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男
滕州市紀委,山東 滕州 277500
中國傳統習慣對刑法定罪量刑的影響
陳子男
滕州市紀委,山東 滕州 277500
在我國法律是不斷進步的,但是我國傳統習慣對法律的定罪量刑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我國擁有者五千年的歷史,因此我國的傳統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但是不可避免的就是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并不都是優秀的需要繼承的,其中還有不少陋習的存在,因此本文就將對中國傳統習慣對于刑法的定罪量刑的影響。
傳統習慣;刑法;定罪;量刑
刑法的制定主要是依靠現代的中國社會以及國外的相關法律進行的,但是我國的傳統習慣的存在會讓民眾形成一種固有的思維,這種思維一旦形成就會成為社會輿論影響到刑法的定罪量刑。本文就將著從中國傳統習慣入手,來研究傳統習慣對于刑法定罪量刑的影響。
中國的傳統習慣的存在與我國五千年的歷史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在中國的傳統習慣的存在是一個雙刃劍的形象,有時候能夠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但是有時候卻會成為人們規避法律的避難所。
(一)中國傳統習慣與刑法定罪的沖突
中國傳統習慣與刑法定罪的沖突首先體現的方面就是在婚姻中,在許多少數民族的風俗中有搶婚、早婚等現象的出現,這些都與刑法中的重婚罪、強奸罪形成了矛盾。其次就是在信仰方面,不少少數民族并不信服法律,出現問題就會迷信,依靠宗族的力量來解決問題,這樣就會讓這些風俗習慣觸犯到刑法的故意殺人罪、故意損壞財務罪等,除此之外有時候觸犯了少數民族習慣的人往往會受到懲罰,但是這些懲罰往往是宗族濫用私刑構成的。在中國的傳統習慣中有一些民族的習慣就是運用森林中的資源來維持自己的生活,但是這些往往會對我國的森林資源造成破壞還會觸犯刑法的放火罪、濫伐林木罪等。
(二)中國傳統習慣與刑法量刑的沖突
在我國有一部少數民族習慣法,這部法律對于我國的刑法有許多沖突的部分,這些沖突同樣適用于中國傳統文化與刑法量刑的沖突。在少數民族法院中大部分的案件都出現了量刑較少的情況,有時候甚至還能夠出現利用少數民族習慣法將有罪轉變為無罪。這是因為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審判的時候就會采用“變通司法”,根據當地民族的民族習慣對于一些行為減輕量刑,甚至不進行定罪,這樣中國傳統習慣與刑法量刑的矛盾就展現了出來。
(一)正面影響
1.保護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習慣屬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通過少數民族習慣法,保存了少數民族特有的習慣,也讓中國傳統文化得以保存。比如說有部分民族有早婚、搶婚的習慣,因此他們的一夫多妻制或者一妻多夫制都不應該受到重婚罪的制裁,這只是他們的一種文化傳統。為了這種文化傳統,不應該對他們進行定罪,這樣就能夠讓這種獨特的風俗習慣得以保存,不會因為法律的影響讓它們逐漸消失。
2.使法律多元化
中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是極大的,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就能夠產生對文化的不同理解,中國傳統習慣也同樣是這樣的。法律的存在就是為了控制整個社會的,因此這就導致了法律的多元化。少數民族地區的法律一般情況下是由國家法律以及少數民族習慣法這兩種法律構成的,但是兩者并不是處在一個和平共處的狀態之下的,兩部法律之間的狀態是博弈的,當價值觀與當地人的風俗習慣相接近的時候就運用國家法律來解決問題,當兩者產生差異的時候,往往就根據民族習慣法來進行事情對錯的判斷。這也就讓法律的多元化現象不可避免。
(二)反面影響
1.影響審判的獨立性
