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彬
(太原師范學院音樂系,山西 晉中 030619)
走出聲樂的誤區
王 彬
(太原師范學院音樂系,山西 晉中 030619)
聲樂是一門采用人的發聲器官為樂器,既簡單又復雜的藝術,人聲的魅力巨大,有非常好的旋律性。由于這個樂器結構的不穩定性,工作狀態抽象性,給人們帶來很多的主觀意識,很容易產生很多誤區,使得很多的人為歡喜為之苦惱。我們必須對聲樂歌唱這門藝術有個清晰的認識,走出聲樂的誤區,展現聲樂的魅力,達到身心健康。
聲樂;誤區;聲部;氣息
歌唱是人類本能的生理行為,抒發情緒,表達情感,聲樂是在此基礎上對這種本能的生理行為進行規范、約束、調教,從而使它更專業化、系統化、把人體變成一種樂器,按照聽者一定的要求來演奏,而且對演奏的水平還有不同程度的要求,這就給聲樂演唱的人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困惑,因為人的發聲器官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全靠聲樂人主觀意識的操作,這樣一來,在聲樂演唱過程中容易出現很多的誤區,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它,在學習、演唱過程中盡可能少走彎路。
現代我們知道,聲樂是指用人聲作為樂器來演奏作品的一種音樂形式,在特定的場所,是要有音樂伴奏的。唱歌是隨意的,無音樂伴奏,對場所沒有要求。有很多人一提到聲樂一詞,總會和意大利美聲唱法聯系起來。
事實上聲樂一詞并不是外來語,最早出現在我國秦漢以前,在《周禮·地官·鼓人》中提到:“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以節聲樂,以和軍旅,以正田役?!焙髞砦鲿x的潘岳《西征賦》:“隱王母之非命,縱聲樂以娛神?!碧瞥睦顝脱浴独m玄怪錄·麒麟客》:“歌鸞舞鳳及諸聲樂,皆所未聞?!鼻宕呤科妗鹅鑿奈餮踩珍洝た滴醵耆滤啡梢罚骸懊罴穗s樂,無不畢陳,云賀藥王生日。幙帟徧野,聲樂震天。”從這些文獻中可以看的出,在古代聲樂的含義不是歌唱,就是音聲,更是一種精神的藥劑,施配于軍民之間,作用于生產生活,人安民樂,富國強兵。
我們中國古代的語言文字包容智慧,內涵深廣。簡體字常常使我們對文字的理解產生誤區。東漢時期的偉大學者許慎,后人尊稱他為“字圣”,我們從他所著的《說文解字》中可以看出繁體字的奇妙之處。樂:繁體字是“樂”,有喜愛、高興的意思?!八帯钡姆斌w字是“藥”,說“藥”是治病草,從艸,樂音。是由“草”字和底下一個音樂的“樂”字組成。音樂的根本是和諧,和諧來源于五音的合和,就如同藥的搭配,藥的根本也是和諧,用藥的目的就是使人體和諧,和諧又是高興快樂的源泉,快樂可以驅散心中之郁悶,音樂是上品之藥,是最好的治病良方,而人聲是最具有旋律性、最能直接表達內心情感的樂器,音樂只有通過這樣的樂器才可以直接作用于靈魂。然而現在大多聲樂歌唱的人已經無視這一點了,在他們眼里,音樂或是一種消遣方式,或是一種獲取名利的手段,或是一種職業生存目的,沒有體悟到聲樂本身給人帶來的心靈上的愉悅,大大降低了聲樂這一良藥的功效。
對每一位聲樂歌唱的人來說,最大的困擾是聲樂發聲技術問題,它是在聲樂歌唱過程中必須掌握而又最難掌握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個環節出現的誤區較為嚴重,首先是氣息的問題。漢代的《樂府雜錄》中提到:“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氤氳自臍間出,至喉乃噫其詞,即分抗墜之音”。當今的每一位學習聲樂歌唱的人心中都會有這樣的格言:“氣息是聲樂歌唱的生命”,它應該是是每一位聲樂歌唱的人心中的樂訓,然而在聲樂發聲技術中,這個技術環節最難掌握,也正是這個環節的誤區最大。
1.很多人把呼吸的方式主觀的劃分了多種,用豐富的、華麗的言語把最簡單、最自然的呼吸變的復雜化,甚至強烈使用各種物質手段對呼吸系統和胸部肌肉進行非自然的練習,使學習者的思路混亂不清,歌唱中用高度的壓縮力來呼吸,會使得氣過大、過猛,導致發出的聲音蒼老、沙啞、黯淡無光,能使發聲器官有損壞的危險,嚴重的會使人頭暈眼花,把用氣變成了出氣,真正的“有氣無力”。
毫無疑問呼吸是發聲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人生理的自然功能,我們應該準確分辨呼吸的過度和呼吸分布技能之間的區別,確保呼吸器官的正?;顒印奈锢砺晫W的角度講,只有正常的呼吸,才能給予產生準確音高所需的準確頻率,才能有正常的音量、音色、音質,我們應該輕松的分布呼吸,正常的使用橫膈膜的力度,讓呼吸肌肉自然的成長逐步增強控制力。
2.我們常常聽“嗓子”一詞,有很多人教學生用“嗓子”歌唱,又有很多人教學生不能用“嗓音”歌唱,由這個模糊的名詞概念產生的誤區也一直困擾很多學習聲樂的人。追溯“嗓子”這個詞的源頭,《說文解字》提到它的詞根的意思是“發言’,拉丁文的意思是“講”,它是的比較復雜的現象,是由包括元音、輔音在內的語音和語聲,還有口腔、鼻腔、喉等器官的合作形成的。一味的強調學生用“嗓子”歌唱會使學生聲帶的閉合力度過大,舌根部、下頜部、喉部的肌肉過度酸困,不能松弛的演唱,導致各個部位肌肉用力不協調,從而使學生發出不悅耳的噪音。一味的強調學生不能用“嗓音”會使學生各個部位肌肉松垮無力,吐字含糊不清,音色無有光澤,給聽者老態龍鐘的感覺。
