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波 國網新疆經研院
淺談電子商家的網絡刷單行為成因及治理
肖波 國網新疆經研院
隨著我國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網絡刷單現象也隨之興起,并且如今已經變得非常普遍,幾乎成為了電子商家的必備手段。電子商家的網絡刷單行為嚴重的影響了網絡交易秩序。因此,在文中主要就電子商家的網絡刷單行為成因進行分析,并就其治理方法進行探討。
網絡刷單 電子商務 網絡交易 治理
快遞派送人員經常發現,他們派送出的包裹,要么是空的,要么裝的是廢品。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原來空包裹是網絡刷單的結果。撩開虛假交易、網絡刷單的面紗,到底是什么原因產生的?網絡刷單行為是欺詐行為嗎?為何難于制止?進行管理的重點、難點又是什么?作為消費者如何選正確選購商品才會避免被刷單假象迷惑呢?
網絡刷單是一種網絡交易中的違法、違規現象。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多元的,但主要還是利益因素,除此之外,電商失信行為的成本過低,對刷單公司及其人員的懲處較輕也是其中的原因。但隨著國家對電子商務管理的不斷強化及細化,相信今后會不斷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管理措施。
再有就是由于消費者的從眾心理,過于相信網上的銷量評價、網上的銷售量數據,這種馬太效應的自然規律讓急于求成的商家冒險刷單;制造虛假銷售量,銷量是電商平臺里關鍵詞搜索排名提升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銷量高對排名靠前有一定幫助,排名靠前就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進店了解產品;電商平臺對刷單現象的查處能力有限和力度不足,專業的刷單組織現在完全能模擬真實的用戶購買流程,銷售平臺很難甄別是真實購買還是刷單,同時刷單從某種意義上提升了電商平臺的銷售額,平臺的個別管理者也可能因利益驅動對小規模的刷單行為視而不見。
網絡刷單行為是一種‘欺詐’行為。欺詐是指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或故意提供虛假情況而使相對人陷入認識上的錯誤并作出一定的行為。 電商雇傭網絡刷單商,實施虛假的交易行為,即刷單行為,因此電商和刷單者共同實施了‘欺詐’消費者的行為,是一種共同侵權行為。目前我國的《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都對刷單行為進行規范了調整。因為這種行為既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又侵犯了消費者實體性的財產權利,同時還對其他誠信經營不參與網絡刷單行為的商家構成了不正當競爭,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的秩序。
當然第三方交易平臺,也負有一定的法律義務,即第三方交易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平臺內交易規則、交易安全保障、消費者權益保護、不良信息處理等管理制度。各項管理制度應當在其網站顯示,并從技術上保證用戶能夠便利、完整地查詢、閱覽和保存,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和權益不受誤導。
除了前面提到的原因之外,網絡刷單屢禁不止,甚至形成了灰色產業鏈,這和處罰力度過小,違法成本太低,缺少法律法規支撐也有很大關系。同時因職業刷手都會參與其中,這就使得監管也比較復雜,應此應進一步加強法定行政機關監管;行業自律監管;以及全民(消費者、快遞員、同行業者)等監督三個方面的監管力度。
同時作為消費者要不貪心,不追求過于低廉的價格,畢竟企業有利潤才能給消費者提供長期優質的產和服務;要選具有企業性質的店鋪,售后服務更有保障;更要看重難造假的用戶的口碑,一定要仔細看評價,選擇評價數量多,帶圖評價多的產品,同時還要看看店鋪開了幾年,要選擇開店時間久的店鋪;還要看店鋪的產品、服務、物流的整體評分,選擇整體評分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店鋪;在做到貨比三家的前提下,再進行價格對比,這樣就容易選擇到貨真價實的產品。
電商市場蓬勃發展是時代所造是大勢所趨,但網絡電子化和虛擬性使得其信用基礎較為薄弱,違法成本低、打假成本高,監管手段缺乏,監管力度不足,導致‘刷單’成為普遍現象。這種通過虛假交易的手段來提高店鋪的銷量和好評度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對正當經營的賣家造成了很大沖擊,同時也影響到稅收的真實性、合法性,甚至影響電商的產業政策以及電商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因此,最終解決亟需通過不斷完善立法治理,打擊刷單行為,構建并完善信用評價體系,擴大信用評價的內容和范圍,這樣才能創造公平競爭、誠信經營的網絡交易秩序,進一步推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1]楊祺琦.論網絡刷單行為的法律性質[J].法制博覽,2017,(17):265.
[2]楊佳麗,杜凱彤. 網絡“刷單”現象的解決方案——如何對刷單進行法律規制[J].法制博覽,2016,(17):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