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彤 劉懿萱
(吉林省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陳歌辛與近代流行音樂
錢 彤 劉懿萱
(吉林省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宏觀中國近代,特別是20世紀上半葉,新音樂發展的主要歷程意義深遠,尤其體現在音樂思潮的作用中。在中國流行歌曲發展初期涌現了一批熱愛音樂的人士,他們用切身的感受與自身的學識相結合創作出時至今日仍具有重要意義的流行音樂作品。本文回顧了近代中國流行音樂思潮,論述了代表人物陳歌辛流行音樂作品創作理念及陳歌辛爵士樂作品的社會影響。
陳歌辛;流行音樂;爵士樂
觀中國音樂歷程,中國音樂的整體發展水平甚至自唐代起便開始停滯不前。直到五四時期,促使人們進一步學習西方音樂理念與西方技術的動力,來自于對于中國傳統音樂陳腐不變的不滿。蕭友梅先生提起這種落后幾乎是痛心疾首:說起我們中國的音樂,實在是足以令我們痛心的……世界上的人士,當說起音樂來的時候,全不把我們中國放在眼里[1]。中國音樂沒有得到像歐洲音樂一樣的多樣化發展而依然停滯不前,源于封建社會的統治沒有思潮的更迭變化從而無法推動音樂有更進一步的音域變化。然而,一場音樂革命思潮在20年代已悄然來臨。
蔡元培先生是中國美育教育的第一人,在他看來,中國樂理“轉涉膚淺,學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進步之遲,良有由也。”近代自革命開始之初,便略顯出來,救亡圖存、富國強兵,首要問題便是人才孔亟,對于新式學堂教育的施行也便開展起來,而創辦新式學校教育的學習對象是曾經使中國備嘗屈辱的鄰邦日本。日本的學校音樂教育,為提高日本國民的音樂素養乃至日本的近代化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感觸良多,我們不難在一些“東游”日記中可以明顯地看出:觀音樂教室……左右置大小兩琴,師弄大琴,學生皆依琴聲而歌。初唱《大炮歌》,次唱《德川公歌》、次唱《海之世界歌》……每一歌終,師復略略弄琴,作他歌之琴聲一句,學生皆舉手。……歌聲十分雄壯,十分齊一,其氣遠吞洲洋,令人生畏。余心大為感動,毛骨悚然,不料海外鼓鑄人才乃至若此[2]。日本的這種音樂課的授課形式以及課堂上所學唱的軍國民思想內容的歌曲對于中國人來說是無比震撼的,且對近代中國音樂教育發展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巨大精神財富和音樂上的進步。
音樂的形式與內容使得中國人對于新事物的接受力倍增,這也是流行音樂在近代發展迅猛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時代思潮一次又一次洶涌之下,來自中國社會那有力的吶喊聲終于爆發了,那是來自肺腑的救亡與自強,濃厚的民族情感和正義的需求因素成為了音樂興盛起來的一個必要因素。音樂啟民思潮從學堂樂歌走出來,學習西方音樂的思潮就此迅速的蔓延。西方音樂不僅引起了中國人的興趣,對中國傳統音樂的批判也日漸興起,甚至產生了“全盤西化”的觀念。然而這種全盤西化并非主張學習西樂思潮中的主要方面,即以西樂為主,改造中樂的要求是學習西樂思潮的主要觀點。自此,不僅無法深入學習西樂,更沒能正確認識中樂。與此同時,受當時影響的音樂美學思想也逐漸登上中國音樂歷史的舞臺。爵士樂的閃亮登場更是與這種思潮的引領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上海,是中國爵士樂的發源地,也是成就陳歌辛的福地。提及中國的爵士樂,最早的記錄是一支建立于1920年的爵士樂隊,是老上海梅百器管理的爵士樂隊。但由于年代久遠,未能找尋其具體的活動。