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妍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論被害人民事權益保護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缺陷
曲 妍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是刑事訴訟法典中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為國家,集體和保護公民的財產不受侵犯、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簡化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訴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司法實踐中,由于缺乏立法,導致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再具體的法律實踐中存在例如被害人請求賠償范圍過窄、被害人訴訟模式選定限制、被害人賠償判決實現困難等諸多問題。而隨著現代司法理念的不斷發展,司法改革的不斷深化,從適當擴大賠償范圍、賦予被害人程序選擇權、建立被害人國家救濟制度等方面,設計出一套合理、完備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進而從法律和制度上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出于弱勢和不利地位的被害人進行全方位的保護,從而更好的維護司法公正制度。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權利保護
在司法實踐中,被告的犯罪行為違反了法律規定的社會關系,侵犯了他人權利,在承擔刑事刑罰責任的同時也需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是刑事訴訟附帶民事訴訟成立的基礎。被害人在申請提起刑事訴訟的同時也可以就其民事損害提起附帶民事訴訟,這種訴訟機制在提高司法效率的同時,使被害人的民事權利可以及時得到補償,有利于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但是在我國司法體制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對被害人權利保護上存在不足之處。全面正確地理解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合理協調沖突的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程序,進一步發展與完善我國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相關制度,對我國的司法實踐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和現實意義。
刑法學大師馮·李斯特曾指出,“刑法是犯罪人的憲章”。因此,涉及到刑事被害人損害賠償、福利、復蘇有兩種基本模式,一個是依賴于刑事訴訟,刑事訴訟法的基礎;第二,擬定專門法令,經由進程特別的進程?;疽罁I法律,如中國發行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犯罪受害者的憲章、治療受害者和目擊者的陳述、等等。當然,兩種模式之間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關系,在現實司法實踐當中一般是相輔相成的,在被害人遭受的通過刑事訴訟不能依法獲得賠償,救災,恢復時,經常求助于專業的法律。但在目前,由于我國缺乏刑事被害人救濟的專業法律,犯罪受害人的權利救濟,主要由刑事訴訟法規定相關問題。
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中明確規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權,包含著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人權的保障。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被害人是作為完全、完整的當事人為自己的訴求進行的訴訟活動。在刑事法律確認的刑事被害人的眾多訴訟權利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權利無疑對刑事被害人有著重要意義。
為了維護和保護人權的基本道德,作為現代社會法律保障人權、社會正義和司法公正,高效服務。隨著不斷發展國際人權理論,旨在保護利益都受到社會各界重視,特別是刑事訴訟被害人權益理論成為熱門話題。在對刑事被害人權利保護的研究中,我國學術界和司法部門仍處于初級階段,雖然對“刑事訴訟法”被害人權益的規定,但在我國現行的“國家公訴人”類型的二元結構中,被害人的訴訟地位并未得到充分的體現,而是將被害人的邊緣角色定位,利用刑事處罰權取代被害人的正當權益。如何把對被害人的權利保護,保障被害人的尊嚴當做完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重點內容,是擺在我們面前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法律規定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在司法實踐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使得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被害人的權利得不到很好的保護和救濟。在刑事訴訟法不斷加強對人權重視人權的今天,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強化對被害人的保護是符合被害人利益乃至社會利益的需要。在構建附帶民事訴訟中被害人權利保護機制時,應該完善刑事訴訟特別程序、補償類型設置旨在保護資產,合理運用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基礎上,建立國家補償制度等改革措施,以符合實際制度,可以實現對犯罪被害人權利充分實現的幫助,最終實現社會正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加強對被害人權利的特殊保障,并不意味著弱化刑事被被告人應當享有的權利。修訂后的《刑事訴訟法》確立的“刑事和解制度”雖然客觀上有利于被害人正當權益的實現,但因為適用范圍較狹窄等問題,不能適用重刑案件。而實踐中恰恰是這些案件中的被害人最需要救助。故而在缺乏被害人救助的相關法律規定的目前背景下,應加快完善目前已經逐漸形成的被害人救助制度,在將被害人的精神損害納入到賠償范圍的同時,突出體現人民法院在救助刑事被害人中的作用,實現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與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有效銜接。把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當成完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環節的有利補充。
D
A
2095-4379-(2017)24-0212-01
曲妍(1995-),女,漢族,遼寧大連人,沈陽師范大學,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