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喆
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1816
大數據時代研究生的科研倫理問題探析
李 喆
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南京 211816
大數據時代科研倫理的實質就是科學研究活動應遵循的合乎倫理的科學共同體公認的行為準則和規范。研究生獲取信息與資源的途徑與手段越來越廣致使抄襲現象越來越嚴重、高校對學術失范行為的監督和懲治不到位、研究生個人學術道德意識低下、科研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誠信意識等都是目前研究生科研倫理存在的主要問題。要通過依靠社會、高校和研究生自身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來解決好高校學術道德失范、科研倫理等問題。
大數據;研究生;科研倫理
在互聯網發達的今天,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斷拓寬,我們擁有全球信息的數字化平臺,全球各國的交流也更加方便。然而,在數據化平臺有利推動社會經濟、文化文明發展的同時也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方面面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使得人們原有的倫理觀念在這種巨大的沖擊下遭遇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尤其是在網絡平臺極度開放的今天,高校中學術道德失范、科研倫理缺失的現象并不少見。因此,我們不得不思考:大數據時代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其帶來的哪些倫理問題?我們又該如何應對?
近年來,一些學者對大數據進行了相關研究,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庫克耶在其所著的《大數據時代》一書中指出:“大數據就是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通過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獲得有巨大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或深刻的洞見。”其實,“大數據”它并不是一個確切的概念。一開始,大數據是指當信息量太大,超出一般電腦的處理內存量時,工程師們就要優化數據處理的工具。最新創造并使用“大數據”這一概念的,是最早遭遇信息爆炸的學科領域,例如天文學和基因學等這些,現如今“大數據”一詞已經被應用到我們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開啟了一個深刻變革的時代。
大數據時代的科研倫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科研倫理的定義包括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科研倫理是指在更加廣泛地科學研究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對人類所產生的風險收益問題,即科學與道德的關系問題。狹義的理解是指在我們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所涉及到的道德倫理問題。亞里士多德說:“一切技術、一切規劃以及一切實踐和抉擇,都以某種善為目標。”或者說,在科學技術革命的推動下,人的行為準則、道德價值、道德判斷、道德境界得到提升;道德危機、道德失范、道德墮落、道德淪喪在道德自律中重新確認和得到克制。科學技術與道德修養是內在關聯的,“每個行業,都各有各的道德”。本文在此所講的是狹義語境下的科研倫理問題,也就是當代高校研究生在論文撰寫、科學研究等科研過程中涉及到的倫理問題。
首先,就社會層面而言,網絡的普及以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研究生獲取信息與資源的途徑與手段越來越廣,抄襲現象越來越嚴重。又加之,現今整個社會中存在的諸如功利心強、凡事“利”字當頭等現象嚴重影響著研究生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因而出現在學術論文方面,投機取巧、找人代筆、抄襲他人學術成果等學術道德失范現象。此外,社會對于高校研究生的科研倫理問題的監管不夠,并沒有及時建立配套的法律制度,對科研活動進行倫理約束,規范學術出版領域。
其次,從高校層面來看,當代高校在研究生的培養方案中缺少學術道德教育這方面內容,對學術失范行為的監督和懲治不到位。高校沒有做到科學地鑒識大數據時代的利弊,在看到大數據給科研倫理帶來問題的同時,也要利用大數據時代的優勢,建立科學的學術考核評價體系,形成長效機制。
再次,就研究生個人來說,研究生自身學習不努力,個人學術道德意識低下,科研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誠信意識等,也是造成我國高校科研失范問題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全國各大高校研究生擴招,致使研究生的質量下降,有些高校研究生學習不努力,對于科研態度不端正,總是存在不勞而獲的思想,為了完成學術研究的科研任務,急于求成,這也是導致研究生科研倫理問題的主要原因。目前,研究生的科研倫理素養缺失、論文質量下降、隨意纂改實驗數據、竊取他人學術成果等學術不端現象的頻繁發生,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對研究生科研倫理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視。
總之,大數據時代是一個科研飛速發展的時代,網絡的普及、研究生擴招政策的實施;學術考核評價體系的不完善以及研究生自身學術道德意識低下,科研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誠信意識等原因使得高校科研倫理問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顯得尤為棘手,因此我們必須采取相應措施來規范研究生科研倫理問題。
第一,社會方面。社會應積極發揮輿論的監督和引導作用,規范學術出版領域。需要制定與時俱進的科研倫理法律法規,建立對科研活動進行倫理約束的機制,即建立配套的法律制度。倫理規范與科研活動要做到匹配,形成長久有效的機制。應建立相應的獎勵和懲處制度,促進學術道德和風氣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經常化。有關部門還要加強對大數據信息環境的監督與管控。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生活與學習不可缺少的一方面,我們的思想道德以及法制觀念卻跟不上網絡技術的發展。因此要強化網絡安全的自律意識,建立健全與網絡環境、網絡信息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做到有法可依。加強對高校研究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對失范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引導。
第二,高校方面。在科技發展迅速的今天,高校的學術考核評價機制也應該不斷完善、升級,形成一個長效機制,來監督高校學術失范行為,加大懲處力度。此外,科研倫理素養提升和學術道德養成與導師的指導能力和示范引領休戚相關。因此,導師要幫助學生構建科研倫理觀并樹立良好的學術道德信仰。“各大高校應該充分利用大數據時代帶來的便利,借鑒發達國家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的科研倫理意識。學習發達國家培養方法提升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第三,研究生個人層面。在大數據時代,面對大量的各式各樣的信息,研究生要學會自我約束,提高辨別力,還應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和修養。另外要提升自己的科研倫理素養,增強責任感,對于學術研究要有端正認真的態度。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萬萬不可有好逸惡勞、不勞而獲的思想。還要不斷反思,注重自身學術研究和道德規范。我們還要提升創新素質、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要學會從眼前的事物起始觀察,從身邊的事物開始思考,在專業內外不放過任何創新實踐的機會,是研究生創新能力修煉的最好方式。
總而言之,在大數據時代,高校的科研倫理問題尤為突出,要解決好高校學術道德失范、科研倫理問題必須依靠社會、高校和研究生自身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們在進行社會活動時,不僅需要法律法規的約束、需要完善的學術考評機制的指導更需要我們自身提高自律意識,以道德規范為前提更好地進行學術研究,否則科研問題的泛濫將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威脅。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亞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M].苗力田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3]王前.中國科技倫理史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9.
[4]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斯·庫克耶.大數據時代[M].盛楊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5]郭曉科.大數據[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6]杜英,劉念,馮小明.論研究生學術行為的引導與規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7(8).
[7]王海軍.學術不端行為的“診治”[J].赤峰學院學報,2009.
[8]方玉東.國外科研倫理管理理論與實踐綜述[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2011(2).
[9]崔欣玉.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芻議[D].南開大學,2015:83-87.
[10]王慶環.高校已占科技研究半壁江山[N].光明日報,2012-2-16.
[11]鄭洪濤.當代我國研究生科技倫理觀構建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G
A
2095-4379-(2017)24-0293-02
李喆(1993-),女,漢族,江蘇常州人,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