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菲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 徐州 221004)
聲樂活動中的“軟”系統方法論是指:通過對聲樂活動的整體概念(理論)、表演能力的提升、觀眾審美趣味的分析等,加強對聲樂活動的深刻認識,從而強化聲樂藝術的駕馭能力,獲取最大化的聲樂活動效益。在整個聲樂活動中,“軟”系統方法論貫穿聲樂教學、聲樂學習以及聲樂表演,本文立足于這三點,對“軟”系統方法論在聲樂活動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簡單的分析闡述,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我國的聲樂事業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與指導。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融入“軟”系統方法論,即,在教學之前,先明確的設立教學目標:培育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聲樂表演藝術人才;在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引下,與時俱進的改變教學理念,可以保留美聲唱法的優勢,但是也要積極的吸取現代演唱方式的有益部分,優勢互補,形成符合現代社會發展、滿足學生內在需求的教學體系;摒棄“一對一”的教學方式,可以安排多個類型的聲樂教師進行授課,豐富學生對聲樂知識、演唱技巧的理解、掌握面;教學融入情感,針對四年制本科民族聲樂表演專業的學生,到大學三四年級,主要負責學生的表演技巧與情感、風格的統一,形成學生獨具特色的個人表演風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實施請進來和走出去,即聘請民間聲樂人士任教與組織學生深入民間學習,更多的要走出去,在與真正的民間聲樂的碰撞下,全面的提升教學質量,具體做法可以為:每年的寒暑假,學校可以組織學上深入民間,進行文藝團體演出,尋找民族聲樂之源,并且以民眾的審美、評判來調整教學內容及方式,形成中國特色、又極具時代氣息的教學理念,更加真實、客觀、質樸的完善民族聲樂教學體系等等,這些改進的措施,都充分的體現了“軟”系統方法論在聲樂教學中應用的實質要求。除此之外,“軟”系統方法論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還體現在聲樂藝術的大眾審美及評價。聲樂表演藝術的審美、評級體系,不僅僅局限于專業人士的審美、評價,更加注重社會大眾的認可和接受,也就是充分的滿足社會大眾的審美、評價標準,聲樂藝術來源于民間,聲樂表演藝術是民間藝術形式的集大成者,而且與民間音樂互動,可以有效的幫助聲樂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的找出更加高效的教學方法及思路,還可以利用民間樂器,拓展學生知識的掌握面,可以豐富民族聲樂的表演形式,在全面的提升全民觀賞的同時,也提升整個聲樂教學質量,這樣,有利于民族聲樂教學模式的革新。基于此,我國的大多數聲樂表演課,均進行了審美和評級按標準重新編訂,由人民群眾作為審判官,積極的吸納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采取公正、公平、公開的方式,將最終確定的審美、評價標準作為聲樂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聲樂教學改革,有利于“軟”系統方法論的實踐操作。
對于聲樂藝術學習的學生來說,在熟練的掌握聲樂表演技巧的基礎上,如何形成獨具特色的個人演繹風格,是學習的重點。若學生采用“軟”系統方法論的學習方式,即:深刻的掌握表演知識、技能,自主拓寬認識面,在表演之前,要深刻的剖析情感,并揣摩創作的意境、意圖,與相關經驗者交流,與“軟”系統方法論相契合,充分的挖掘自身潛力,真實到位的演繹作品,并反思作品的演繹程度,及時的補充新血液,從而實現學習質量的提升。在“軟”系統方法論的應用上,我們需要細化分析。(1)專業知識的學習。聲樂表演藝術具有濃重的理論知識基礎,學生具備高能的文化儲存能力,因此,學生不僅掌握專業知識,還要不斷的汲取其他知識,如當地文化風俗、戲曲、演說等,擁有足夠的文化儲存,才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邊沿能力、欣賞能力、分析能力、反思能力、創新能力等。