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婷
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廣東 廣州 510320
民事訴訟事實真偽不明的防范與應對
周 婷
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廣東 廣州 510320
由于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證據意識薄弱、司法技術的探知制約以及法院司法的有限理性等原因,總會出現雙方當事人窮盡了一切證明手段,也不能提供壓倒對方的證據,使得法官經過庭審之后仍不能認定事實真相。那么在事實真偽不明情況下,法官應該遵循什么樣的裁判規則才能體現司法的可接受性呢?本文將試圖引導其走出事實真偽不明的司法困境。
真偽不明;證明責任;防范與應對;法官裁量
由于人類的認識本身具有局限性加之當事人的主客觀原因導致一些案件窮盡一切證明手段依舊無法查清事實,即真偽不明。這種情況下,一方面,事實不清,真偽不明不能成為法官拒絕裁判的理由。另一方面,法官又難以認清案件事實,以致于難以適用法律規范。這便會使得法官陷入一種必須作出裁判但又無法可依的困境。比如在彭某案中和莫某案中,可能或多或少存在裁判規則的隨意適用和證明責任的僵化適用,就會給法官裁判帶來困惑。
現代文明社會,人們訴訟意識不斷增強,逐漸懂得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益。但當事人的證據意識仍十分缺乏,這是一種未雨綢繆的觀念。人們在人際交往中比較重視關系和人情,缺乏收集和妥善保存證據的意識。而“打官司就是打證據”,一個訴訟要想贏得勝利,關鍵是在于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多少和其證明力大小。因此當事人應意識到自己才是提供證據責任的主體,而非法院,因此應該樹立積極舉證觀念,以防止真偽不明情況下自己承擔敗訴的風險。
事實真偽不明具有必然性,在此情況下,法官不得拒絕裁判、簡單的駁回起訴、不予受理或者推遲裁判,而應努力追尋接近事實真相的裁判方法以有效避免消極司法。同時,在適用證明責任時,要適當的對自由裁量權予以限制以預防和避免裁量的失范。
(一)調查取證權的積極行使:將紙上的法律運用到現實之中
某省高院的問卷調查顯示,50%以上的基層法院認為,審理傳統民事案件時,應當要求法官積極調查,查明案情。而很多法院即使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也怠于調查取證。裁判者不能僅僅消極被動地坐堂問案,而應在當事人確有理由無法調查取證的情況下依職權主動調查收集證據,以最大限度保證公平正義。現有機制無法期待法律能夠快速出臺,有效配套地保障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調查取證等更多權利,法官應發揮其應有權利,以便查清案件事實,這符合公平正義的目標要求。
(二)事實認定的適當改良:相對弱化一味追求客觀真實的目標
不少觀念人為事實就等于案件事實,以事實為依據就是要使判決建立在弄清案件事實真相的基礎上。這是一種司法理想,而理想和現實之間存在差距,各方訴訟主體自然希望能夠最大程度還原案件的真實性,但是在司法實踐中,若一味地積極追求“客觀真實”不但增添了法院工作負擔,延長訴訟周期,使得案件久拖不決,也未必能有效的避免冤假錯案。此外,因為當事人無法提供有力證據使案件達到“客觀真實”,大大影響了訴訟效率。
(三)證明責任的靈活適用:以證明手段的窮盡為前提
法官的理性具有有限性,法官不得在案件真偽不明時拒絕裁判,只能依照一種大眾所認同的規范來來進行心證。法官應不懈追尋接近案件事實的最優路徑,而非不當適用證明責任導致案件判決不公。
(四)自由心證的謹慎引入:以自由心證的公開為要求
傳統的證明責任標準將證明責任當作審判中的天平,法官受到證明標準的約束從而作出非黑即白的判決。按比例將自由心證謹慎的引入,允許法官在當事人舉證未達證明標準時進行自由裁量有其本身的合理性,可以稱為一種折衷的辦法。但是在司法實踐中,若要合理的使用心證,必須以“心證公開”為要求。如,過程公開,法官應將自己認定事實和推理的過程公開;理由公開,法官詳細說明裁判所適用的法律條文、經驗法則、邏輯法則,以保證當事人的程序權益;結果公開,以便聽取更多質疑和反駁的聲音,當事人認為法官心證不當時可以提出異議,以適用相關的程序得以獲得救濟。
(五)經驗法則的警惕對待:堅持“直接證明為主,推定為輔”的原則
民事訴訟中,法官實際上認定的事實并不一定是客觀事實,這就給案件事實真偽不明的情況下適用經驗法則進行推定留下了一定的空間。經驗法則作為一種特殊的裁判規則能夠有效的緩解法官裁判的困境,但作用于法官內心的經驗法則常常具有或然性和不穩定性,因此適用經驗法則要更加保持警惕性。法官適用經驗法則與其個人經驗和邏輯思維、綜合能力密切相關,因此應當有意識地尋求多種合理的裁判路徑來積累豐富的司法經驗,保證裁判在事實真偽不明的困境下盡可能與案件的事實保持一致,同時又能達到大眾的可接受性,保證公平正義的實現。
[1][德]羅森貝克.證明責任論[M].莊敬華譯.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2.
[2]李浩.事實真偽不明處置辦法之比較[J].法商研究,2005(3).
[3]牛瓊.論事實真偽不明與證明責任[J].法學研究,2016.8.
D
A
2095-4379-(2017)24-0260-01
周婷(1993-),女,漢族,寧夏中衛人,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法律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