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華
湖北省鄂州市人民檢察院,湖北 鄂州 436000
鄂州市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專項調F查報告
陳述華
湖北省鄂州市人民檢察院,湖北 鄂州 436000
針對全市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易發、高發的態勢,結合為期五年的集中懲治和加強預防惠農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專項活動,筆者對全市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
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
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全市檢察機關查辦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案55件55人,分別占同期辦案件數的20.83%,人數的20.14%。其中,2013年10件10人,2014年12件12人,2015年15件15人,2016年18件18人。發生在征地補償方面的有38人,宅基地方面的有5人,農田水利方面的4人,工程方面的有3人,其他方面的有5人。村支部書記有19人(其中書記兼主任3人),支部副書記5人,村主任有3人,其他村組干部有22人,村民有6人。小學學歷有3人,初中學歷有25人,高中(含中專)學歷有21人,大專學歷有5人,本科學歷有1人。鄂城區人有12人,華容區有11人,梁子湖區有10人,葛店開發區有22人。涉嫌貪污罪的有30人,挪用公款的有17人,受賄的有5人,行賄的有2人,濫用職權的有2人(都屬2罪,1人貪污、1人挪用),玩忽職守的有1人。
(一)發案主體身份比較集中
書記、副書記和主任發案有27人,占發案總數的49.09%;村干部發案有43人,占發案總數的78.18%。可見職權大的發案人數多,發案人數與職權大小呈正相關關系。
(二)涉案單位多,地域相對集中
發案村委會涉及38個村,占全市314個村委會的12.1%;其中葛店開發區涉案8個村,占該區村(居)委會22.86%,該區村委會發案率接近高全市1倍。涉案人數最多的是葛店開發區,占發案總數的40%,比較集中;涉案人數在三個行政區分布正常。
(三)發案主體受教育程度分布呈中間高兩邊低
發案主體初中、高中(含中專)學歷有46人,占發案總數的83.63%;小學程度的3人,占比5.45%;大學(含專本)學歷有6人,占比10.9%。
(四)發案事項集中在征地補償方面
發案事項在征地補償方面有38人,占發案總數的69.09%;其他方面占比都不高。
(五)涉案罪名集中
發案所涉貪污和挪用公款的有47人,占發案總數的85.45%,占絕大多數。
(一)權力本位思想嚴重
有些人有了權力,就想為自己謀利益;也有人自己沒有權力,卻用金錢去收買權力,這都是權力本位思想的表現。一旦利用權力為自己謀利達到犯罪的程度,就比較嚴重了。無論從村委會涉案比例,還是從發案人數與職權大小的正相關關系,都能說明權力本位思想在我市村組織人員中是嚴重的。值得引起重視!這種影響,小則影響農村社會風氣與安定團結,大則會影響農村政權的穩定。
(二)法律意識淡薄
發案主體受教育程度絕大多數都在中學以上,都具備學習普法知識的能力和條件,現實情況是:學歷低的用道德標準衡量,犯罪的很少;學歷高的知道犯罪的后果嚴重,犯罪的也很少;中間的超越了道德底線又對法律似懂非懂,因而犯罪人數最多。主要是他們不注重加強政策和普法知識的學習,宗旨意識缺失,法律意識淡薄;即使組織學習也是人到心不到,也學不到。如挪用公款的人將集體土地征地補償款長期存入個人私人帳戶,隨意支取,擅自將集體資金借給親友使用,明知不能做,自己離犯罪還很遠;卻沒意識到這本身就是違法犯罪行為,是要受到國家刑罰處罰的。多數人直到身陷囹圄,才后悔不認真學法守法。
(三)監督管教缺漏
不少村組織事務、財務呈現出“程序不透明、信息選擇性公開、群眾不了解、制度不完善、監督有漏洞、教育流于形式”的狀態。雖然村務公開制度已推行多年,真正認真落實的少;怕被監督的信息不公開,或者公開的內容、形式達不到公開就有的作用;相關部門宣傳不到位,普通老百姓對一些政策、程序、內容不知曉,無法有效實施對村務監督、維護自身利益。一些村財務管理混亂,賬目設置不規范,或者“兩本帳”,一本應付檢查,一本流水記實際支出等;雖有“村賬鎮管”等,但落實不到位或存在些漏洞,導致征地補償資金漏洞較大。小組長或村民代表也存在利用手中權力隨意騙取征地補償等問題。綜上并結合征地補償發案占比與貪污、挪用公款占比較高看,我市在農村征地補償監督管理上缺乏系統性的監管措施,或者有一定措施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一)深入開展預防警示教育,強化不愿腐的意識
