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敏霞
(江蘇省昆山市周市中學,江蘇 蘇州 215314)
對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分析
顧敏霞
(江蘇省昆山市周市中學,江蘇 蘇州 215314)
初中音樂教學不僅對學生音樂認知能力的培養產生影響,同時對于提高學生基礎審美能力也有著重要作用,所以為有效提高現階段初中音樂教學效果,選用適宜的教學方法來確保初中音樂教學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勢在必行。因此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來說一說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進行分析,和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培養的方法。
初中;音樂教學;學生
近年來,初中音樂教學方法與形式的增加,使其成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不僅為學生學習音樂知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對于培養學生基礎的審美能力,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初中音樂教學對于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這是目前我國初中階段知識教學體系中,尤為重要的教學項目之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音樂具有極大的興趣,才能從內心去聆聽、感受音樂,體會音樂所帶來的情感信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審美能力,豐富中學生的精神生活。
(一)精心設計教材內容
教師對教材的精心設計不容忽視。這不僅可有效的提升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同時可使學生切實的在音樂課堂中學習到有價值的音樂知識。因而在教材內容的設計方面,教師要首先了解學生的基本心理活動,根據學生對不同教材作做出的心理反應,來選擇、劃分教材的內容,其次教師要制定長期有效的音樂基礎知識教學規劃,使每一項教學內容均符合音樂教學的基本需要,以此達來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教師要充分的利用教材優勢,來創造有利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長期處于快樂的學習環境,從而讓學生在腦海中對音樂知識的學習留下良好的學習印象。
(二)教師豐富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豐富極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實際教學內容作為核心,不斷向其余種類的教學知識擴展,利用學生的獵奇心理,來獲知課堂以外的音樂文化知識。在獵奇心理的推動下,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愛好,選擇適宜的音樂學習形式。這便從不同的角度上,為學生音樂知識的學習指明了方向。我們的初中音樂教材中有古典音樂、現代音樂、流行音樂,有中國音樂、外國音樂,有歌劇、歌曲、樂曲、舞蹈、曲藝等等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在平常的音樂教授和欣賞過程中,通過視頻、文字資料拓展延伸一些知識內容,將會學生大大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并進一步去對自己感興趣的音樂形式進行學習探究。
創造情境的關鍵在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基本感受,使學生能夠通過創造意境來對音樂進行深入的了解與分析,以此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審美意識與能力便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設計情景,融入情景,寓情于景
設計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有兩種方法更適合初中音樂教學。一是通過語言描述,通過歌詞和老師的點撥,使學生在腦海中勾勒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并想象自己身臨其中,讓學生們去感受,喚醒學生們心中審美意識。例如歌曲《大海啊,故鄉》的教學。我會讓學生先朗讀歌詞,通過提問方式,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描繪歌曲所展現給我們的場景。同時用伴奏作背景渲染,調動學生情緒。讓學生感受到那份深情,感受到海外游子對祖國、家鄉、母親的眷戀之情。水到渠成,學生就會自然而然的運用圓潤、自然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達到了我的教學目的。二是借助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將情景通過動畫的方式演繹出來,可以給學生直觀的感受,將音樂所要表達的感情通過動畫更生動形象的展現,使學生們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放飛思緒,發揮想象的力量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通常思維較為活躍,同時擁有較強想象力,所以音樂知識的教學不應僅局限于內容方面,要讓學生主動的對音樂進行研究,通過創造唯美意境,來提高學生對音樂認識。
我國現有教學方法難以滿足現代化教學模式的基本要求。所以需在現階段的發展過程中,根據音樂教學的基本特點,對相關的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研究,并制定出具有教學特色的音樂教學方法,以此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學習興趣差及學習水平不達標的相關問題。
(一)調動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學生在文化課上的自主學習意識要比音樂課的自主學習意識強。在學生家長的心目中,藝術課是可學可不學的。所以要讓學生喜歡上音樂課不能僅僅是學首歌,聽首曲就要好,要讓他們真正參與,才能有更好的效果。所以我從樂器的教學入手。既能培養學生的樂器認識及使用水平,也能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演奏樂器的能力。由于條件所限,我們選擇讓學生學習巴烏。這既能節省資源,又能讓學生學習樂器。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對簡單的樂理進行識記、理解、掌握,又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表演欲。根據不同的教學課程與內容,教師要對所使用的樂器搭配做好調整,從而使樂器能夠在音樂教學中發揮出其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演奏的同時,利用現有的或自制的打擊樂器進行音樂渲染,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而教師在這過程中要不斷加強對教學環境的鋪墊,使音樂教學的感染力有所增加。受音樂文化的感染,學生必然會對音樂產生一定的學習依賴性,此時便能夠充分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其審美標準達到新的高度。
(二)給學生們表現的機會,增加其信心
在現有音樂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師講得過多而學生理解過少的問題,為避免該問題的發生,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增加學生的表現機會,使其能夠在課堂表演過程中有效地掌握音樂表演知識,以此促使自信心得到有效提升。此時學生便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得到教師的鼓勵,久而久之,學生不僅自信心能夠在此環境中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時心理承受能力也可得到有效的鍛煉,為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初中音樂教學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是推動初中階段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因而在未來的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思維與理解創造能力,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通過其深度分析音樂知識的含義,來提升學生自信心與審美意識,從而使學生審美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以此來完善初中音樂教學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1]郜筱曼.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提高中學生的審美能力[J].文教資料,2012(14).
G63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