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琳 王 權
長春工業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微”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的培育與踐行路徑探析
劉 琳 王 權
長春工業大學,吉林 長春 130000
隨著微博、微信、QQ和微電影等微媒體應用的覆蓋普及,標志著“微”時代的正式來臨。大學生作為微媒體使用的重要人群,高校只有充分探索并利用微媒體教育的新渠道優勢,才能有力推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此同時,“微”時代也為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提供了更為豐富和多元化的平臺媒介。因此,高校還要優化教育理念和踐行路徑,全力把握“微”時代的規律與特點。
微時代;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
“微”時代的到來離不開微媒體形式的傳播,近年來,隨著互網聯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微博、微信、QQ和微電影等微媒體越來愈受到年輕人的青睞,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普及,更為“微”時代提供了支撐。基于微媒體應用的特點,這就為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微媒體的便捷性和廣泛性為教育培養提供了方便,并能提高培育的效率。另一方面,微媒體傳播還具有滲透性和裂變性,一些不健康言論和思想很容易在大學生群體中流傳或蔓延,這就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造了麻煩。因此,在“微”時代背景下,高校要加強教育培養的創新和優化,并積極利用微媒體的正能量優勢,從而促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邁向新的臺階。
“微”時代是以手機、平板電腦作為傳播媒介,以微媒體作為應用基礎,通過微型文字、圖像、音頻及視頻等信息進行實時化互動的模式。“微”時代具有開放性、即時性、大眾化、碎片化和多元化的特征。首先,“微”時代具有網絡時代開放性的特點,可以實現隨時隨地的資源共享。其次,“微”時代傳播速度很快,而且傳播內容也十分震撼。最后,“微”時代實現了網絡發言的民眾化,因此提高了大眾參與的廣泛性。此外,“微”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就是傳播內容雖然形式短小,但是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共鳴,并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一)堅定正確立場,抵御西方文化腐蝕
隨著全球一體化趨勢的深入,西方國家不斷通過各種手段,向我國青少年滲透不良的文化思想腐蝕,進而欲從意識形態上對民眾造成影響和扭曲。大學生作為國家發展的未來中堅力量,應該保持清醒的意識。與此同時,高校還要進一步鞏固大學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可以讓學生看清西方文化侵略的本質,更會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正確立場。
(二)為國家建設做出貢獻的思想保障
高校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可以實現對大學生進行精神教育的同時,還能確保大學生畢業后具有較高的覺悟和堅定的信念,進而將精神力量轉化為為國家建設的物質力量。實踐表明,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牢固的社會主義信念。因此,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確保大學生將來為國家做出貢獻和報效祖國的必要保障。
(三)大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的直接推動力
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未來,只有確保當代大學生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會促進其不斷茁壯成長。大學期間是知識儲備和實踐鍛煉的重要階段,然而大學生的“三觀”并沒有完全定型,極易發生扭曲或受外界干擾。因此,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將會極大推動其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一)建立微媒體培育平臺
“微”時代下,高校應該強化對微媒體培育平臺的構建,并重點應用微博、微信和QQ等平臺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和滲透。一方面,微媒體形式宣傳可以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化和形象化,并能夠實現培育的滲透式作用。同時,“微”時代下,還可以利用微信群和QQ群實現信息傳播的及時性和交流性,以提升核心價值的引導和覆蓋。另一方面,平臺建設中還要留意并關注大學生學習核心價值觀內容的情緒體驗及變化,同時重點加強興趣和認同的實踐,并高效發揮“兩微一端”的平臺優勢,進而提高大學生的理性意識和凝聚力,并對熱點問題進行辯證的討論,以確保并推動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心中的牢筑。
(二)開展微平臺培育實踐活動
高校要高度重視培育實踐環節,并探索微平臺培育的新途徑,不僅要與傳統線下四正教育相協調,而且要對培育實踐提供立體式覆蓋。首先,要結合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尤其當紀念日或傳統節日來臨,應該開展時代精神教育的主題實踐,以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其次,建立各學院、班級的公眾平臺,在平臺中,輔導員教師要定期對實事和熱點問題進行專題討論和講解,例如對誠信和公共安全等問題的鑒別與分析,這樣可以強化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意識。最后,要保障實踐平臺溝通的及時性和實效性,同時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研發熱情,以確保培育機制的持續和健康發展。
(三)提升培養和踐行的新氛圍
首先,從培育對象入手,樹立大學生正確使用微媒體的觀念,并提升大學生的微媒體素養和意識。其次,從培育主體著力,強化高校輔導員教師的微媒體應用能力。這就需要高校教師與時俱進,不斷拓展和強化微媒體應用理念與素養。最后,加強微媒體平臺的管理體制,以確保為核心價值觀服務提供一流的標準和效應。
總之,“微”時代下,高校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并確保方向性與時代性的協調統一,同時營造和諧、健康的微媒體教育平臺,不斷創新培育的新途徑,最終構筑導向鮮明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機制。
[1]楊軍,陳根.微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消解與重構[J].教育探索,2014(6):111-112.
G
A
2095-4379-(2017)24-02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