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惜若
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簡析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的過程
王惜若
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整個體系的基礎部分,是一種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但這不是馬克思自己創造出來的,是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前人思想的批判,總結吸收以往哲學思想的正確觀點,再加上他們自己的實踐探索最終完成的。一般來說,德國古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其中黑格爾和費爾巴哈思想尤為重要,可以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是在對其批判的過程中,在借鑒兩者的合理內涵和基本內涵的基礎上而形成的。但任何思想的形成演變都有一個過程,在這里重點論述馬克思對黑格爾和費爾巴哈思想的批判和繼承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法;唯物主義
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形成,就要對馬克思當時所處的壞境有一個清楚地認識。19世紀的德國政治和哲學環境我們必須有一定了解,政治上宗教至上,當時的德國哲學是黑格爾及其追隨者的哲學,黑格爾可以說是當時西方哲學家中最難懂的哲學家,就像一個思想迷宮,許多人進去之后就一直走不出來。那時候的很多人都以“青年黑格爾信徒”著稱,馬克思也是眾多信徒中的一個,大家都從黑格爾思想中尋找靈感,追求更加激進的主題,在這一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意外”,出現于黑格爾相悖的思想,這是黑格爾沒有預測到的。這點在“國家觀”上尤為明顯,黑格爾認為國家決定市民社會,沒有國家就沒有市民社會,后者對前者是絕對服從與依存的關系,把市民社會對國家的現實關系變成了理念的關系。而馬克思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觀點,市民社會是一種現實的存在,正是市民社會構成了國家,市民社會是主體,沒有了市民社會也就沒有國家的存在。他批判黑格爾把“把家庭和市民社會對國家的現實關系變成了理念所具有的想象的內部活動。”①這是馬克思第一次對黑格爾思想的批判,最大的成果是得出與其相反的結論:市民社會決定國家。黑格爾是一個徹底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這是與馬克思哲學最根本的區別,也是黑格爾哲學思想弊端所在。但是黑格爾哲學能夠在當時德國哲學中占據主導位置,必然有其合理性。其思想中有關辯證法的內容,在黑格爾哲學思想體系中是第一次提出來,是其哲學思想中的精華所在,也是黑格爾最大的功績。關于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在這里主要提一下黑格爾對康德的批判,康德認為,心靈具有普遍的、無關歷史的特征。心靈的基本結構,在所有時代和所有地方,都是相同的。而黑格爾卻不認同,他認為,人類心靈會隨著時間變化而發展,而且,同時可以在不同的文化中存在,可能會達到不同的發展水平。更重要的是,心靈可以通過與世界的互動而得到發展。這其實是一個“辯證的”過程,隨著心靈去理解并努力感知這個世界,它發展出了更加豐富和更為精致的概念。當心靈產生了更高級的概念時,它就改變了自己本身。馬克思認為黑格爾的這種“辯證”思想在以前哲學家里是不曾有過的,這是難能可貴的,馬克思十分認同這種思想,并認為黑格爾已經接近了真相,心靈和世界確實是一起變化的。馬克思的思想是嚴謹的,在肯定這種“辯證”思想的同時也指明了其不合理的地方,黑格爾認為,伴隨著我們概念發展的歷史,任何事物都只是抽象地出現在思想層面上,這是馬克思不贊同的,黑格爾與康德一樣,把真實情況弄得神秘化了。
1844年,馬克思恩格斯共同創作了《神圣家族》,對青年黑格爾派的唯心史觀進行了清算。明確了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批判了歷史領域的唯心主義,指明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黑格爾思想進行批判,借鑒吸收其合理成分拋棄其錯誤思想,逐漸形成了屬于自己的一套思想理論,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直接理論來源。
之后,馬克思寫了《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恩格斯認為這是包含著新的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在這里提到另一個哲學家那就是費爾巴哈,與黑格爾唯心思想不同,黑格爾把基督教當成絕對真理,黑格爾哲學似乎是一種堅定地宗教信仰。在人類像上帝這個問題上,黑格爾持唯心主義,人類是上帝按他自己的形象創造出來的。費爾巴哈指出:人類之所以像上帝,是因為人類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出了上帝,上帝的形象是多種多樣的,因為每個人眼中的上帝都不會完全一樣。黑格爾把上帝作為第一存在物,上帝創造人類,否定了人類的創造力,人類理應服從上帝。因此,費爾巴哈認為我們應該放棄宗教,把人類解放出來,建立徹底的人本主義。馬克思認同并接受了費爾巴哈的觀點:人以自己的形象發明了上帝。但是,費爾巴哈發現宗教的病癥,理解了宗教的現象,認為宗教被揭示出其虛偽性后他的工作就完成了,這個真理的發現將會傳播給每一個人,宗教將無法生存。不得不說,費爾巴哈想的太簡單了,宗教的產生有特定的原因,只有了解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到消滅宗教的根本方法。
唯物主義是費爾巴哈哲學思想中的基本內涵,把人的意識和思維看成是人腦的產物,意識不能脫離客觀物質而單獨存在。相反,黑格爾把精神和思維看作是獨立的東西,不依附于物質,存在于人之外,現在看來這是十分可笑的。費爾巴哈對黑格爾思想的唯心主義和宗教的存在進行了批判和質疑,第一次勇敢的提出了唯物主義思想,從而對哲學的基本問題進行了正確的回答。但是,費爾巴哈全面否定了黑格爾的思想,沒有看到他的思想中的最寶貴、最先進的部分,那就是他的辯證思想。我認為正是因為這樣,費爾巴哈才沒有接觸到辯證法,與這一重大思想理論失之交臂了,致使他的唯物論是形而上學的,這是其思想中的一大敗筆。試想,當時費爾巴哈接觸到了辯證法,看到了其合理性和重要性,加以吸收接納,那么,一切都將會改變,或許,科學的思想理論會提前面世。當然,這只是一個設想,費爾巴哈還有一個克服不了的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把物質看作是純客觀、獨立于人的存在,各種物質是相互獨立的。費爾巴哈雖說是人本主義,但他把人看作是一種抽象物,而不是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具體的人,只研究人們的思想動機,沒有發現動機背后的物質因素,否認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在歷史上陷入了唯心主義。當然,這在當時的哲學背景下,他的這種唯物主義思想也是足夠轟動一時的,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受到了巨大沖擊,唯物主義成功壓倒了唯心主義成為當時的主流思想。馬克思既看到了其唯物主義的合理性,也指出了其思想的局限性,對費爾巴哈思想加以完善,形成自己的科學思想體系。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揭露了費爾巴哈思想的局限性,第一次引入了實踐的觀點,物質資料的生產實踐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批判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根本缺點是“不了解‘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的意義。”②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其發展過程中,充分借鑒吸收其他哲學家思想中的精華,去除了不合理的成分,它的形成過程就是對前人思想的辯證批判過程。馬克思在對黑格爾哲學的唯心主義思想進行猛烈批判的同時,肯定了他思想中的辯證法思想。在對待費爾巴哈哲學思想時既批判了歷史領域的唯心性和形而上學,又吸取了他唯物主義哲學的基本內核。將辯證法與唯物主義結合起來并加以完善,形成新的形成新的理論,翻開了哲學思想史上新的一頁,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成為顛補不破的真理,在不同的時代都能與時俱進并指導人們不斷前進。
[ 注 釋 ]
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50-251.
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第三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3.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3]莊福齡.簡明馬克思主義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A
A
2095-4379-(2017)24-0285-02
王惜若(1994-),女,漢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