而建造于1929年的和平飯店則有一支遠近聞名的爵士樂隊,以演奏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絕世名曲著稱,這支樂隊不僅多次應邀出訪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與地區,更是為美國前總統卡特、里根,法國總統若斯潘等國家領導人演奏。無獨有偶,1932年落成了百樂門舞廳,與江南小調相比,“洋味道”顯然濃了很多,陳歌辛的《玫瑰玫瑰我愛你》、《夜上海》等歌曲在上海流傳開來[3],這種傳唱極為廣泛的歌曲充滿了爵士風情,《玫瑰玫瑰我愛你》作為洋溢著上海“爵士”風情的代表作,遠渡重洋到了生出爵士樂的那片熱土,并登上了美國有名的排行榜,“玫瑰玫瑰最嬌美,玫瑰玫瑰最艷麗。春天開在枝頭上,玫瑰玫瑰我愛你……”奔放的旋律,明朗的節奏,不僅將爵士樂淋漓盡致的唱響于上海,更是響徹于西方。
這支《玫瑰玫瑰我愛你》足以說明了當時上海在音樂方面與世界的的“接軌”幾乎是同步的,在當時的老百樂門爵士樂與“正宗”的新奧爾良爵士幾乎是沒有什么區別的。其一是在樂隊的組建上都是由薩克斯、鋼琴、小號、長號等樂器構成“大樂隊”的演奏形式,爵士樂非常注重融合性,更是與海納百川的上海交錯呼應,正如上海話匯聚著江浙滬蘇幾地的語言一樣,爵士樂中也展現著黑人音樂與美國本土音樂混合的聲音,那些由粗嘎到圓滑、由窒悶到響亮、由刺耳到柔美、由野蠻到抒情的大幅度的變化是多么地富有特色而動人心魄。
在陳歌辛的所有創作中,《玫瑰玫瑰我愛你》無疑是其創作中最具有傳奇色彩的作品。這首歌在二戰結束后,由兩個美國人譯成英文,并且由美國最著名的爵士歌手弗蘭克·萊恩將它唱遍了20世紀的美國。不僅如此,這首作品更是在1951年登上了美國流行音樂排行榜第一名,與此同時,弗蘭克還出版了同名的唱片并風行全美。在上海“孤島”時期,他組織創辦了“實驗音樂社”,積極傳播蘇聯歌曲和抗日救亡歌曲。抗戰勝利后,滿懷勝利激情的陳歌辛創作了被譽為上海市歌的《恭喜恭喜》歌,這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卻又多少人誤會成了港臺的作品。在新中國成立以后,陳歌辛的作品失去了從前很多光澤。
陳歌辛的一生較為波折,但在他短暫的生命里卻創作了近200多首流行歌曲,其中大多數都廣為流傳,堪稱經典,影響直至今日。其作品中的爵士樂也為后來的中國爵士樂鋪墊了一個美好的時代序曲。
流行音樂能夠在上個世紀誕生并且有孕育了濃厚的藝術氣息應該歸功于陳歌辛的創作。其文學功底扎實,從詞曲當中可以見得他的創作特點,《永遠的微笑》、《初戀女》以及《忘憂草》等作品都反映出他的藝術修養。藝術是多元化的,不僅從詞曲當中可以看出,而且在曲調的表現上,在唱法的功力上都會有著一定的藝術要求,一方面要有表現力,一方面要有張力。而在陳歌辛的創作當中,這種藝術風格則是一種特色。例如作品《永遠的微笑》,帶有一定的藝術鮮明性,通過作品反映出人物內心細微的變化,這對演唱者的修養有著很高的要求。在演唱時,陳歌辛并沒有進行鋼琴伴奏,卻給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感覺。藝術風格的多樣表現,成為這首流行歌曲廣為傳唱的一個重要因素。
陳歌辛的創作視角是非常廣泛的,并不只局限于某個圈子,而與生活密切相關。反映上海生活的歌曲《上海的早晨》充分的體現出當時作曲家的生活狀態,旋律與題材的聯系彰顯了陳歌辛創作的廣泛性,以及對生活的獨特認識,也是一種創作藝術。在他進行創作時,所涉及的方面是非常廣泛的,所以給人們的感覺就是多元化,通過對情感的表達,對生活的認識,對社會的思考都有所感悟。因此,筆者歸納了一下,找出陳歌辛在創作歌曲時主要有幾個方面我們可以用來借鑒。(1)通過創作抒情歌曲進行表達。其中的作品有《可愛的早晨》、《玫瑰玫瑰我愛你》等。而創作的《玫瑰玫瑰我愛你》是為《天涯歌女》這部電影譜寫的插曲,也是當時在上海最受歡迎的一首歌,這首歌主要是應用了中國五聲調式的方法,再加上貫穿了具有西方特色的舞曲節奏,把這兩種旋律巧妙地結合為一體,使之更具有動感,旋律更為輕快,具有爵士樂的特色,至今依然很受喜愛。(2)對愛情歌曲的創作價值。陳歌辛所創作的愛情歌曲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初戀女》、《永遠的微笑》以及《花樣的年華》等。