3.“學無止境,海納百川”
每一位器樂教師都應該明白“教師”這兩個字意味著什么?陶行知說過“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培養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作為教師不要輕易言師,因為,學無止境,所以,育人先育己,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善于從智者和學生身上學習,不斷充實學識,豐富內涵,提升教學能力。
(1)器樂教師更應該充分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切記不能固步自封,拒絕新生事物。我們會發現我國早期的傳統器樂演奏分門別派,這種做法在當今時代已經被摒棄,因為,門派的界限會限制學生接受新事物,進而影響創新性發展。
(2)器樂教師應該有海納百川的肚量,小肚雞腸的器樂教師教不好學生,肚量小使人總看重表面得失,總抱怨不公,這樣的老師在藝術教育的道路上難成大器,更難培養出德行技藝出眾的學生。
器樂教學要做到人盡其才,更要對得起在你門下學習的每一位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就算是不好教的學生,也要善于挖掘學生的潛能。“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以此共勉。
為什么要“練琴”?練琴是學琴最重要的環節,也是對學生生理、心理和情感能力持續不斷的挑戰和調整,練琴是初學者和成熟演奏家每天必須面對的過程。如何高效的練琴是保證器樂教學品質的基礎。我們指導學生通過以下的訓練可以提升練琴的效率。
1.視奏訓練
視奏能力的培養“用則進,不用則退。” 視奏能力強的同學,學習進度快,學習作品多,練琴的質量有保證,這是良性循環;視奏能力弱的同學,學習進度慢,學習作品少,練琴的質量差,這是惡性循環。提升視奏能力的方法:
(1)首先,將作品瀏覽一篇,然后,快速唱譜,接著,數清節奏;如果碰到錯音不要責怪,看看自己手型、嘴型或者氣息有沒有問題,有時候并非視奏的方法不好。調整心態,允許在視奏中出現些錯誤,但要保持節奏的統一和作品的完整;
(2)視奏能力應該逐步加大,首先注意譜號、調號、拍號、音高、時值、指法,然后是表情記號、力度記號,最后是速度要求,一步步提升,當視奏達到較高水平的時候,要強調一次性成功。
2.新作品的輔導、學習與復習
(1)新作品的輔導要遵循,抓住重點難點,適當示范的原則,對典型的樂句和節奏進行準確示范。
(2)新作品的學習,當學生拿到新作品的時候,應該分為三步學習練習:
初步學習,首先,確定作品的調性,看清拍號,確定節奏,準確唱譜,分析作品結構,練習時,注意演奏的嘴型或者手型。
分段細練,放慢速度分段細練,不要在意表情記號,最重要是保證音的準確,節拍節奏的準確,切記不要從頭到尾反復練習,要抓住難點重點,以及容易出錯的部分,反復練習。
完整精練,當解決演奏中的一系列問題之后,才能夠進入完整精練,一氣呵成。
(3)作品的復習的方法和步驟
首先,糾錯,放慢速度,逐個改正,根據錯誤選擇性分段練習;其次,放慢速度,完成分段合成,保證作品的完整性,同時,給自己充分思考空間把控演奏,出錯往往是因為你的動作快于腦子,因此,應該讓腦子在前,手口在后;有點瑕疵不要停,允許小錯誤,強調一次成功率; 最后,要注意作品的音樂性,看清表情記號,關注音色變化,注意音樂走向,以及速度的把控。
練琴作為一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戒驕戒躁,心平氣和的解決每一首作品的技術和藝術問題。
舞臺演奏是器樂學習的終極目標,舞臺演奏也是考查學生平時學琴、練琴的重要手段,在聽眾面前,要求的是一次成功,每個演奏者都希望能夠在短暫的時間里將作品完美再現。舞臺演奏對每一位演奏者來說就是藝術生命力的展現,如何訓練學生獲得舞臺演奏的成功,值得我們共同探討。
1.唱譜的重要性
我們在聽音樂會的時候,會發現有很多大師級演奏家嘴都會不斷的動,他們在干嘛?唱譜。為什么連大師都要唱譜?因為,在演奏的過程中,唱譜能夠幫助演奏家手與口的協調性,從而提升大腦協調度,歌唱的氣息和演奏的氣息相通,能夠有效的幫助演奏家感受音樂的流動性,把握作品的情緒,一氣呵成完成作品。
