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娟
(呂梁學院汾陽師范分校,山西 呂梁 033000)
單簧管演奏的“音”與“色”探討
王娟娟
(呂梁學院汾陽師范分校,山西 呂梁 033000)
單簧管又稱為黑管或拉克管,在管弦樂隊中有著演說家之稱的全音區木質或塑料制的管弦樂器。文章通過對單簧管的演奏形式和“音”與“色”的表現形式以及演奏技巧進行分析,為更好地演繹樂曲提供相關理論依據。
單簧管;樂器演奏;演奏
作曲家莫扎克稱單簧管是世界上最為接近人聲的樂器并首次在交響樂的演奏中引用。單簧管在中國已經傳播了近一個世紀,帶給人們的音樂享受和情感表達也是純凈而優美的,它能很輕松的連續演奏出琶音和多個音階并且在性能和表現力上都十分精準和活躍。為了更好演奏出為聽眾所認同的表現手法和藝術形式,演奏者需要在熟練樂器技巧的同時掌握作曲家在樂譜中描繪的濃厚心情,并且從提高音樂表現力和創作背景中尋找應該演奏的曲式曲調和音樂情感。
對于音樂的演奏一定要對于樂器的音節和指鍵極其熟悉并且大量練習,單簧管的演奏也是如此,不僅僅要對樂曲認知還要在心中和行動上對樂器本身的特色和知識進行充分理解。
(一)發音技巧
樂器表演的優秀程度來自于演奏者對于發音技巧的掌握程度。單簧管在交響樂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高音區能夠表現出其明朗嘹亮的音色,中音區又可以在表情上進行豐富處理,低音區的發音豐滿而又渾厚,可謂是發音最為全面和廣泛的管弦樂器。演奏者需要對樂隊中不同的聲音有明確的辨識度和靈敏度,這對配合樂隊本身的演奏和創造出不同的音樂情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可以讓演奏者在樂曲風格偏轉的時候及時調整演奏模式,讓單簧管在正確發音技巧的演奏下創造相關的藝術情景。
(二)節奏掌握
在樂器的演奏中節奏的掌握也是演奏者天賦的具體體現和能力表達。樂章的基本構成就是音符和各種音樂指令以及相應的節拍和節奏,這些能讓樂曲更有韻律且感情基調得到升華。在交響樂的演奏中,一個節拍的增漏和節奏的打亂都會影響到整個樂隊的演奏程序和流暢程度,因此演奏者對于節奏技術的掌握程度往往是表演的靈魂。樂器的節奏感是可以通過日常練習培養出來的,多聽成熟的樂曲演奏和影音資料是提升節奏感的良好方式,同時亦可以采用多人合作練習的訓練模式,能夠雙向提升參與人員的音樂素養和節奏掌握技巧。
(三)吐音技術
單簧管的演奏過程是演奏者對簧片和吹口進行適當吐氣使管中空氣柱進行震動而形成的音色發聲形式,因此演奏者的吐氣技巧對于樂曲的成功演奏和情感表達十分重要。正確的吐氣練習方式是讓舌頭保持放松狀態,并持續對簧片進行準確點擊,同時保持腹部呼吸平穩和氣息持久,手指和舌頭同步協調進行,以便在吐氣時手指能跟得上樂曲的進展不至于漏掉任何一個音符。
單簧管中的“音”和“色”分別表示的是發音和音色質量,即音樂中最基本的組成元素但同時也是樂曲中最重要的表演環節。發音準確無誤和音色優美動聽是判斷一首曲子是否成功的必然因素,也是讓人們可以傾心聆聽的質量色彩。
影響發音和音色質量的原因有很多,情緒上的不安、思維上的流動都會給表演帶來很大的負面效應,因此掌握演奏技巧、把知識和情感融會貫通是將生活中的點滴都升華到藝術境界的重要能力掌控。當樂手看到一份樂譜時,首先要穩定心境、鉆研作者在創造樂曲時的同等心境,并在合適的音調下對曲式、節拍、速度等基本音樂成分進行合理化的處理和調整,任何一個元素的改變都可能為樂曲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變動和含義解釋。以莫扎特的協奏曲為例,莫扎特經常將歌唱的形式融入到旋律之中帶動其創作樂曲的風格和方向,運用多種樂器互相配合對音色、音量進行搭配和襯托的協奏演奏,樂曲中布滿了對于情感和演奏手法的標記符號,這是需要演奏者在對樂曲充分理解的情況下對音色演奏進行仔細的調節和控制,同時對手指的按壓技巧配合吐氣形成流暢的演奏效果和演奏力度。演奏的技巧是為樂曲的藝術表現提供合理服務的,多種多樣的演奏技巧和技術形式也使單簧管本身在交響樂隊中的適應性更加優秀,因此明確音樂的演奏技巧和音域質量是對于樂曲表現藝術和情感交流的必然條件和手段。從本質上是說,演奏可以說是對樂曲的二次加工創作,但還是需要演奏者對于樂器和作品有一定的把控能力,不能盲目的改編和創造,要對作品和觀眾負責。
綜上所述,單簧管在演奏時需要對樂器本身和樂曲情感進行準確掌握和參悟,從社會經驗上升到人生態度,把作曲家的意圖用音符組成的形式詮釋出來,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演奏技巧才,這才是是交響曲中完整的演奏形式。單簧管的演奏是音樂美學和藝術鑒賞價值的音樂魅力體現,而作為主體“音”和“色”的質量保障也是保留人們對于音樂享受體驗的情感升華,演奏技巧和演奏質量在音樂中缺一不可,都是為提升國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藝術活動理論依據。
[1]彭學禮.談單簧管演奏藝術[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2):219-220.
[2]岳琦.單簧管演奏藝術的技能要求和藝術表現探究[J].明日風尚,2016(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