事實上,任何的歌唱方法都是基于音的,而不是嗓子,通常我們說的用“嗓子”歌唱,事實上是用聲帶,只有聲帶才能產生聲音,完美的歌必須依賴于悅耳的聲,應該把聲樂稱之為樂聲就容易被理解了。
3.共鳴是聲樂演唱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了,它像一個音箱一樣,能賦予聲樂演唱者音量、音質、聲音的光澤度、飽滿度。然而在這一誤區深深陷入難以自拔的更不計其數,有很多的是有較長歌齡的聲樂演唱者。很多人在教受聲樂時,喜歡對共鳴這個現象進行復雜的文學描述:像噴泉一樣……,頭頂像開花一樣……,余音繞梁……,空靈玄妙……,等等。這種主觀的、片面的照本宣科會使學習者誤入歧途,像走入一個沒有出口的迷宮。還有很多人在教受聲樂時,把共鳴人為的劃分了鼻腔共鳴、口腔共鳴、頭腔共鳴、胸腔共鳴甚至還有腹腔共鳴,這種畫蛇添足的分類只會使學習者誤鉆牛角。在自然界中,物體通過震動能產生的音,包括基音和泛音,在沒有空間或空間極為狹小時的震動所產生是基音,在有一定的空間并通過空氣的傳播所形成的聲波是泛音,好的音質只能通過正確的泛音才能使其產生,音量的大小是發音腔體空間容納空氣的量來決定的,悅耳的聲音取決于泛音產生,并不是取決于鼻腔共、口腔、頭腔、胸腔等這些部位,而且是必須在發音腔體松弛的狀態下才能獲得正確的泛音,得到所謂的共鳴。
聲樂演唱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書本上面的理論是他人的經驗,只能參考,所以技術的掌握只能依靠自身的反復的實踐,適合自己的技術才是最好的技術。
對有關聲部方面的錯誤認識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較多的出現在聲樂學習的早期階段。
按照個人喜好來決定聲部。有很多聲樂學習的人,對認識自己聲部認識不夠明確,主觀喜好什么聲部就唱什么聲部,違背聲音的自然法則,最終過早的走完自己的聲樂道路。還有很多聲樂學習的人,按照音高來決定聲部。在某一階段,由于發聲技巧掌握的不夠完善,而演唱不了較高的音,就認為自己不是高聲部的,中聲部再遇到困難就改低聲部,這是一種嚴重的錯誤認識和逃避的心態。
最早的聲部劃分是從歌劇開始的,歌劇的每首詠嘆調都是作曲家為劇中某個特定的人物而寫,而每個人物都屬于特定的聲部類型。人物聲音生理條件的不同構成了聲部類型的不同。不同類型的聲音條件,構成了不同類型的聲音聲部。作曲家在音樂創作過程中,充分地考慮到了角色的聲部特征,因此,每首詠嘆調的音樂都相當具有針對性。有些作曲家還專門為某些著名的歌唱家所寫的能體現他(她)本人聲音特點的作品。后來逐漸的出現了針對不同聲部的、獨立性很強的藝術歌曲。
有很多人教學過程中出現心態方面的誤區:以速成的心態對待成績。以逃避的心態對待失敗,速成急躁的心態是每一位學習聲樂演唱的人都有過的心態,特別是在初學階段。在多種媒體高度發達的信息化社會里,各式各樣的聲樂比賽、演唱選秀節目,電視對歌手炒作,琳瑯滿目,五彩繽紛,對學習聲樂演唱的人來說是個嚴重的干擾,使得他們忘記聲樂學習的客觀規律,不能安心對基本功學習,不知道勤學苦練,產生速成的心態,滋長他們追求名利的心,只知道貪戀鮮花掌聲,愛慕虛榮,最終接受的只有失敗。
“功到自然成”這句格言已經被很多學習聲樂演唱的人所淡忘了,能夠踏踏實實放下心來練習基本功的人越來越少了,很多人經不住外界浮躁社會的誘惑,追求名聞利養,生理和心理都得不到健康的發展,因此在面對挫折和失敗時,他們很容易心灰意冷,用消極逃避的態度來面對,從而放棄了自己的歌唱前途,留下終身遺憾。一個優秀的歌唱家演唱的狀態,一定生理和心理的是整體的協調,決不是只進行長時間的技術訓練,實際上聲樂的總體狀態就是一個整體的情緒調整,所有的方法背后都有一個情緒的對應。你找到情緒了就等于學會了方法。實際的訓練效果也是這樣,對于情緒,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穩定練習的,當你找到平衡情緒的方法時,演唱的方法就等于找到了,這樣就會慢慢成熟起來,做到勝不驕傲,敗不氣餒。
事實上,聲樂演唱是很簡單的一種行為,和人的其他日常工作、生活的行為特別是講話的行為是一樣的。我們每一位學習聲樂演唱的人要保持一個平常心,使身體放松才能有好的演唱狀態,走出演唱的誤區,使我們的聲音悅耳,音樂具有強烈感染力。
[1][美]約瑟夫.美化你的聲音.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7.
[2]彭莉佳.嗓音的科學訓練與保健.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1999,9.
[3]田玉斌.談美聲歌唱藝術.中國音樂家協會雜志出版社,1999,2.
[4]杰羅姆·漢涅斯.大歌唱家談精湛的演唱技巧.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1.
[5][意]馬臘費奧迪.卡魯索的發聲方法.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