而且強硬的綜合能力能夠反哺于日常學習,形成良好的、有助于聲樂學習能力提升的循環體系,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2)表演技能的學習和掌握。現如今的聲樂表演藝術學生,不能一味的汲取同一個老師的學習經驗,應該看到不同風格、類型老師的優勢,集優點于一身,且使得各種優勢相得益彰,可以借鑒多家之長,學會融會貫通,學會自己領悟,遇到困惑的地方,可以請教專業人士,同時,要積極的鍛煉自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與其他同學積極交流學習經驗,總結歸納有效的學習方法,即與老師、同學的方法具有雷同之處,又突顯出自身特色,實現獨領風騷的學習價值。(3)綜合素質的提升。學習的一大目的在于全面的提升自身素質,在這方面,“軟”系統方法論的應用體現在:學生利用聲樂表演實踐課,與老師積極分享自身的體驗、感悟,并對自己做出一個較為可觀、公正的素質評價,教師根據學生聲樂表演的實際狀況,進行綜合的考評,學生耐心的傾聽教師的見解,對自身進行調整,在一次次的時間活動中,全面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總的來說,“軟”系統方法論在聲樂學習中的應用,旨在全面的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國家建設培育高素質的復合型、實用型人才。
“軟”系統方法論在聲樂表演中的應用,通俗的講,就是在聲樂表演中,融入具有現代氣息的表演理念、形式、情感等,形成與時俱進的表演體系。聲樂表演中,我們會常常看到許多出人不意的創新點,我們能夠從一個發音技巧,領略到表演技巧的精湛,一段融合西方文化的表演形體,便能夠有效的吸引受眾的眼球,甚至成為熱議的話題,因此,我們要充分的利用好這一點,在保留傳統的優美的表演形體的基礎上,積極借鑒外來表演形式,適應全球文化的融會貫通,提升聲樂表演藝術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地位。“軟”系統方法論在聲樂表演中的應用還體現在表演藝術的觀眾考核,聲樂表演作為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傳播群眾文化,弘揚民間優秀音樂的使命,因此,人民群眾是考核聲樂表演成敗的主力軍。在表演之間,要綜合考慮當地受眾的接受程度,融入當地的文化風俗等,也就是接地氣,才能延長聲樂表演的壽命,而且眾所周知的是,聲樂表演的根源在民間,所以只有回歸聲樂表演的根基,發展群眾路線,代表群眾的心聲,才能有效的帶動聲樂表演藝術的革新,推動我國整個聲樂健康、持續發展。“軟”系統方法論在聲樂表演中的應用在前文的講述中,也有諸多的涉獵,在這里不再一一的解說。
總之,聲樂活動中的“軟”系統方法論應用眾多,其應用價值在于:全面的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聲樂表演藝術人才,為我國的文化建設、文化傳播做出突出貢獻,帶動我國整個聲樂表演界的革新。
聲樂活動中的“軟”系統方法論應用研究,需要考慮諸多因素,但是大致的研究方向主要有:“軟”系統方法論在聲樂學習中的應用、“軟”系統方法論在聲樂學習中的應用以及“軟”系統方法論在聲樂表演中的應用。從本文的分析闡述中,我們可以看出:聲樂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等均有待進一步革新;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亟需提高;聲樂表演實踐有待進一步拓展并提升實踐質量;與群眾文化的融合度有待進一步加強等等,而且面臨新一輪的教育改革,培育高素質、高技能的復合型、實用型聲樂表演藝術人才,已經成為當下聲樂教育的主要任務,因此,本文的分析闡述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更加深刻的研究,期望本文能夠產生一定的積極效益。
[1]李小戈.“軟”系統方法論在聲樂活動中的應用初探[D].河南大學,2002,11(23):1052-1053.
[2]秦衛紅.聲樂文化視角下的“愛國歌曲大家唱”本質解析[J].人民音樂(評論版),2010,01:90-91.
[3]王澤榔,范冬萍.從硬系統方法論走向整體主義多元方法論[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