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
(濱州學院藝術學院,山東 濱州 256600)
聲樂演唱個性化風格的形成研究
張 丹
(濱州學院藝術學院,山東 濱州 256600)
聲樂演唱是一門表演性藝術,而評判表演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志,就看是否展示出了個性化的藝術風格,繼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印象。鑒于此,本文從聲樂演唱個性化風格形成的必要性談起,就具體的途徑和措施進行了分析。
聲樂演唱;個性化風格;必要性;形成途徑
近年來,伴隨著聲樂事業的發展,特別是高校聲樂教學水平的提升,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演唱者。這些演唱者都掌握了科學的演唱方法,并有著較為豐富的舞臺實踐經歷,能夠從容地駕馭多種類型的歌曲。由此也產生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諸多演唱者在歌唱方法、技能方面已經沒有本質上的差距,水平都在伯仲之間;另一個則是因為這種水平上的相似性,所以在具體的演唱中出現了一種趨同化現象。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民族聲樂演唱出現的“千人一面”、“千人一聲”的“兩千現象”就是這種趨同化的具體表現,由此給觀眾帶來了嚴重的審美疲勞,一度成為了民族聲樂發展的嚴重阻礙。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演唱者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總結,努力形成與眾不同的個性化風格。從個人角度來看,個性化風格的形成可以幫助演唱者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為演唱者開辟出更為廣闊的藝術發展空間;從中國聲樂藝術事業發展角度來看,當眾多演唱者都形成了個性化演唱風格后,也就從根本上避免了同質化現象的出現,共同構筑了當代中國聲樂演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
(一)夯實演唱基本功
聲樂演唱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術,要想獲得情真意切的演唱效果,必須以扎實的演唱技術作為基礎。倘若在演唱技術方面有明顯的缺陷和不足,甚至連正常的演唱都難以保證,個性化風格的形成也就無從談起。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演唱者都是科班出身,經過了長期、系統的訓練,普遍掌握了較為科學的方法和技術,需要在此基礎上注重以下兩個方面。一個是繼續堅持日常訓練。聲樂技術的掌握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很多演唱者畢業后,出于種種原因放松了對基本功的練習,一味的“吃老本”,雖然在短時間內難以有所體現,但是如果長時期處于這種近乎荒廢的狀態,觀眾會明顯感覺到演唱質量的下降。所以基礎功的訓練是應該貫穿于聲樂藝術生涯始終的,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另一個是注重學習和借鑒。多數演唱者都以學習某一種唱法為主,如美聲、民族、通俗等,雖然每一種歌唱方法都有各自的特點和風格,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演唱者可以在自己掌握的方法中故步自封。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聲樂界就確立了土洋并存,融合發展的方針,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融合讓很多演唱者獲益匪淺,并以此為契機形成了個人演唱風格。充分證明了這種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要眼光外放,善于吸收一切優秀因素為我所用,善于求新求變,才能為個人風格的形成打好基礎。
(二)積極參加舞臺實踐
聲樂是一門表演藝術,在舞臺上當眾演唱是其基本的存在方式。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多數演唱者都在實踐經驗和能力上有所欠缺。在校求學期間,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難以參加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更多時候都是在琴房內練習,這對于個性化風格的形成來說顯然是極為不利的。所以還是要從實踐中不斷豐富和歷練自己。一方面,演唱者要對各種實踐活動有正確的認識,不能因為活動規模的大小、檔次的高低等區別對待,而是要以一個歌唱者基本的藝術素養和職業道德,認真投入到每一次實踐活動中。另一方面,還需要演唱者不斷進行反思和總結。一首歌曲演唱完畢后遠不是終點,要在重視演唱中有哪些成敗與得失,應該對整個演唱過程進行全面的“復盤”,包含服飾扮相、技術運用、觀眾互動等多個方面,以趨利避害和揚長避短,當整個演出都近乎完美時,個性化風格的形成也就近在咫尺。
(三)提升文化藝術修養
聲樂從來都不是一門孤立存在的藝術,而是和文學、歷史、哲學、民俗等多種文化有機融為一體的,這就對演唱者文化藝術修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演唱者的文化藝術修養越豐厚、越廣博,就可以從更加多元和宏觀的視角來審視作品,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個人演唱風格。這一點也是有著很多成功例證的。如著名鋼琴演奏家傅聰先生,其對肖邦作品的詮釋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而這種獨特效果的來源,則是在父親傅雷先生的引導下,自幼研讀中國古典文化書籍所積淀而成的文化修養。這使他能夠將肖邦比作是南唐后主李煜,將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落寞,與肖邦長期流亡在外,不能歸國殺敵的無奈相融合,自然獲得了全新的演奏效果。雖然是鋼琴演奏,但是與聲樂演唱在本質上是相通的。與之相反的是,如果文化藝術修養有限,一些作品是很難駕馭和表現的,如中國古詩詞類藝術歌曲,如果沒有相應的文學功底,則難以明白原詩詞的表現內容,風格性的演唱也無從談起。所以演唱者應該認識到自身在文化修養方面的不足,通過自學等方式,全面豐富和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這對于個性化風格的形成和演唱者的個人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綜上所述,近年來,伴隨著聲樂藝術事業的蓬勃發展,觀眾的聲樂審美水平也隨之得到了提升。所以作為當代演唱者來說,要想給觀眾留下難忘的印象,繼而為觀眾所認可和喜歡,就必須努力形成個性化的演唱風格,方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本文也正是本著這一目的,對此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同時也需要認識到,個性化風格的形成絕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演唱者為之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方能在聲樂演唱中開辟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1]石婧.論聲樂演唱與情感的融入[J].當代音樂,2017(03).
[2]杜蕾.談聲樂演唱中的審美體驗與表現[J].音樂天地,2016(12).
[3]肖金勇.淺談聲樂演唱中情感的重要性與表達[J].大眾文藝,2016(21).
J6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