缺乏經常性的預防警示教育,是村組織人員法律意識淡薄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議本著關心培養村組織工作人員,保護村干部的精神,結合每年的主題教育活動,如開展的“兩學一做”,將宣傳、紀檢、法制、檢察等職能部門和機關宣傳教育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在全市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經常性的預防警示教育。堅持正面宣傳教育與反面警示相結合,運用發生在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身邊的典型案例等教育引導村組織工作人員樹牢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和公仆情懷,把心思和注意力用在帶領群眾實現中國夢上。逐步形成強大的廉潔氛圍和氣場,不斷強化村組織人員不愿腐的意識。
(二)建立健全村組織制度籠子,使其不能犯
預防村組織人員職務犯罪,關鍵要有科學嚴密的制度設計,將權力關進籠子,讓腐敗分子無機可鉆。一要完善村務民主決策制度。一切與村民利益相關的事項,都要按制度程序執行,不能暗箱操作、大小事情都一人說了算;嚴格執行村務公開制度,達到關鍵和核心內容全部公開、程序透明,敢于接受群眾監督。二要完善村財務管理制度。理順財務管理與實際工作上的矛盾關系,杜絕村支書、村主任兼出納會計;完善村民理財小組,實行絕對多數同意蓋章制,防止理財小組被村兩委控制。三要建立健全村級財務審計制度。組織專門審計組,對腐敗易發多發區域的村財務進行預防審計,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村財務進行專題審計,對離任村兩委班子進行離任審計,向村民公開全部審計情況。四要建立鄉鎮監督責任制度。嚴格執行“村賬鎮(鄉)管”制度,村級財務實行統一核算,出納賬日清月結,會計每月集中做帳,月月清賬,避免拖延;實行監管失職追責制,對疏于監管造成嚴重后果的鄉鎮相關部門,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五要密切跟蹤監督反饋。對國家撥付的各項政策性資金的管理使用,要跟蹤監督,及時反饋;發現問題或疑問要認真組織核實,查清問題,嚴肅處理。六要與時俱進扎籠子。隨著國家惠農扶貧政策力度的加大,以及省市配套政策和鄂州一些大項目的落地,要跟隨政策和形勢變化的步伐,扎緊新政策落實和形勢變化上預防腐敗的籠子,防止出現新的腐敗。
(三)繼續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嚴厲打擊職務犯罪,迫其不敢腐
檢察機關要主動深入村組和農戶,調動群眾的打擊腐敗的積極性,摸線索、找案源,挖窩串案,從嚴打擊,絕不姑息。保持嚴厲打擊村組織人員的高壓態勢,增強對“蒼蠅”類腐敗犯罪的懲治力度,形成強大的威懾力,使村組織工作人員中潛在的腐敗對象不敢腐;遏制村組織人員易發高發職務犯罪的趨勢,為惠農、富農、強農政策的落實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四)適當提高村組織工作人員待遇,為不必腐創造條件
“上面千條線,基層一根針”,村組織工作人員承擔的工作任務繁重,村干部“五加二”、“白加黑”加班加點工作基本呈常態。他們即使不忙公務和村務,還承擔著家庭經濟收入來源頂梁柱的重擔。雖然我市財政給予了村干部一定的經濟待遇,但與村務工作和落實政府各項工作任務上的付出相比,還很不相稱,村干部待遇總體偏低。分配的失衡,導致一些村干部心里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誘發了職務犯罪的發生。因此建議:提高村組織工作人員的經濟待遇和可期待利益,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適當提高他們的工作報酬、誤工補助和加班補貼及離任村干部生活困難補助數額;建立激勵機制,連續多年考評優秀、成績突出和在村組織工作達到一定年限的村干部納入事業編制,招錄公務員時給予政策傾斜等。
[1]劉勇,何偉偉.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現狀分析及對策[EB/OL].正義網.
D
A
2095-4379-(2017)24-0150-02
陳述華,男,湖北省鄂州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