其中《永遠的微笑》是他為妻子而創作的,作詞作曲,優美的旋律,動人的歌詞,表達了陳歌辛的真情實感,愛的力量。在創作《初戀女》時主要是為了《初戀》這部電影而創作的,主題曲的旋律具有民族特色其中也加入了西洋的調式,優美綿長,譜寫出了那種對情人的懷念,對初戀的忘懷,讓人為之動容。(3)創作出舞曲化的音律。在上個世紀初的老上海,有一種稱呼叫做“十里洋場”。由于當時的上海是受到西方國家侵略最嚴重的一個城市,也是一個中租界,所以人們受到社會環境不同的影響都非常驚恐,通過麻醉和逃避這種環境所產生的情緒,人們就會經常出入舞廳,這也是上海當時的一個重要標志。陳歌辛也受到了這種環境的影響,創作出了具有鮮明特色風格的舞曲,比如說,《歌女之歌》、《初戀女》、《春天的降臨》等等,在當時的舞廳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其創作也是為了適應環境的需要。(4)一些其他歌曲的類型。在上述幾種類型以外陳歌辛也創作出其它的經典歌曲,流傳至今。比如說《恭喜恭喜》、《夜上海》等,這些都已經被人們深深的記住了。而電影《長相思》當中的插曲就是《夜上海》,由周璇主唱,不僅旋律輕快,也更加朗朗上口,一問世便得到了大家的喜愛。這首創作不僅是一個時代的標致,更是不朽的流行,是我國流行音樂的一個重要代表作。
調式在陳歌辛的歌曲創作當中是必不可少的,不僅有中國五聲調式,而且還有西洋大小調式,把這兩種調式相互結合,也就創作了混合調式,旋律優美,不同凡響。在歌曲《海燕》當中,我們就可以聽出,他是應用西洋大調式的花腔,再由女高音進行獨唱,充分的描述出海燕那種自由翱翔,不怕艱辛的態度,同時也表達出作者對生活的積極思想,對自由的渴望。另外,歌曲《蘇州河邊》的創作是通過應用了中國五聲調式當中的七宮調式,展現出在蘇州河邊的戀人當時那種愛戀的情景,形象生動化。
流行音樂作為一種大眾審美文化形態,爵士樂作為流行音樂里有些特殊的音樂風格,它的存在也有不容小覷的社會意義與美學價值,它所代表的大眾精神是具有歷經百年歷史滄桑變幻洗禮的,作為具有一定沖擊力的音樂流派,實現了中國傳統音樂向現代音樂形態的轉化,成為流行音樂里的一股清流,這種自我更新極具活力的張力,為流行音樂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質變。
回首往事,感謝陳歌辛,感謝他所創作的音樂為當時的社會所帶來的生機與朝氣,以及他的爵士樂作品對當今社會深遠的影響。然而,爵士樂并不僅僅是作曲家的音樂,更是屬于演奏家的音樂。作曲家靠頭腦構思音樂,而爵士音樂家靠現場的即興演奏和情緒推動新的樂思。[4]爵士樂是音樂發展史上經歷變革周期最短的音樂表現體裁,是一種里程碑式的音樂形式。正是由于它自身具有自由和向往自由的美好愿望的這種隨性的風格,使它成為了風靡世界的音樂。錢彤先生在其論文《20 世紀早期爵士樂在上海的興起與傳播》中所說:“對爵士樂的起源進行考證,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爵士樂發展軌跡,以及其深層次的文化脈絡,從史學的角度更好的論證爵士樂的精神內涵,為爵士樂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提供重要的幫助。”[5]如果說有哪一種音樂類型能夠專屬于那個年代的上海,那么答案無疑只有一個——爵士樂,而如果說有哪一位音樂家能夠專屬于那個年代的爵士樂,那么答案無疑只有一個——陳歌辛。
[1]戴鵬海,黃旭東.蕭友梅黃今吾的〈懷舊曲〉(1930)蕭友梅紀念文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3.
[2]錢彤.爵士樂中國本土化的歷程與反思[J].文藝爭鳴, 2014.
[3]錢彤.爵士樂中國本土化的歷程與反思[J].文藝爭鳴, 2014.
[4]錢彤.20世紀早期爵士樂在上海的興起與傳播[J].文藝爭鳴,2015.
J6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