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海南省文化藝術學校,海南 海口 571127)
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情感特色與傳播價值分析
李 芳
(海南省文化藝術學校,海南 海口 571127)
民族聲樂是我國長期發展的文化結晶,也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民族聲樂作品除了具有獨特的民族性外,它還是情感表達和個性展現的載體。因此,對于演唱者而言在演唱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將作品中的情感和個性更好地表現出來,這有助于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傳播發展。本文就對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情感特色及傳播價值進行了探討。
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情感特色;傳播價值
在中國音樂發展的歷程中,民族音樂可以說是最值得標榜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它以中華民族的歷史為生長土壤,是一種形式十分簡樸的藝術載體,當然它也是我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可以說是所有藝術形式中最能表達情感和激發情感的載體,它所包含的很多優勢是其他藝術形式無法媲美的。一首好的民族聲樂作品必須要做到聲情并茂和充滿革新,這樣才可以引起人們的共鳴,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對作品進行詳細分析
想要了解作品中的情感表達,必須要對這部作品有足夠的了解,如果表演者不理解作品中潛藏的情感,那么所演唱出的作品必然也是平淡無味的。所以對于演唱者而言,在拿到一部聲樂作品之后一定要先認真揣摩創作者的用意,不可以忽視任何小細節。盡管在作品中有一些因素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不少詞曲作者正是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這些小細節上,所以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入手,選擇多種方式,充分了解作品中想要傳遞的思想感情。
比如在歌劇《白毛女》中,其中有一個唱段為《北風吹》,這就涵蓋了不少真摯的感情,既表達了喜兒在除夕夜希望爹爹早點歸來的心情,也表達了喜兒對爹爹撫養自己長大的感激之情。因此演唱者在拿到這部作品時要明白其中所表達感情的復雜性,將作品中這種復雜的感情通過自己的演唱展現給聽眾,引起他們的共鳴。
(二)演唱者要多吸取相關的經驗
我國民族聲樂發展歷史悠久,相關的優秀人才也眾多,所以演唱者可以經常聽一些優秀的民族聲樂作品,并在聽過之后分析別人是怎樣表達情感的。或者可以找一些相關的演唱視頻,這其實才是一種最為直接和有效的學習方法。當自己聽完一部音樂作品時可以及時將自己的心得體會記下來,長此以往,就會積攢到不少的演唱經驗。當然這并不是要模仿別人,而是要借鑒別人的情感表達方式,給自己的演唱提供借鑒,結合自己的演唱特點,對演唱形式進行創新。
(三)對音色進行合理控制
不同的民族聲樂作品是需要不同音色來演唱的。另外在同一部音樂作品中也需要運用不同的音色來表達不同的情感。比如《祝酒歌》,這是著名的歌唱家郭頌所演唱的一部民族聲樂作品,這首作品的旋律比較輕快,通過祝酒表達一種美好的祝福,營造出一種和諧融洽的氛圍。因此演唱者在演唱這部作品時需要采用比較清脆的音色。但是在表演《山高歌更高》這部作品時需要有很強的隨意性,要做到軟起音,音色不可以太生硬。
(一)對新聞發布會的造勢功能加以利用,增強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影響力
新聞發布會是一個信息傳播樞紐,對新聞發布會這一信息載體加以利用,可促進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宣傳力度,提高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發展活力。比如,在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特征的展示方面,可借助具有濃厚特色和鮮明主題的新聞發布會,通過新聞發布會這一傳播樞紐真實地向大眾傳遞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創作特點、演唱技術與情感表達特征等基本情況,從而抓住老百姓的心,促進百姓對民族聲樂演唱藝術認的同感,進而提升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關注度。因此,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應加強對新聞發布機構的構建,通過新聞發布會的強烈效應,促進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影響力的增強。
(二)積極利用大眾傳媒的強大傳播功能,為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創造良好的傳播環境
在民族聲樂的演唱中,不僅僅要用聲音要感動觀眾,還要重視情緒的表演。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扎根于生活才能進行更好地創作,傳統演唱藝術就是集生活智慧于一身。在傳統的表演中,除去原生態歌舞表演的影響,戲曲的表演方式對民族聲樂的影響也很大,因此民族聲樂應該繼承傳統演唱藝術的舞臺表演的特點,不斷創新,實現自我發展。我國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應確定大眾傳媒的主要傳播渠道地位,通過大眾傳媒推動民族聲樂演唱藝術持續地進入大眾視野中。在傳播方式的選擇上,民族聲樂藝術應從自身特性出發,對不同的媒介進行選擇,增加利用被大眾認可的媒介形式,對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精髓進行全面地展示,增加廣大媒體興趣激發百姓的熱情。也可對多種媒體綜合利用,對覆蓋大眾的全方位民族聲樂藝術傳播網絡進行構筑,以促進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廣泛傳播,從而真正保護與發揚民族聲樂演唱藝術傳統。
民族聲樂顧名思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它是各個民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長期以來各民族勞動人民在生活和生產過程中留下來的寶貴財富。音樂本就是情感流露的載體,民族聲樂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對演唱者而言在民族聲樂演唱的過程中要格外注意情感的流露和個性的表達,促進民族聲樂演唱藝術的傳播。
[1]楊立軍.高校民族聲樂演唱方法的創新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5).
[2]賈姝君.民族聲樂作品的藝術處理(下)——非快速作品和作品中非快速段落的處理方法[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0(03).
[3]穆紅.如何塑造民族聲樂的共性美和個性美[J].人民音樂,2010(08).
[4]楊新平.對中國民族聲樂演唱風格的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0(13).
[5]李世綱.民族唱法中共鳴的運用[J].藝術研究,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