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 201306
論農村土地抵押貸款法律制度
王 娜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 201306
隨著農村的不斷發展,而農民又缺乏信貸物,農民貸款變得越來越難,許多農民用土地進行抵押,因此,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開始變成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深層次改革和金融深層次創新所面臨的一個新熱點。因此,研究農村土地經營權,農村土地抵押貸款,農村土地經營權制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農村土地經營權;農村土地抵押貸款;農村土地經營權制度
(一)農村金融發展滯后
為了更好地了解農民的動態,對500戶農民進行問卷調查,其結果表明,有60%的家庭缺乏急用資金,而這些缺乏資金的農戶當中有50%的農戶把借來的錢都用在農業擴大再生產上,雖然農民貸款意識增強,但是信貸需求程度較高,農民很難在銀行貸到款,由此可見當前農村金融其實很難滿足農戶的需求。
(二)抵押貸款途徑少
雖然目前提倡農民以其使用權做抵押,但是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不鼓勵農村土地抵押。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我國農村可以用于抵押貸款的土地物權范圍其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土地的使用權是不可用于抵押貸款的,農民若想要處分土地抵押物,其處分權將會受到很大限制。
(一)農地抵押貸款制度創新難
根據《擔保法》等相關法律的規定,國家不允許農民抵押他們的自留地、自留山、宅基地等土地使用權。但有些土地是允許抵押的,但也僅限于以下土地:(1)承包方承包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土地使用權;(2)在鄉村建造的企業房屋等建筑物的集體土地使用權,若鄉村企業集體的土地使用權是單獨的,法律是不允許抵押的。國家之所以嚴格限制用農地作為抵押,主要是擔心農民若因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就會被行使抵押權,農地的用途也很可能會發生改變,農民的生活就沒有了保障,農村的穩定也將會受到影響,農業生產發展自然會滯后。因此,需要對農地抵押貸款制度進行創新。
(二)農民權益保障難
我國目前還未建成一整套完整的農民社會保障體系,土地承包經營權需要維護農民的社會保障需求,農民失去土地,將會威脅到農民的權益。如果農民抵押他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債務人到期無力償還債務時,土地的抵押權就會實現,農民便會喪失土地,如果社會不能為農民提供社會保障,這將會使農民喪失基本的生活保障。
(一)開放農村土地抵押貸款
要想發展農業,資金是必不可少的,很多農民認為籌集資金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無疑制約著農村、農業和農民發展。農地的一個最大特點是不可融資性,這樣使得農村不可以將集體土地用來抵押貸款,而承包戶只有土地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所以承包戶不能將土地的所有權抵押,要促進土地承包經營權和金融貸款的良性流動,必須調整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相關政策,使農民手中的生產生活資料便于交易、流轉、抵押。另,農民的財產必須在相關機構取得登記,所以建議農民應當根據自己的財產收益權,建立適合農民的抵押登記管理辦法,對抵押的財產進行評估,登記,公告,這樣發放貸款才能更多的保證公平公正。
(二)完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
應盡量避免農村土地所有權對農地使用權的不當干涉,在不改變原用途的情況下,允許農地使用權自由轉讓、出租、出典和抵押,這樣才能充分保證使用權的權能。因此,建議土地的收益權能和用途權能仍歸農村集體土地使用,而其他權能可以由農地使用權行使,這是因為我國法律規定限制了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轉讓,集體土地所有權可以被國家征收,然后轉為國家資產,除了這一規定,它是不可以轉讓的,它有占有、使用、收益權能。
因為農村土地抵押貸款是解決農村地區資金需求不足的有效途徑,允許農民用他們的土地進行抵押向銀行貸款,從而保證農民有充足的資金進行農業生產活動。農村土地抵押貸款發展具有兩個特征:農村金融發展滯后,渠道不暢。但農村土地抵押貸款仍然面臨一些困難,其主要挑戰是表現為:農地抵押貸款制度創新難,農民權益保障難。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民可以以其土地進行抵押貸款,首先應當保障農民的土地權利,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向農民開放農村土地抵押貸款,提高農民的抵押貸款積極性,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1]王平.農村土地抵押貸款發展淺析[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社會科學版),2001(2):15-16.
[2]王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制度分析[J].中南大學金融學,2010(2):24-26.
[3]史衛民.農村抵押貸款模式的比較考察與我國的路徑選擇[J].現代經濟探討,2011(5):54-55.
[4]李廣東.農村土地抵押[J].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2010(2):28-29.
[5]鄒士鑫.對發展中國農村土地金融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0(6):32-35.
[6]郭曉明.中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需求,困境與發展態勢[J].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000(1):7-8.
D922.32;D
A
2095-4379-(2017)24-0217-01
王娜(1992-),女,漢族,江西人,上海海事大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國際法學(海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