對于學習階段的同學來說,唱譜能夠提高音準和節奏的準確性;快速學習作品;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培養良好的樂感;加快背譜的速度;提升作品的完整性;有助于多聲部意識的培養,更容易集中思想進入到音樂的空間;
對于管樂的演奏者來說,唱譜仿佛是不可能做到的,其實不然,管樂演奏者要做到內心有音樂在流動,這也是唱的一種方式。所以,唱譜受用于所有器樂演奏者。
唱譜需要耐心,器樂教師在啟蒙階段就應該要求學生唱譜,養成良好的唱譜習慣,能夠提升初學者的學習效率。
2.記憶力的挑戰
憑記憶進行音樂表演是一種絕技,背譜是從歐洲浪漫時期興起的,為什么?當時的音樂家認為,演奏者的音樂記憶如果不足以支撐一場音樂會,說明你的功力不夠。
什么是音樂記憶?在記憶的過程中,不僅要記清每個音,也要記清楚演奏的所有要求,包括表情記號,音樂的起伏,段落結構和內在感情,尤其是轉調的關鍵音,只有找到關鍵音,后面一大段的記憶都才不會出錯。但是,人腦的記憶有時候是不可靠的,有很多技藝超群的演奏家在演奏過程中都出現過記憶流失的情況,因此,我們會擔心無論多么認真的準備都不能保證正式演奏的時候,不出現記憶短路。如何讓演奏記憶更牢固?
分段擊破,接龍并線:這種記憶方式的優勢在于能夠減輕學生背譜的壓力,但是,演奏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如何將這些分段記憶的部分連接起來?可以采用接龍并線的方式,先背第一段,再背第二段,然后把一、二段拼起來,再背第三段,再把一、二、三段拼起來演奏,以此內推。切記千萬不要從頭背到尾。
大家記住,一首作品對內心的影響越大,我們對它的記憶將會越深刻,因此,更應該用心靈感悟音樂,使音樂銘刻于心。
3.演奏心理調試
正式演奏強調一次性成功,因此,調節演奏心理機制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要有目的對學生進行演奏心理的訓練,培養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質,降低出錯率,以保障演奏的完整性。訓練方法如下:
(1)預設正式的演奏氛圍,將自己放置在正式演出的環境里,讓自己感受正式演奏的氛圍;在沒有思想準備的情況下,要求學生完整演奏看能否成功;把學生放在陌生的環境,演奏給陌生人聽,降低學生在陌生環境,面對陌生的人演奏時的焦慮不安。
(2)指導學生調整呼吸,控制呼吸能迅速調整心理壓力,有效的降低心律,穩定情緒,緩解緊張狀態,同時,要保證心里先有旋律和節奏才開始演奏。
(3)張弛有度,不能過分緊張,但也不能完全放松,在演奏中,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有助于興奮感的保持,興奮感有助于更精彩的完成作品。
(4)連續正確地演奏。思想集中排除一切雜念干擾,如果腦子空白,就算演奏無誤也不行,必須訓練學生有意識的演奏,保持手,口,心的一致性。
大家記住,演奏的恐懼并不可怕,它反而是力量,當你對恐懼敞開心扉時,恐懼將轉化為無畏勇敢的動力,支撐你完成演奏。
“品質”即境界要求,有品質的教學意味著有境界的教學,其核心是追求平等精神,師與生平等對話,尊重基礎相互學習,把學生培養成自知、自覺、自悟之人。因此,在器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具有理論研究能力、技能實踐能力,同時,器樂教師的藝術審美觀應該遠遠高于學生,才能給予學生最正確的指導,保證教學的良性循環,創造有品質的教學環境,達到最高的教學境界。
[1]美.瑪德琳娜.布魯瑟爾著.《練琴的藝術》[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5.
[2曾訊.《談鋼琴演奏中良好心理的培養》[J].四川戲劇,2010.4.
[3]鄧元雙.《高校器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淺析》[J].戲劇之家,2016.03.
葛婷(1982.12- ),女,四川成都,漢族,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音樂教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器樂演奏、中外音樂文化,職稱:講師,工作單位: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