在司法的程序中,審判獨立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當陋習危害到其他人的人身安全的時候,卻不能夠保證受害人的利益,這樣就會讓整個社會受到影響,對于司法的公正性更會受到影響。這些陋習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危害都是非常大的,但是因為少數民族習慣法的存在就保證了這些陋習的繼續存在。在加上在這些地區的法官有可能是少數民族,法官對于這些陋習已經認為是習以為常的事情,就算在法律上是不允許的事情,也會因為先入為主的印象,來影響整個案件的審判,讓司法公正受到質疑。
2.影響法律的權威
當中國傳統的陋習已經深入人們的人心時,就會讓人們對于法律產生質疑的態度,這是因為法律與他們的想法是有著巨大差異的。這時候人們對于法律的質疑態度就會影響著法律的權威,法律站在了人民思維的對立面就會受這種思維的奴役,認為法律并不一定就能夠解決問題,從而嚴重的影響到了法律的權威性以及司法的公信力度。
3.侵犯受害人的權益
中國傳統的一些陋習是不人道的,但是這些陋習從不考慮當事人的感受。比如身受早婚迫害的未成年女性,她們本應該生活在父母的關愛之下,但是卻因為這些陋習而不能正常的生活學習,小小年紀就要體會到做母親的辛酸,而這一切的選擇從來沒有人問過她們的意見,只是單純的認為按照傳統的習慣就應該這樣做。除了早婚之外,還有觸犯禁忌的外來人,按照民族中的習慣,觸犯禁忌的人都應該受到嚴厲的懲罰,但是因為這是外來人,宗族的人們仍然堅實適用私行來對外來人進行懲罰,這樣罔顧法律的存在也同樣侵犯到了受害人的權益,因為受害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當地有什么禁忌的地方。
中國那些傳統的陋習與法律會有一些共存的時期,這些都滿足著不同人類的需求,因此將兩者進行融合是一個讓法律文化不斷努力的一個方向。想要實現兩者的融合,首先要做的就是讓這些具有中國傳統陋習的地區加快經濟發展的速度,只有保證了經濟能力,才會讓人們思考除了吃飽穿暖之外的思想層面的問題。只有經濟得到了改善,人們才會有精力去發展文化素養等思想層面的問題。其次就是對于我國的傳統習慣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保存優秀的習慣并用國家的法律來對其進行傳承,讓傳統習慣能夠與國家法律維持一定的抑制性,這樣就能夠讓傳統習慣與法律融合到一起。最后就是應該加強有陋習地區的法律建設,大力宣傳國家法的一些內容以及經典的案例,讓當地的居民能夠對法律進行了解,成為真正懂法的人們。
中國優秀的傳統習慣是必須傳承下去的,但是在實際的生活中保留下來的中國傳統習慣并不僅僅都是優秀的,對于那些與國家法產生矛盾的地方應該和平爭論,在既保存國家法律的情況下,繼續傳承優秀的傳統習慣。讓一些優秀的傳統習慣被融入到國家法中去,這樣就能夠在國家法以及中國傳統兩者之間得到一定的空間,這樣就能夠保證國家法的權威不受到侵害。
[1]寇英杰.我國量刑證據制度獨立性研究[D].天津商業大學,2013.
[2]呂麗.中國古代刑法特色研究[D].吉林大學,2012.
[3]李乾.貪污受賄犯罪定罪量刑標準的變遷與反思——以<刑法修正案(九)>的出臺為視角[J].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6,06:59-66.
[4]保羅H.羅賓遜,謝杰,祖瓊.民意與刑法:社會觀念在定罪量刑實踐中的合理定位[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7,01:63-79.
[5]本報駐莫斯科記者:朱冬傳.俄刑法定罪量刑趨向人性化[N].法制日報,2013-09-17.
[6]高歌.“親親相隱”制度在人格刑法中的活化[J].學理論,2014,23:100-101.
[7]趙能文.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的處罰標準宜統一[J].法學,2015,01:142-150.
[8]劉淵.從“大學生掏鳥案”看我國立法與司法的銜接[J].法制與社會,2016,28:73-74.
D
A
2095-4379-(2017)24-0205-02
陳子男(1987-),男,漢族,山東蘭陵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